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小学音乐论文 >

小学音乐教师课堂的语言美

作者:高飞   来源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发布时间:2018-01-17   点击:

  性格开朗、思维活跃、富有时代感的音乐老师是校园里的一道独特风景线,带给大家以活力和美的视觉感受,他们活跃在广大中小学的音乐课堂上,用悦耳的歌声、优美的舞姿感染着学生,让其体会、感受、实践、表现艺术之美,使一朵朵艺术之花绽放在多姿多彩的课堂上,让校园里各个角落弥漫着艺术的芬芳。


  为此老师们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平时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艺术素质,课前精心、细心地备课,设计富有趣味性的教学环节,课后进行专业队训练,组织学生参加一系列的演出活动,激发孩子们的艺术热情……但遗憾的是有些老师在课堂里却往往忽视了一个重要的因素――语言的美。


  也许有的人会认为音乐课无非是唱唱跳跳,课堂上只要老师完成教学任务,学生学会唱歌,提高了技能,懂得了一些基本知识就够了,又不是语文课,教师的语言表达并不是十分重要的。其实不然,音乐是一门独立的学科,若忽视了语言,就忽视了它所蕴涵的丰富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忽视了情感在音乐艺术中的重要地位,使一堂好课大打折扣。曾经就听过这样的一些课,教师具有良好的专业素质,课前做了大量的准备,设计好教学内容,制作课件道具,布置教室……当信心十足的投入课堂时,效果却让人泄气。学生的积极性没有预想的高,甚至课堂上出现了冷场的尴尬情况,原因就在于老师的语言缺乏表现力、形象性,谈不上“美”的体现,教师乏味的语言怎能抓住学生的心?这样的课堂怎能活跃、怎能精彩?所以在备课时,音乐老师也不能忽视“备语言”这一重要环节。在课前将所有环节的语言在脑子里仔细斟酌:怎样导入、怎样讲解、怎样激趣,确保语言的精确到位,并富有艺术感染力。


  另外,语言美的重要性还体现在音乐课的评价上,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新世纪的孩子们有着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思维。课堂上他们已不满足于一个简单的“棒”“好”的评价,他们也不欢迎教师过高或不切实际的评价。他们需要的是真实贴切并能引发其共鸣的评价,这样才能使他们真切地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可是课上,有的老师却也忽视了这个重要环节,对学生的评价较为随意笼统,这样会有什么负面效应呢?


  曾经听过这样一节课,课题是《劳动最光荣》。老师运用了多样的方式引导,以期让学生体会乐曲所表达的意义――劳动美,创造更美。当学生争先恐后地抒发自己的真实感受后,教师说:“从同学们的发言来看,大家都是个爱劳动的好孩子。以后大家要坚持下去,再过十年、二十年,如果你们还是这样爱劳动,懂道理,老师就会奖励你们每人一个大大的五角星……”话还没说完,下面已有学生开始偷笑了,二十年?哈哈哈……这样本来课堂上建立起来的良好氛围在瞬间被破坏了,下面的课堂情况也就可想而知了。这不禁让听课的老师也为之惋惜!


  相反,精彩的点评却能起到意想不到的独特功效,也有一个实际的例子:一位老师在上《夏天里的池塘》这节课时,几名学生在老师的鼓励下,走上讲台展现自己的艺术才华,由于艺术能力的差异,孩子的表现明显逊色一些,下面的孩子们当然也发现了,他们叽叽喳喳地议论起来,这个孩子自己也感到了局促和不好意思。这时,旁边的老师适时拿出了一朵漂亮的“小荷花”,亲切地说:“真是个有勇气的孩子,池塘里的臣民都为你喝彩,连小荷花也为你静静的开放了!”这个孩子,听了老师的这番话后,激动不已。在场所有的人也都被这位老师朴实而真挚的语言打动了。这个孩子拿着小荷花,在其他学生羡慕的眼光中自豪地回到了座位上,接下来的环节中,他表现得格外积极,思想也格外集中,我想老师的这番话给了他很大的鼓励,试想这时,如果老师只是笼统的说一句“你真棒”或“非常好”诸如此类的话,这名学生可能只会觉得老师在勉强安慰自己,而自己其实是不行的,在课堂上也就不会大胆地自我表现了。


  音乐的流动是富有韵律的。如何用语言为这韵律增光添彩,也是音乐教师的基本能力之一。对音乐作品的韵律感把握得好,应用得恰如其分,能使音乐作品塑造的艺术形象更加鲜明、更加丰满,对学生理解作品内涵,表达作品思想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比如,用眷恋、古典、舒适并充满依恋之情的声音朗读李叔同的《送别》,用坚定、昂扬、自信的声音朗读光未然的《保卫黄河》。让学生们理解“音乐有韵则生,无韵则死”的深刻道理。此外,在教唱某些民族歌曲时,教师不可避免地需要用一些手势或表情甚至是舞蹈动作,以使学生更直观、深刻地理解作品。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网站备案编号:苏ICP备08000963号
版权申明:本站文章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留言说明,我们收到后立即删除或添加版权
建议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浏览,QQ:3999112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