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小学音乐论文 >

新教材中“音乐知识”的定位与把握

作者:   来源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发布时间:2018-01-17   点击:
 新教材中“音乐知识”的定位与把握
作者:昆仑小学 张宇芳  
2001年秋季,小学音乐新大纲修订稿和单册试用教材,终于撩开其神秘的面纱,与广大的师生见面了。要发挥新大纲的指导作用,把大纲精神化为师生的实际行动,在新教材的具体实施中发挥其预想的作用,需要我们每一位一线的音乐教师不断努力与实践。 新修订的小学音乐大纲有其鲜明的特点,其中之一是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新教育观,大纲特别强调对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态度和自信心的培养,提出应当在音乐教育中“丰富情感体验、培养审美情趣、促进个性的和谐发展。”大纲还特别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要求,强调体验、感悟、结累、表达。此次音乐大纲的修订,删去了音阶、音程、和弦、调、调式等繁难的乐理知识,较大幅度地降低了乐理、识谱技能难度,将“双基”内容定位于识谱,其鲜明特色是将识谱知识学习与识谱技能训练结合起来,同时,知识也不在是理性上的概念,而是在学生实践、体验基础上的感性认识,并且将以隐性的形式渗透到课程之中。在进入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由于社会发展的需要,人们大谈还音乐本来面目,谈创新、谈教学以人为本,那么是不是原来大家都非常重视的音乐知识、技能就不重要了呢?作为一线的音乐工作者,该如何对新教材中的“音乐知识”教学进行定位与把握,即:如何正确处理淡化识谱要求、降低识谱难度与增加识谱教学时间,加强识谱学习训练的辨证关系,依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如何把知识融入到音乐实践中去学习,避免单纯而枯燥的讲授,如何把识谱知识学习与识谱技能训练结合起来,改变单纯知识讲授和理性学习识谱的方法,有着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本文结合教学实践,谈以下几点: 一、 淡化识谱要求,降低识谱难度与增加识谱教学时间,加强识谱学习的辨证关系。 新大纲提出:一、二年级的学生不以识谱为主。这并不是说一、二年级有学生不要唱谱。曹里指出:孩子们在三年级的时候,对数的概念建立了,几分之几的概念建立了,同时,接触音乐的实践范例广了,这时候视觉的感觉,对数字或符号的反应敏锐了,是为识谱的良好时机。但这并不等于在一、二年级就不给学生这些,只不过在教学中不需将唱名,时值称的概念向学生进行讲解,教师仍可在教学时采用听唱、模唱、对唱等方法让学生接触和感知这些音乐知识,再如图谱,既有音高,又有距离,但它又不是五线谱或简谱,却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谱子的方法。 由于受传统学科教育体系的影响,音乐教学很容易产生与音乐审美相悖的现象,如从乐谱和音符入手的识谱训练……这种理性的,枯燥的机械操练,不可能使学生产生审美体验,学生厌烦这类学习是必然的。正确的途径是:把音乐教学作为一个审美感知和审美发现的过程,在识谱教学中,从音乐本身入手,通过欣赏、唱歌或演奏乐器的方式,把识谱建立在自然的美学结构和音乐意义上,使识谱作为欣赏、唱歌、演奏乐器的一种自然的演化,帮助学生把乐谱看成是已经得到审美感受的一种图象,如《灯》的教学中,通过歌曲的欣赏、意境创设、演唱表现等一系列的音乐实践活动,学生对歌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表演欲望,这时要求学生采用多种形式表现歌曲,学生马上会想到用手中的乐器口琴)来演奏歌曲,随之产生吹奏的动机,就能主动地参与识谱的过程,当优美的旋律从琴格里流淌出来时,学生的愿望得到了满足,情感得到了宣泄,识谱也就成了一种自然的演化。 二、如何把知识融入到音乐实践中去学习,避免单纯而枯燥的讲授。 中小学音乐课教学既要传授给学生一定的音乐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又要培养学生对音乐美的感受,欣赏与表现能力,前者是完成后一任务的必要条件,所谓的音乐知识,都是从无数的音乐作品中概括总结出来的,有其自身的特殊规律,教授音乐知识的习惯做法是将枯燥无味的乐理知识进行硬性灌输,然后让学生反复练习并牢记,这既违背了现今儿童记忆规律,又压抑了他们的探讨求知欲。如果教师在课中一味地讲授某些音乐术语,先解释其含义,接着举例,最后加上练习要求学生牢记,这种把音乐课上成语文、数学相类似的知识技能传授课,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形式呆板,缺情少趣,学生学的厌烦,效果不理想,音乐课就可能失去它最重要的教育价值,这是一种本目倒置。而如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创设良好的音乐教学气氛和情景,结合音乐作品的欣赏、表现、创作,让学生在快乐的参与中学习、领会音乐知识内容,在到了火候的时候,再画龙点睛地进行归纳,学生的兴趣就会大大地提高,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地位,如听音游戏《小猫捉鼠》就是教师弹奏上、下行的音阶表示老鼠往楼上、楼下溜达,几个和弦表示老鼠已被抓住,要求学生根据和弦所在音区辨别小猫在哪抓住了老鼠,并且模仿老鼠被抓时的和弦音。通过这种融音乐性、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的音乐游戏实践,激起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掌握所学的知识,把枯燥单调的听音变得生动有趣。事实证明,这种活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知识的掌握既快又好,收到了理想的效果。 三、把识谱知识学习与识谱技能训练结合起来,改变单纯知识讲授和理性学习方法 音乐教学的目的,不是教学生会唱几首歌,也不是单纯的技能教育、专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功能,是音乐教育的鲜明特征。这是近年来音乐教育界达成的共识。识谱教学中,往往只注重识谱技能的传授,强调纯技术的训练,而忽略了学生乐感的培养。如将歌曲中的一句旋律作为视唱练习,把其音高与节奏先分开练习,然后合二为一完整演唱。这样看起来细致,学生也较易把握,但这种纯技能训练,会使学生的兴趣大减,根本谈不上美的感受,更无法培养乐感。《中国音乐教育》杂志副主编吴斌说:“对音乐来讲,听觉是最重要的。今天学生们唱的通俗歌曲,往往比我们音乐课所学的节奏、旋律要复杂得多,但学生们唱的很准,而且是靠听会的。为了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乐感,可通过听录音和老师的范唱,反复欣赏某些优秀作品,让他们感受理解其中的美,激起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然后再抽出片段进行练唱,如同看戏一样,光看不演是无法进入角色的,要在赏中练、练中赏,让他们感到“似曾相识”又无法唱出,心理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自觉主动地去学习、探究,老师再适时提供指导和帮助,效果自然胜过单纯的识谱技能的教学。在《折纸船》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感受歌曲的力度,借助情景的创设,即小船在波涛中上下波动的形象,通过对歌曲的听赏、老师的对比范唱等一系列的欣赏体验,使学生感受到力度变化的效果,而理解力度的作用。在演唱中逐步体现。总之,教师只要肯多动脑、多琢磨,一定能找到一条改变单纯知识讲授和理性学习识谱的方法。 素质教育的提出,有力的冲击着我国延续至今的“以课堂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以老师为中心”的传统教育思想和教学模式,对于教师而言,新版教材在体现其创造性、发挥其个性方面给教师提供了更高的要求,认真上好每一堂课,让孩子们在歌声中度过童年、在音乐课上提高感受、理解欣赏音乐的水平,在音乐中培养起他们高尚的品德和健康的情感,这是音乐教室的责任,也是新世纪对我们的要求。 溧城镇昆仑小学 张 宇 芳 邮 政 号 码 2 1 3 3 0 0 电 话 号 码 0519――7 3 0 5 9 1 8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网站备案编号:苏ICP备08000963号
版权申明:本站文章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留言说明,我们收到后立即删除或添加版权
建议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浏览,QQ:3999112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