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学法在声乐课堂的实践探索
在2022年艺术新课改提出培养“核心素养”的背景下,音乐教师通过启发诱导的方式进行教学,以提升学生的音乐感悟力,增强学生良好的情感体验,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部分。以高中音乐教育为例,声乐教学专业性较强,运用生动而灵活的情境教学法形式,可提升学生对音乐作品的领悟力,进而激发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和创造能力。
一、情境教学法的理念概述
情境教学法是当代发展“核心素养”背景下逐渐受到重视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进入教师所创设的生动形象的情境,从而引发学生一定的情绪感受或态度体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掌握知识的一种教学方式,其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情境教学主要是以社会生活和贴近学生生长的环境为背景来带入教学,一般以学生熟悉或感兴趣的事物为切入点进行,例如日常生活中的生动角色或趣味游戏等。情境教学法注重寓教于乐,学生能够在具体形象的情境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
情境教学法的合理应用能够更好地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做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从而提升学习效率。在使用情境教学法的过程中,教师所创设的情境与所教授知识的契合,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促使学生在身临其境中,对所学知识有深入感悟。在现代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情境教学法也能够更好地通过信息技术进行传达,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等设备,化抽象为直观,学生也能够更好地在情境中进行知识的掌握。
二、高中声乐教学的基础概述
高中阶段,既有普通班音乐课,也有音乐特长生和艺术高考生,所以从高一开始,音乐教师开始重视声乐教学,把它纳入常规教学中。声乐教学是音乐教育中重要的一部分,由于该教学技能性、专业性较强,故需要教师以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方式进行阶梯式教学,以此来循序渐进地提升学生的歌唱能力和音乐表现力。高中声乐教学主要训练的是学生歌唱表演能力,以及提升歌曲二次创作的技巧,这不仅是高中音乐课程实施的重要内容,也是大部分学生初识音乐的起点。在声乐教学的过程中,不仅需要提升学生歌唱的技能,更要引导学生感受歌曲所蕴含的情感,并通过自身的感悟和所学的技能将音乐作品表现出来。因此,在规范的声乐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协调自身的发声器官的使用,锻炼理解歌曲、欣赏歌曲和表达歌曲的能力。声乐教学是音乐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也是音乐教学中难度较大的项目,学习声乐不仅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更需要学习者持之以恒地坚持。除此之外,学习者自身的嗓音条件在声乐教学中也是至关重要的影响因素。因此,声乐教学是一个系统性的、全方位培养学生音乐能力的过程,它不仅仅局限于演唱的技巧,更是通过声乐教学来对学生的音乐相关能力做全方位的培养。
三、声乐教学中情境教学法的应用现状
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音乐课程实施标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明确提出要重视美育的重要地位,音乐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是不可忽视的。而声乐教学作为音乐教育的重要分支在高中课堂的实践中仍存在诸多问题。
(一)声乐专业教师师资力量不足
声乐专业教师师资力量普遍紧缺,许多学校的音乐教研组甚至没有专业的声乐老师,大部分声乐教学由器乐专业教师兼任,而器乐教师虽有专业的音乐基础知识,但对于科学规范的嗓音训练和声乐教学都缺乏研究,这样的状态本就难以给予学生演唱方面的良好引导,更不要提在声乐教学中深入运用情境教学法了。
(二)学生对于声乐教学的认知不太全面
高中学生对于声乐学习态度的认知不太全面,大部分学生对于声乐学习仅仅停留在学唱歌的认知阶段,所以常抱有不重视的态度,这也导致情境教学法在声乐教学的落实过程中难以深入推进。
(三)情境教学法在声乐中的运用可以借鉴的案例较少
情境教学法在我国的音乐教育体系中受到重视的历史较短,许多专家和教师还未对此进行真正深入的研究和落实,目前一线教师能够借鉴的案例较少,再加上大部分教师的教学压力都很大,更难有时间和精力去对情境教学法在声乐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开发和创新,因此,大部分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是会首选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此保证教学的进度和效果。
四、声乐教学中情境教学法应用现状的影响因素
声乐教学中情境教学法的应用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可以大致地从内外两方面进行分析:从内部因素来看,当今中国大部分的学校教育还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教师和学生还未做到真正的平等交流,在教学过程中存在过去长期积累下来的师生互动上的阻碍;从外部因素看,较多学校难以提供适合情境教学的环境和教学资源,这使得情境教学法在声乐教学中难以得到真正的落实。
根据以上两部分的基本阐述,笔者结合相关文献和实践经验对影响声乐教学中情境教学法落实的因素进行几点具体分析。
(一)教师缺乏情境教学的能力和组织课堂教学活动的经验
声乐教学是音乐教育中的一个分支,它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教学,更注重的是技能的传授和情感的培养。目前中学教师对于音乐课中声乐教学环节的设计基本都局限于教唱歌曲,且教师也缺乏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难以进行情境的创设和课程的创新。除此之外,教师在过去的经验中习惯按照模式化的教学方式进行设计,对于常规流程以外的教学和组织学生进行课堂情境创设的经验较为缺乏,甚至会出现无法管理好课堂的情况。
(二)师生之间存在交流阻碍,教师无法真正了解学生
在中国传统教育的背景之下,尊师重道的思想深入人的内心,大部分学生对于教师都存在敬畏之心,认为教师就是和长辈一样管理自己的角色,在这样的状态之下,教师无法真正深入学生的内心了解学生,与学生形成积极的互动和交流。而声乐教学中情境教学法的创设很需要学生能够跟随教师进入具体的情境进行情绪的体验和情感的表达,师生间交流的阻碍也使得教学难以优质高效地推进。在长期积累的师生关系中,教师很难找到与学生亲近的突破口,深入了解学生、引导学生也变得困难重重。
(三)学校不够重视情境教学且较难提供所需的教学资源
虽然在“核心素养”的背景之下,大部分学校开始关注“非学科”教育。但在当今中国的教育背景之下,音乐学科始终不是学校最关注和重视的部分,距离“非学科”真正在学校得到重视和发展还有一条很长的路。因此,学校为音乐课堂创设的教学环境,很大一部分无法满足声乐教学中情境创设所需要的条件,且学校的教育资源也不会优先向音乐学科倾斜。在这样的状态之下,声乐教学要进行具体形象的情境教学变得困难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