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小学音乐论文 >

以“唱”促“赏” 以“赏”导“唱”

作者:刘慧   来源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发布时间:2018-01-17   点击:

  以“唱”促“赏” 以“赏”导“唱”


  ---以《五颜六色的童年》一课为例谈谈歌曲欣赏的教学策略


  【摘要】 欣赏教学作为音乐教学的一大领域,有着其存在的价值,新课改深入实施阶段,我们的音乐教育工作者将其还原到了一定的高度,但是在小学高年级阶段的歌曲欣赏中,教师如何挖掘歌曲中的音乐要素并引导学生进行赏析,从而提升学生歌唱的水平及音乐鉴赏的能力方面还待我们深入探究,本文试图从一个教学实例中具体谈谈个人在这方面的思考和相关策略。


  【关键词】 欣赏教学 听赏与跟唱主动的音乐性 音乐的感受性


  在近几年的音乐新课改中,我们对于欣赏教学重要性的认识极其相关的教学研究上有了很大的提高,从设计理念到课堂的具体操作及教学效果来看,较前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据我观察,多次专题的欣赏课课堂教学竞赛以及老师们在实际教学操作中,普遍侧重于器乐曲的欣赏,而对于教材中设置的歌曲欣赏教学板块特别是教材定位为“听赏与跟唱”的歌曲,老师们在竞赛课中普遍回避选择,实际教学中,有的也是让学生听听歌曲就一带而过,有的则采取与歌唱教学一模一样的方式,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在歌曲的学唱上。那么,面对教材中的这一板块内容,到底如何激发学生兴趣积极参与歌曲的听赏,如何引领学生跟唱,跟唱到什么程度,笔者在多年来的教材实践教学及深入学习和研究中有了一些个人的领悟,因而前段时间,在本区联组音乐教学研讨活动中特选定了湘版五年级教材第七单元中“听赏与跟唱”板块的《五颜六色的童年》一歌进行教学。课后反映颇好,我在一年没有接触该班学生,且之前也没有和他们交流的情况下上的这课,尽管在课堂中,师生之间的沟通和教学的进行中偶尔有些不够顺畅,但是听课老师从听我的这堂常态课中,也引发了一系列的思考,如:对于歌曲欣赏教学定位及相关的策略方面,在课堂中如何与陌生的学生迅速的融洽并进行交流和学习,达成教学目标上等。接下来,我以此课为例具体谈谈我对小学歌曲欣赏教学的思考和所得:


  一:以“唱”入题,激趣促“赏”。


  有老师会质疑,“听赏与跟唱”模块不以“听”切入而以“唱”导入,合适吗?学生情绪来了能安静下来听赏吗?其实不然,我以为“歌唱”一直是孩子们喜欢的音乐实践活动形式之一,歌曲欣赏当以学生对歌曲感兴趣为前提,同时,音乐是一种情感的艺术,情感的体验往往源自于一种氛围的营造,此处的“唱”既是师生情感融洽的契机也是本课要欣赏的歌曲内容密切相关的一种情绪的营造和场景的创设。本课我采用了“童年歌曲串烧”形式,选择了3-5首以童年为主题的优秀歌曲片段,并较好的剪接在一起,其中有课本上的、有国外的、也有流行音乐周杰伦的《听妈妈的话》等,这些歌曲都是学生耳熟能详的,常言道:熟悉的东西往往能产生感情,当这些歌曲在一副动态的充满着童趣的优美灯片中静静流淌出来时,我看到了学生们相互提示的眼神及主动与老师的互动演唱热情,一种甜美和幸福的味道顿时在教室里弥漫。课堂因而从一开始就深深的吸引了学生,其一是所选歌曲都非常的经典且“多元化”,切合学生“口味”,满足了学生的多种需求,其二:抓住了孩子们热爱童年、热爱歌唱的这根情感线,其三:激情的“唱”更是为学生主动参与“听赏”本课赏析内容,拓展音乐视野进行了良好的启动作用。


  同时,在轻松的“唱”中,不仅让学生巩固了已学的歌曲,展现自我(其中一男生模仿周杰伦的演唱神态惟妙惟肖),同时也是教师迅速的了解学情的契机,如:男女生变声期的情况(如部分学生在唱高音时有困难,表现出为难状或者低八度演唱),学生歌唱的习惯(大多数同学能用轻声演唱,有一定的表现力),学生听音乐的能力(跟伴奏音乐中可看出学生对音乐速度、节奏的把握等相关素养)。从而让教者在新授前做到了对学生情况做到心中有数,“知己知彼”方能较好的发挥起在欣赏教学中引领的作用,也为教者调整教学预设方案,为课堂的顺利进行及教学目标的达成做好了一定的铺垫和心理准备。


  二、以“赏”导“唱”,提升学生演唱水平。


  日本着名音乐教育家高保治提出了音乐教育的两个重要基本点:一方面要培养积极的“主动的音乐性”,能够唱自己想唱的歌,弹奏自己喜欢的乐器等;另一方面还要培养“音乐的感受性”,能够感受他人通过音乐所表现的内容和美感。学生“音乐的感受性”的培养,主要有赖于“感受与鉴赏”教学内容的有效实施。“感受与鉴赏”,是人们对音乐形象感受、理解和评判的过程,它能够开阔学生音乐视野,使学生掌握多方面的音乐表现、音乐体裁知识,提高学生音乐文化素养,培养学生音乐感受能力、想象能力、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我认为在歌曲欣赏教学中也应牢牢把握这两性,并使其相辅相成。本课的导入部分,我强调的是学生的主动表现音乐的方面,那么在接下来的对于本课歌曲《五颜六色的童年》欣赏,则强调学生“音乐感受性”的培养,在引导学生充分感受和理解歌曲中音乐要素的作用,在一种更高的音乐审美高度上演唱表现歌曲,则能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持久的歌唱兴趣、提升他们的音乐表现能力。那么歌曲的赏析到底要抓住哪些呢,怎么来“赏”呢?我认为要基本抓住这两个方面:一、着重关注音乐要素。二、简单了解歌曲的体裁和风格。湖南省教科院音乐教研员薛辉教授曾有过精辟的分析,她指出:音乐要素是音乐的表现手段,通过音乐要素来体验和感受音乐是音乐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因为音乐的审美就是通过音乐要素完美的表现而体现出来的。音乐审美教育的重点在于揭示音乐作品的表现力,主要内容应该是揭示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在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往往只引导学生感受音乐所表现的形象,而忽视在教学中揭示音乐要素的表现作用,不利于培养学生音乐审美感知。对音乐中的各种要素的感知能力,是在音乐的实践和学习中不断习得和提高的。从教育的角度看,就是要从构成音乐的基本要素入手,引导学生从音乐作品的整体音响中发现音乐各要素的表现作用,培养学生具备“音乐的耳朵”。 中国音乐教育协会秘书长吴斌老师也提出了音乐教学中要“关注音乐”, 强调音乐教学内容的重点应该是揭示音乐作品的表现力和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为此,本课我在引领学生的“赏”中着重关注了音乐要素的表现作用。


  在引领学生赏析歌曲时,我采取了如下的策略:亚里士多德有句名言“优秀是一种习惯”,因此我认为从良好的欣赏习惯入手、关注学生欣赏音乐习惯尤为重要。本课中,我注重了学生以下几个方面的习惯养成:1、聆听习惯,“简单的多听,认真地听”在小学高年级学生中运用,往往效果不佳,本课中,我运用了“高效的听”,培养学生鉴赏性的思考,如:初听前,带着问题“基本情绪和速度是怎样的?”听后又追问:“你从歌声中还收获了些什么”发散学生的思维,养成学生鉴赏音乐的习惯,复听跟唱时,引导学生用手势、用打击乐、用声势感知旋律的走向,再听时,激活学生的音乐思维和音乐记忆能力、表达能力,如手势、色彩、画图等,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学生从一开始的不安静、喜欢音乐响起就跟唱到最后的各具个性的聆听音乐状,(闭眼听、指挥、画图),学生用心聆听音乐的习惯在教师的引领下已逐步形成。2.轻声跟唱的习惯,本课的目标设定为跟唱,但我没有忽略学生每一次开口***的习惯,用生动的比喻如:“走进森林一样神秘的感觉” 、“长音演唱如吹笛”等来培养学生轻声歌唱的习惯和正确的歌唱气息方法;3.用肢体感受音乐的韵律的习惯.用身体去“品尝”音乐.把音乐要素表达出来.是对学生听音乐的注意力、乐感和音乐理解能力的培养.实践证明,安静聆听的习惯,能使学生较好的感知歌曲的基本风格和情绪、速度等音乐要素;积极的表达,能与教师一起共同感受歌曲音乐的外在形式与内在的结构特点;肢体的参与表达能更好的个性表达歌曲的韵律和情感等。


  通过教师的引领,学生在积极参与的“赏析”活动中进一步感知了歌曲的独特的美,其音乐感受能力得到相应的丰富和提升,也为后期的“演唱”表现奠定了基础和相应的指导。


  三、“唱”“赏”结合促进学生音乐素养的全面发展


  对于“赏”,《标准》中指出:“感受与鉴赏是重要的音乐学习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良好的音乐感受能力与鉴赏能力的形成,对于丰富情感,提高文化素养,增进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唱”。《标准》中也谈到:歌唱是人类原始的、本能的音乐表现形式,也是人类表达感情最自然、最直接的方式。***教学是学生学习音乐、培养音乐能力、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因而,我认为,其二者都是音乐教育不可忽视的领域,在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中,正如薛辉教授指出的:重欣赏领域本体内容而轻在其他领域教学中的渗透。 老师们往往固化在某一种模式中,进行单一领域的教学,而不能将多个有效的结合、相融。美国学者J墨塞尔关于鉴赏教学的观点:音乐鉴赏不仅是音乐学习活动的一个领域,而且还要渗透到音乐教学的各个方面和所有的环节当中去。因而,我认可在***教学中以“欣赏领先”,即在学生学***曲前先欣赏歌曲,在学***曲之前,对作品进行必要的欣赏,对作品表现内容、节奏、旋律风格等等,做事先了解是很有必要的。对作品充分的欣赏,也会为歌曲的学唱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同时“歌唱”实践活动又能促进学生对音乐作品的进一步感悟,实践证明,将其二者有机的融合、渗透,能避免单一的***技能训练的枯燥及教师单一的讲授欣赏方式的沉闷,这种“赏一赏”“唱一唱”的交互学习的歌曲欣赏方式,有益于学生轻松愉悦的掌握音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升了其音乐的鉴赏水平和相应的演唱表现能力,从而使其音乐素养得到了全面的提升和发展。


  具体操作中值得注意的地方:


  1.歌曲欣赏教学对师生的音乐素养要求比较高,所以教师在背教材中,应充分的把握好歌曲的艺术风格和相关的音乐特点,并在演唱上不断的锤炼达到能直观的感染学生。学生的相关音乐素养也必须在课堂中通过体验进行长期的积累,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2.教者在背教材时,可大量的选择一些与课堂中有关的声乐作品,并运用对比欣赏法来引领学生体验感悟,从而提升学生的欣赏水平。


  3.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关注学生可持续发展。尊重学生对音乐的独特见解.注重学生求异创意思维的培养.鼓励学生大胆自信的表达对音乐的不同理解和自信歌唱是歌曲欣赏教学中教者一直要清晰的保持的观念和教学态度。在本课中,有一女生在歌曲赏析中,独特地选择用“黑色”来表现歌曲第二部分情绪,学生质疑和讥讽的眼神马上显现出来,当时,我巧妙的把握住这一刻的课堂生成.肯定了她的大胆表达.同时并加以了正确的引导,既解了女孩尴尬之围,又让学生们理解了在个性理解和表达时不能违背了音乐基本风格。


  总之,在任何一个欣赏教学领域中,最根本的是需要教师的精心设计和积极的创新,才能有效的达成启动学生的联想和想像,丰富他们的听觉感知,扩大音乐视野,积累音乐语汇,发展音乐思维,培养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的目的。


  【参考文献】


  薛晖《小学音乐学科各领域之教法探讨》     2009年


  郭声健《音乐教育越洋对话》               2008年


  金亚文《小学音乐新课程教学法》                 2000年


  作者:湘潭市雨湖区风车坪学校  刘慧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网站备案编号:苏ICP备08000963号
版权申明:本站文章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留言说明,我们收到后立即删除或添加版权
建议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浏览,QQ:3999112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