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课改专题 > 初中音乐课改 >

浅谈对音乐课程改革的认识

作者:   来源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发布时间:2018-01-18   点击:

摘自:《宜兴音乐教育网》

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精神指导下制定的《音乐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根据音乐艺术的特征和现代教育的要求,按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审美认识规律,提出了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综合、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完善评价机制等10个全新的音乐教育理念。

如何适应音乐课程标准的要求,成为“标准”的有效执行者。如何在学科教学中来体现课程改革的理念、目标是每一个音乐教师面临的问题。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并美化人生的巨大动力。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步形成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志趣,是促使学生学习音乐的重要保证。在组织音乐教学活动时,都应充分挖掘音乐作品的艺术内容和情感内涵,发挥音乐作品的艺术魅力,创造性地设计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以激发、培养、发展学生的音乐兴趣及爱好。

托尔斯泰指出:“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不是为了教,而是帮助学生学,教学就是要给学生借助自己已有的知识再获得知识。尽可能选用有趣味性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要创设情景,让学生自主参与,自主探索,独立获取知识。在教学中,可采用讨论式的教学方法,启发引导学生思考,加上幽默诙谐的语言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整个教学活动成为师生之间不断进行思想交流的与心灵沟通的过程,以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让学生在音乐学习中享受成功,是保持他们音乐兴趣的有效方法。音乐教学中的成功,不在于学生获得某级别的奖励,主要是让学生在现有基础上作出成绩,从而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然而,难度过大的“双基”知识是难以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因此,把握知识的难度,让学生能够充分地享受成功的喜悦,不仅能使学生持久地保持音乐学习的兴趣,更是增加了音乐学习的动力,同时也是学生学习能力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二、培养合作精神

“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被认为是新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音乐艺术的情感性特征和其集体表演形式是培养人的群体与合作精神的最佳方式。音乐的情感性特点,是人与人之间共处合作的基础。

强调合作精神,师生处于同一方位,有着同一目标,大家互相配合、共同努力、整个过程本身有--种潜在的协作教育。由此可见,师生间不仅是教与学的教学关系,而且也应该是互相支持的朋友关系,复杂的教学过程始终伴随着师生间的心灵交往。老师是孩子走向社会进行合作的第一位成年人,在教学中强调合作精神的建立,不仅是上一节成功音乐课的保障,更重要的是使孩子在合作中学会互相支持、友好交往。

三、教师的角色转换

教师的传统观念受到挑战,使传统课堂价值受到挑战,教师不再是科学知识的唯一传授者,学生可以在实践的过程中体验到多种学习方法,学到书本上没有的东西,体验到成功的欢乐。因此教师的角色更多的是充当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参与者”。而不是知识的“拥有者”、“传授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要侧重于与学生进行相互间的情感交流,注意对每个孩子的鼓励。激励他们积极参与活动、积极表现自我,进行恰如其分的引导和评价。

四、重视评价、更重视过程

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要善于利用评价所提供的大量信息适时调整和改善教学过程。

教学中,重视对学生的及时性评价,不断鼓励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参与活动,对学生出现的错误行为,教师应当有正确的认识,因为这些行为是学生表现出来的最真实的自我状态,教师不应简单的给予否定,而应教学生如何去做,如何做的更好,还应给予学生所表现出的创造性、合作性进行积极评价。重视评价的多样性,不要单一的评价。

评价体系在情感、操作、认知等三个领域内以分层方法确定评价指标,既有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指标,又有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指标。音乐教育评价形式也应多样化,采用民主、开放的评价方式,力求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水平。既可以用自我评定、师生评定、生生评定、社会成员评定相结合,以口试、笔试、活动测试相结合,以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也可根据学生的发展趋势来评定。音乐教育评价要既注重过程,又注重结果,评价的重点应放在学校音乐教育的普及状况和集体唱、奏、赏、听音乐作品的数量与质量上。而不应过分注重在培养音乐特长生的数量和音乐教育的名次排序上,以使音乐教育的普及与提高较好地结合起来。

四、面向全体学生

中小学音乐教育是基础教育、是普通公民教育,它有别于专业音乐教育。因此,面向全体学生实施素质教育乃是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理想价值观。基于这种教育理念,组织音乐教学活动,必须面向每一个中小学生。其中包括那些对音乐并不敏感或兴趣不浓的学生。音乐课应该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从中受益,都能得到发挥潜能的机会,也都能从中得到生活的乐趣和美的享受。为此,要转变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提倡以学生为主体,以参与艺术实践和探索研究为手段,以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为目标的新型教学模式。

音乐教育的目标之一就是要完善学生的个性。众所周知,学生的音乐能力都会因为先天的遗传因素和后天的教育条件不同而形成巨大的差异。因而其音乐兴趣、音乐潜能、音乐生活的方式也会有所不同。音乐本身的非语义性及音乐艺术的自由性和多样性,给接受者对音乐的多解性和个性化的演绎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所以,一切音乐教学活动都不应该强求一致,应该允许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允许学生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允许学生有个性化的独立见解。这一切,是与面向全体学生相辅相成的。

“建立以学生为本的音乐发展观”用新的教学观念冲击陈旧的教学方法,加快新一轮音乐课程改革的步伐,是我们全体音乐教育工作者当前十分紧迫的任务。美国教育家佛雷塔科说:“只有教师拥有教学过程中以自己的独特方式寻找自己的道路的时候,教育才有可能成为艺术,才会有高质量。”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网站备案编号:苏ICP备08000963号
版权申明:本站文章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留言说明,我们收到后立即删除或添加版权,QQ:3999112
建议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