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幼儿音乐论文 >

幼儿园小班童谣游戏在过渡环节发展幼儿思维能力

作者:张丽   来源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发布时间:2021-05-10   点击:

  《纲要》中指出:“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民间童谣作为民间文学的一个分类,是幼儿教育中的一个富有独特性的领域,它除了对幼儿能起到增长知识、启发智慧、激发想象、培养品德、陶冶情趣外也发展了幼儿的思维能力,它的作用是其它文学作品所不可替代的,这主要是因为民间童谣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和地方特点,其娱乐性强,开展不受时间、空间、地点、材料的限制,易于继承和发展。把民间童谣融合到幼儿园教育活动是对幼儿进行素质教育的途径之一。

  一、搜集童謠,了解民间童谣的特点

  (一)通过翻阅书籍,了解民间童谣特点

  通过学习了解了童谣的特征:有童趣、简短易懂、朗朗上口、结构划一等特点,也知道了童谣分为九大类,在原有九大类的基础上,结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筛选出有游戏歌、问答歌、数数歌这三类。在了解童谣的分类后我们收集儿歌,利用儿歌发展幼儿的社会性。

  (二)根据幼儿兴趣年龄特点选择适宜的童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为小班选择童谣时,除了要根据小班年龄特点还要依据幼儿的兴趣,如重复性强的《小白兔》简短易懂的《拉大锯》

  (三)选择能给幼儿想象空间的童谣

  爱因斯坦强调“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创造力是以想象力为基础的,特别是文学语言具有很多想象因素,有了想象这一调味料,才能创造出更美的语言,如“摇呀摇,摇呀摇,摇到外婆桥”大家都很熟悉,但是如果改成“摇呀摇,摇呀摇摇到妈妈家”您是不是感叹,原来童谣还可以这样说,我们抓住童谣简单易懂的特点,让孩子们充分表达自己的所想、所感、想怎么说就怎么说,为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

  (四)选择美好道德情操的童谣,给幼儿正确的行为导向

  要让幼儿积极发现并模仿美的行为,单纯的说教效果是不理想的。而童谣作为语言艺术的一种,相比故事更简单、更利于幼儿欣赏、接受和效仿。而且,童谣的短小精悍,可以让幼儿平时朗读,不断的提醒幼儿什么样的行为是美的。

  二、挖掘各种过渡环节,融合童谣教学

  过渡环节是幼儿一日生活中的重要一环,是幼儿园中各项活动之间的一种转换环节,为各个活动能够有序的展开提供支持,让各个活动之间衔接更加流畅、自然,因此它不是独立存在的。过渡环节的设计应当和幼儿的培养目标融合在一起,为教师的教育教学和幼儿的全面发展提供服务

  (一)入园过渡环节培养幼儿的形象语言表达能力

  小班幼儿刚入园时还处于从家里到园里的过渡期。所以在这个过渡环节,应该尽快让幼儿进入游戏的状态,让幼儿兴奋起来。可以要选择能够让幼儿展开逻辑与形象思维的童谣,可以选择“数字歌”。“数字歌”主要通过数字的形式延展幼儿的抽象思维能力,可以促进幼儿空间方位知觉的发展。同时,因为把抽象的数字用具象的动物活动画面描述了出来,所以同时又培养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因为小班幼儿还在语言的初始期。只要教师抓住早晨这一过渡环节去引导幼儿与别人进行语言交流,让幼儿最快的进入状态,一天中可能出现的状态不振的问题都会轻松的得到解决。

  (二)户外前过渡环节培养幼儿的互动性节奏语言感知和交流能力

  上午游戏到户外的间歇期是幼儿由静到动的一个过程,这个过渡环节要让幼儿兴奋起来,因为即将开始户外活动,所以更适合培养幼儿的互动性节奏语言感知和交流能力,提高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可以选择童谣《小老鼠上灯台》。《小老鼠上灯台》游戏是所有幼儿都会有互动的一个游戏,通过游戏《小老鼠上灯台》,让幼儿进一步感知童谣内容,并能熟练地进行朗诵童谣。同时,通过游戏形式巩固童谣内容,让幼儿体会童谣的节奏、韵律和游戏的乐趣。让幼儿互动性的追逐环节中培养快速动作和语言的协调能力。做到在相对吵闹的环境中,仔细听清楚教师的语言,并且迅速做出反应。感知节奏,感知韵律是幼儿熟悉语言思维的重要途径,通过童谣音乐游戏的反复与重复,可以最大化的让幼儿适应这种节奏性语言,并培养在游戏中与其他幼儿的即时性交流能力。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网站备案编号:苏ICP备08000963号
版权申明:本站文章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留言说明,我们收到后立即删除或添加版权
建议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浏览,QQ:3999112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