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幼儿音乐论文 >

音乐教育活动中如何把握和实施情感目标

作者:河北省省直机关第二幼儿园 贾晓青   来源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发布时间:2018-09-30   点击:

  在当前的幼儿音乐教育活动中,教师已经开始关注情感对于幼儿发展的重要性,但在具体的操作中却往往不能得心应手。其主要表现为:

  1.虽然在制定目标时,能够首先考虑情感目标,但目标的设定空泛,大多停留在“喜欢参加活动”的层面,针对性差。

  2.活动准备中,教师比较重视技能的铺垫,而忽视情感的铺垫。

  3.操作过程中,重视技能忽略情感的现象还比较普遍,情感与知识的学习还不能很好地交融,实现情感目标的策略缺乏。

  那么,如何制定恰当的情感目标?在活动中如何激发幼儿情感的体验、表达和交流?所对应的策略又是什么呢?

  情感目标的确定

  积极的情感和态度是个体发展的内在动力。幼儿很容易对音乐活动产生兴趣,但只是停留在“好玩、喜欢”的层面,兴趣很容易转移。而当教育唤醒幼儿的主体意识时,就会将幼儿表面的热情转化为主动活动的动力,使其成为主动的参与者。所以,调动积极情感、引发兴趣是始终贯穿于音乐活动本身的。

  我们的情感目标中经常出现“激发幼儿喜欢参与活动的兴趣”这样的描述,这本身并没有错,只是在操作的过程中,我们还要根据具体的音乐作品和教学情境,进行适当的把握。教师不应简单地追求目标的表面意义,而应当探究其更为深层的含义,明确每个环节相对应的情感线索,寻找隐含在文字目标之下的情感支撑点。

  情感目标的实现策略

  1.创设情境

  以往,我们在开展音乐活动时会很注意为孩子提供一些游戏,通过游戏来完成既定目标。但这些游戏更多时候是指向技能目标的,游戏之间也缺乏必要的联系,虽然幼儿很开心,但是难以建立与作品、作品人物之间的情感联系。而在音乐教学情境的创设中,幼儿被赋予了一定的角色身份,能亲自去体验角色本身的情感,会情不自禁地跟随教师和作品去体验、理解、表达和创造,其间的情感内容会丰满得多。

  (1)故事导入时增加情感要素

  故事导入可以为幼儿理解作品提供情感基调,是教师经常使用且最能发挥想象空间的地方。除了调动幼儿的活动兴趣外,还可以增加更多的情感要素在里面。

  (2)赋予一定的角色身份

  教育情境的创设,使幼儿拥有了与作品中的人物、事物同样的命运和感受,更能够深层地体验情感。如《毛毛虫变蝴蝶》,幼儿通过自己扮演受他人嘲笑的毛毛虫小红点,随着音乐慢慢爬行,体验着孤独、伤心,他们把自己当成了那只毛毛虫,所以到变成蝴蝶时也同样投入地感受着喜悦。

  (3)建立与身边人和事之间的情感联系

  情境的创设要贴近幼儿的生活,要是幼儿所能理解的内容,要能建立幼儿与周围人和事之间的联系。如在欣赏作品《缆车》时,我们设计了登山的游戏,让幼儿来感受作品的曲式。通过调动幼儿的生活经验,使幼儿身临其境,体验了登山的乐趣,同时达成了稳定拍子和了解曲式的技能目标。

  (4)以情节约束行为

  情境创设的一个很大的优势在于,让幼儿在情境中体验规则,约束行为。通常音乐活动的常规,采用外在要求的形式比较多,很难成为幼儿内在的品质。而在情境中,由于置身于情节之中,幼儿会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行为,以达成期望的效果。

  2.创设适宜的表达氛围

  良好的情感为艺术创造提供基础、环境和动力。教师在活动中,还要注意情感氛围的营造,相信孩子是最棒的。

  (1)尊重每个幼儿的表现

  艺术活动是表达情绪情感的活动,本身没有对错之分,所以每一个表达者的表现都应受到尊重,而这种民主、平等的氛围,极易引发幼儿再次表现的欲望。幼儿在活动中的每一次自我展现,幼儿之间的真诚评价,以及每一次建议的被采纳,都会增强幼儿成功的感受,帮助他们树立起“我能行”的信心。

  (2)让幼儿在赞美声中获得自信

  发现每个幼儿身上的优点,并及时给予鼓励和赞扬,就像给孩子的创造增添了催化剂。所以,在一个宽松且有成就感的环境里,幼儿的表现才是淋漓尽致的。教师要特别关注那些不自信的孩子,通过一些细微的提示和鼓励,使幼儿充分展现自己。

  (3)以适当的难度提升成就感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网站备案编号:苏ICP备08000963号
版权申明:本站文章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留言说明,我们收到后立即删除或添加版权
建议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浏览,QQ:3999112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