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小学音乐论文 >

小学音乐教学中“音乐美”研究初探

作者:李庆如   来源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发布时间:2018-01-17   点击:

  湖南大学子弟小学      李庆如


  新课程实验实现了基础教育从学科本位、知识本位向关注每一个学生发展的转变过程。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更是用擅长抒情的特点,创造了丰富而又感染的情景氛围,把学生带进了美妙、富有诗情画意的世界里,淘冶着他们的心灵。这一改革让音乐教育进入了一个新天地,给音乐课堂教学带来了崭新的面貌。


  汉斯立克说“音乐艺术唯一的、永不磨灭的东西是音乐的美”。但音乐艺术是创造性的、抽象性的、模糊性的、表情性的,人们必须依靠感知、情感体验、想象和联想等活动才能感受和理解音乐的美。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对音乐的审美态度处在“写实阶段”,真正要让学生关注音乐,理解音乐,进而感受到音乐的美,并非易事。因此,在音乐课堂中,以“音乐”为载体,为学生提供富有音乐性的教学内容,从音乐要素等方面入手,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音乐之美,才是音乐教育实现以审美为核心的重要条件,也是音乐教师必须努力探究的方向。


  一、什么是“音乐美”


  什么是“音乐美”?汉斯立克在《论音乐的美》一书中是这样阐述的:“音乐美是一种独特的只为音乐所特有的美。这是一种不依附,不需要外来内容的美,他存在于乐音以及乐音的艺术组合中。优美悦耳的音响之间的巧妙关系,它们之间的协调和对抗、追逐和遇合、飞跃和消逝,――这些东西以自由的形式呈现在我们直观的心灵面前,并且使我们感到美的愉快。”程民生等在《音乐美纵横谈》中认为“音乐的美,就是音乐中感性具体地表现了人的自由的各种对象。它包含了音乐作品的美、音乐表演的美。” 张前在《音乐美学基础》一书中论述到“音乐的美存在于音乐的形式与内容的高度统一之中,音乐的形式美是构成音乐美的重要方面,然而它并不是音乐美的全部。音乐美就它的存在方式来说,是形式美与内容美的高度通一,是真、善、美的完美结合。”


  对于“音乐美”一词,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作为小学生来说,更多的是通过音乐课堂这一桥梁,用音乐的形式、音乐的内容、音乐的方法来感染他们,使他们的情感得到熏陶,从小喜爱音乐,感受音乐带给他们的快乐。


  二、“音乐美”研究的内容及方法


  泰戈尔说得好“韵律起着河岸的作用。赋与诗以形式美和特征”。韵律指有韵味的律动,它包含节奏、旋律等。节奏作为表现手段的重要作用在于能给曲调以鲜明的性格,人们把节奏比作是音乐的骨格,强烈的节奏使人易于感受并易于记忆。因此,在课堂中,教师应抓住音乐作品所特有的节奏,引导学生积级去感受音乐的美。如新疆音乐中的“X X X X X”节奏,就可利用打击乐器给音乐做节奏性伴奏,体验具有民族风格和色彩的民族音乐。学习歌曲《我的家乡日喀则》,教学伊始,我就引领学生口呼节奏一二 三四 ,再练习加入跺脚 踏踏 踏踏 ,然后增加手势随节拍自由摆动。这样首先就让学生感到了节奏的美,进而为歌曲的情感体验及后边的边歌边舞做了铺垫。《义勇军进行曲》开头六小节:X・X X X X X XX XXX X X XXX XXX X,前面4个小节为进军号似的节奏,有种军号在吹响、队伍在集结的感觉,而两个三连音节奏的重复使用,烘托出了紧张的战斗气氛。通过探究,让学生明白:节奏的美,贵在变化,在变化中见统一。有强有弱,强弱有序;有快有慢,快慢协调;有疏有密,疏密相间;有主有次,主次相宜。对立而又统一,才构成美,听众才感到美。


  旋律是由不同音高的乐音在时间中有序出现而构成的音乐形态,是音乐的灵魂和基础。由于富有表现力的旋律给人以丰富的审美感受与丰富的情感体验,因此,在中高年级的教学中,教师就可引导学生去观察旋律的特点。形态各异、规模不同的旋律线条,有时平稳流畅,有时奔腾跳约,变换无穷,不同的旋律线表达不同的音乐感情。如四年级下册的听赏与跟唱《大海摇篮》的第一乐段旋律在中低音区进行,优美流畅,其中“6 1 4 6 5 1 3 5”的旋律采用了和弦琶音式的进行,充满了动感,仿拂海水在轻拍海岸。引导学生找出了旋律特点,在跟唱时,学生便将“大海摇篮”的意境表现得淋漓尽致;学唱舒伯特歌曲《摇篮曲》时,我首先轻轻弹奏这首歌的旋律,让学生谈谈听后的感受,然后请他们画出旋律线条,再随琴轻声用“呜”哼唱徐缓的旋律,体验那安祥、温馨的意境,感受着《摇篮曲》无限的温存与爱抚。在教学中,我们还可以紧紧抓住旋律的进行形态,结合不同的音乐作品,引导学生去探究旋律之美。如同音反复的旋律线,一般会造成一种紧张的气氛,产生特殊的效果;级进式旋律线平稳、流畅、上行级进给人向上、振奋,逐渐高涨的感觉。下行级进一般会有低沉、忧郁的感觉;跳进式旋律中,大跳善于表现情绪激昂、强烈或奔放、豪迈的性格,小跳则善于表现欢快、喜悦或深情、内在的情感。掌握了旋律的这些表情特点,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就会自然而然地与音乐产生共鸣。


  “诗词美”探究


  诗化的文学语言与音乐结合的艺术发展中,逐渐形成了语言的音韵美。在声乐艺术中,诗或词是音乐的核心,是音乐的灵魂,好的歌词与音乐水乳交融时,就能起到“乐心”的作用。入选教材的歌曲都是经过编者精跳细选的,这些歌曲沁人心脾,给人以极大的享受。因次,对低年级而言,教师有表情地朗读歌词并带读歌词,能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歌词,从而能有表情地演唱。对中、高年级而言,在歌曲的情感处理中,挖掘词意,揭示主题能使语言的表情因素发挥关键的作用。如听赏《我的祖国》,我用多谋体打出歌词,请全体学生自由朗读一遍:“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我家就在岸上住,听惯了艄公的号子,看惯了船上的白帆”,歌词犹如一副绚丽多彩的风景画展现在学生面前,伴随着甜美的歌声,学生仿拂看到祖国江河帆影漂移,田野稻浪飘香的迷人景色。从而在后面的跟唱环节中,由于歌词美,加上起伏的旋律、舒缓的速度,波涌而来的思乡之情很自然地洋溢在学生的歌声中,虽然他们的声音没有范***声那么美,但每个学生都在用心地唱,用自己的声音表达对祖国的爱戴,使歌词的韵律美与音乐的韵律美相得益彰。


  “对比美”探究


  艺术中的对比就是把事物的质(或量、形态)不同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要素排在一起,使其相互间的特质更加明显。“对比”从美的形式中被抽象出来,成为形式美的一条法则。音乐的要素很多,作曲家按照形式美法则把它们作不同的组合,就产生了形态各异、丰富多彩的音乐艺术形象,创造出美不胜收的世界。


  音乐是声音的时间属性,一首作品就是由不同时间长度的声音组织起来


  的。快速的音乐,使人产生对具有快速运动特征对象的联想,同时使人产生兴奋与急促的情绪体验;慢速的音乐,使人产生舒缓的情绪体验与对慢速运动对象的联想。同样的旋律,以不同的速度演奏或演唱会产生不同的艺术表现力。如听赏管弦乐曲《森吉德玛》,第一次聆听就让学生听听乐曲的最大变化是什么,然后截取同一音乐材料、而速度不同的两段音乐让学生聆听,说说表现了怎样的场景。通过比较,师生共同归纳出:前段以慢速奏出,旋律徐缓而幽静,表现了辽阔草原的大自然景象。而后段仍采用前段的素材,但加快了速度,音乐在顷刻间转变为欢快、热烈的载歌载舞的音乐形象。速度地变化,带来两种不同的音乐感受,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了音乐艺术的对比美。


  交响童话《彼得与狼》中,作者运用多种手法来塑造童话中各个角色的艺术形象,其中一个重要的手法就是运用各种乐器的特殊音色和性格化旋律的对比,成功的塑造出小鸟、小鸭子、小猫、大灰狼、老爷爷、彼得等艺术形象,使儿童易于感知,从而受到他们的欢迎。


  此外,在声乐作品中,运用对比的手法很多,如调式对比、曲式对比、节拍对比、节奏对比、音区对比、演唱形式对比等,来表现歌曲情感的发展与对比。


  抑扬相衬、高低相伴、松紧有节、快慢得当,诸多因素的对立而又统一,构成了音乐多姿多彩,气象万千的美,学生就能更强烈地感受到美。


  三、“音乐美”研究的思考


  1、把握音乐作品的整体美


  音乐教育作为审美教育,首先就应让学生把音乐作品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来体验,在整体美的基础上,再抓住教学内容的显着特点引导学生去体验音乐的局部美。如果首先就把音乐肢解,这样我们就不会体验到音乐的表现力,也感受不到音乐的整体美感。


  2、合理取舍


  音乐是一门艺术而不是单纯的“知识”和“技术”。它的核心是美,是表现力,是用音乐的要素、音乐的手段来表现音乐的形象、情绪、风格、意境等。音乐的力度、速度、节奏、音色、旋律、和声、调式、配器等,都能在变化中各具情趣。但我们在实践中必须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和知识特点而进行取舍,并不需面面俱到。如果从和声、调式、配器等方面去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美,就显得太深奥了,反而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次,选择出最简洁、最有效的几个方面来挖掘音乐的内涵,探究音乐的美,不但恰到好处,也可以真正做到从音乐出发,以学生为本。


  四、结语


  “把音乐还给音乐教育,把音乐自身的美作为最有力的教育工具,我们才能够真正找到音乐教育的真谛,音乐教育也才有可能真正实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使命。”(许晴)我很欣赏这句话。音乐教学实践是一个“上下而求索”的漫长过程,本文对音乐美的探究尚处于摸索阶段,研究中有许多问题值得推敲,也还有很多方面期待同仁们一起去探究。让音乐与孩子们的心灵融为一体,我们需继续努力。


  参考文献:


  《论音乐的美》            爱德华.汉斯立克着    人民音乐出版社


  《音乐美纵横谈》          程民生等着           上海音乐出版社


  《音乐美学基础》          张前  王次           人民音乐出版社


  《音乐美学教程》          张前主编             上海音乐出版社


  《音乐美学新论》          王次  着             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


  《歌曲写作初阶》          杨士菊着             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


  《中小学音乐课优秀课例集粹》  曹理主编         安徽文艺出版社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网站备案编号:苏ICP备08000963号
版权申明:本站文章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留言说明,我们收到后立即删除或添加版权
建议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浏览,QQ:3999112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