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小学音乐论文 >

走进流行――浅谈流行歌曲在小学音乐教学上的运用音乐教育动态

作者:   来源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发布时间:2018-01-17   点击:

摘要:《现代汉语词典》解释“流行歌曲”有两层含义,一是在一定时期内受到普遍欢迎、广泛传唱的歌曲;二是指通俗歌曲,即指形式上简洁、单纯、曲调流畅,易于被社会大众接受的歌曲。毫无疑问,流行歌曲是一个我们可以深深挖掘的大宝库,学生喜欢、充满时代气息、歌词新鲜、旋律变化丰富。教师只要善于鉴别、分析和正面引导,对于音乐教育可以起到非常好的作用。对于流行歌曲引入课堂的把握,可以促进我们音乐教师的再学习,并可以和学生更容易沟通,走得更近.

  关键词:流行歌曲 困惑 选材 引导 评论 器乐教学

  音乐教育家杜威说过,“教育既生活。”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所提倡的是紧紧围绕生活来展开的,目的是学会生活、热爱生活、并最终能改造生活的教育。在众多学科当中,音乐课的学习因为没有升学考试的压力、束缚而三国风云课堂气氛显得相对活跃。而活跃、轻松的课堂气氛对健全学生的音乐素质,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对学生道德、智力、情感素质的提高,精神境界的净化、升华,都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然而,现行的音乐教材绝大部分内容是以中外经典作品作为选编对象,很少有较通俗的音乐作品。经典音乐普遍艺术技巧深奥,学究气强,学生味弱。这就必然影响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他们更愿意欣赏的是流行音乐(包括声乐、器乐)。这些音乐以通俗易懂的曲调,直接明了的歌词,亲切自然的歌唱,轻而易举抓住了学生的心。

  事实上,在流行音乐能否进课堂的问题上,教育部已经做了明确的决定:可以进课堂。新的音乐和艺术课程标准都体现了这一点,刚出版的实验教材也体现了这一点。当然,流行音乐良莠不齐,应选择那些健康的制品进入课堂。它们贴近名侦探柯南566国语学生的生活和经验,有利于调动学生音乐欣赏的积极性。而且,它们本身是时代的一面镜子,反映了当前社会文化的一些重要侧面。有学者认为,流行音乐实际上是现代都市“民歌”。假如人们认同“传统是一条河”,那么现代都市“民歌”就应当是这条传统之河的延续部分,是音乐母语的新的一部分。

  一、流行歌曲及其特点

  《现代汉语词典》解释“流行歌曲”有两层含义,一是在一定时期内受到普遍欢迎、广泛传唱的歌曲;二是指通俗歌曲,即指形式上简洁、单纯、曲调流畅,易于被社会大众接受的歌曲。毫无疑问,流行歌曲是一个我们可以深深挖掘的大宝库,学生喜欢、充满时代气息、歌词新鲜、旋律变化丰富。教师只要善于鉴别、分析和正面引导,对于音乐教育可以起到非常好的作用。对于流行歌曲引入课堂的把握,可以促进我们音乐教师的再学习,并可楚 王以和学生更容易沟通,走得更近。

  二、流行歌曲走近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困惑

  (一)思维与现状相左,模式构建难上难。西方交响乐确实是全球共享的音乐资源,而且20世纪以来我们学习西方音乐,有了多方面的结果,但是至今也不能说够了,还应该继续学习。更重要的是,教育部课程改革精神明确指出,我们要有全球视野,要将多元音乐文化纳入普通学校的教育中,以此培养学生热爱自己的音乐文化,同时尊重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传统音乐文化,并学会欣赏各种文化中的音乐。就目前的情况看,20世纪以来历史造成的“中西关系”思维格局依然存在并在各个领域或层面发生着作用。而“中西关系”的思维模式与当今全球多元音乐文化观念相左,如果不突破这样的老模式,就不能适应新时代新发展局面。仅从音乐欣赏教学的角度讲,也应突破“中西活着读后感3000字关系”的思维格局,将全国56个民族的音乐和全球多元文化中的音乐都纳入音乐欣赏教学的框架之中。从实践的可行性讲,应采取同心圆模式:以学生所在的民族民间传统音乐文化为圆心,以全国56个民族的音乐文化为第一圈范围,以世界多元音乐文化为第二圈范围,安排音乐鉴赏内容。这其中应包括传统音乐、现代专业音乐和流行音乐。

  (二)背负过多的责任,德育之行难上难。中国的中小学音乐教育是因其有着德育功能而越来越受到重视的。可是长期以来,中小学的音乐背负了太多太沉重的教育责任,使中小学音乐教材中相当一部分内容政治说教目的明显,使得学生对它兴趣不浓。有些地方省市自编的音乐教材结构更加老化,老歌曲、革命歌曲过多,如《接过雷锋的枪》等,时代感不强,旋律缺乏美感,已不再适应当下学生的欣赏水平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吧。音乐德育的目标,应该是通过音乐特有的形式、手段,培养追求真善美的现代人,应该把美的东西作为自己的目的来探究。在现行的教材中,应增加贴近现实生活,适应各年龄段学生的身心特点,旋律又新又美的歌曲、乐曲。正是由于教材内容不够生动、活泼,才导致学生迷恋流行音乐,崇拜大牌明星,对学校音乐教育产生排斥心理。课堂上的音乐教育内容提不起学生的兴趣,那么德育和素质教育的目的也就很难达到。

  (三)教化与审美相悖,和谐并行难上难。强调音乐的教化功能一直是千百年来中国音乐文化传统中的重要内容,直到教育部在推行音乐教育改革时强调以审美为核心,力图改变以往以知识技能传授为中心的非音乐教学方式。尽管如此,以音乐为工具进行教化的观念和行为依然存在,而且在音乐教育界占据很大地位。因新游戏此有人提出批评,并认为应该弱化这种音乐工具论思想和实践,代之以关注音乐本身、仅以音乐本身为审美对象的思想和实践。但是,更为合理的观念和行为应该是将教化和审美并行不悖地开展;同时开发音乐的理性意义和感性审美资源。但目前研究得还不够,还需要深入探索。另一方面,音乐自身的审美功能开发显得特别薄弱,确实应该给予特别重视。缺乏美感是可悲的,对个人对民族都如此。

  三、如何合理将流行歌曲运用在小学音乐教学

  学生对流行歌曲的喜爱是符合他们的正常心理的,是可以理解的。如何利用这种对歌曲的喜爱心理进行积极的引导?流行歌曲能不能走进课堂?如何引导学生把审美的目光从表面的五彩斑斓引入更奇妙更高雅的音乐殿堂?面对这些现代音乐教学中逐渐出现的问题,我个人提出了一点h 漫画看法和建议:

  (一)正视流行歌曲,摆正流行歌曲地位。孩子们爱唱流行歌曲,更适合演唱校园艺术歌曲,可是,当今校园歌曲已成为了稀有资源,孩子们今天唱的歌曲还是五十年代的《让我们荡起双桨》等,或是大唱露骨情歌,校园歌曲老化,经济回报率低,没有作曲家愿意从事这方面创作。适当的流行歌曲搬到课堂上,弥补校园歌曲的不足,也会有比较高的流行度和美誉度。所以,在强调“输血”的同时,更要强调“造血功能”,在强调健康通俗歌曲可以进课堂的前提下,人们更要呼唤校园能有自己的歌曲,形成以校园歌曲为主、通俗歌曲为辅的教育阵地,而不是校园歌曲阵地完全通俗歌曲占领的文化异化,政府倡导开放文化理念的同时,更要注重对校园歌曲文化体制进行疏通,给孩子更多健康的校园歌曲。

  (二)丰富教学形式,合理利用流行歌曲。一唐嫣仙剑3性感图片是加强选材对比。传媒给学生的知讯太多了,学生吸收又很快,所以对课本上的歌曲很少感兴趣,很少是发自内心的喜欢。他们在心底里就有一种完成任务的感觉,要是小学的课本里有更多的好歌、新歌就好了。这就要靠我们老师敢于决策为了孩子们更好得学习音乐而如何去当一个教学的真正导师了。学生选择作品的格式可以是flash作品也可以是音频或者音乐会dvd等,形式可以不拘泥。让学生自愿选择他们喜欢的任何歌星的作品(不要惧怕作品与传统正统观念的差距),比如老鼠爱大米、周杰伦的东风破;也可由音乐教师推荐自己很熟悉、理解较透彻而且比较有欣赏价值的流行音乐,例如《丁香花》《白桦林》《心愿》《亚细亚的孤儿》《月牙泉》或是一些大家耳熟能详的经典影视作品的主题曲等等。二是注重引导欣赏。主要是加强作品全曲整体模特明星欣赏(印象)、歌词分析和音乐风格等背景的了解。对于歌词的分析,教师必须有自己明确的观点和一定的分析深度,歌词对于音乐品位的定位几乎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一些优秀的流行歌曲歌词,本身就是一首非常精美的诗歌或者散文;而有一些作品纯粹媚俗,品味低下,不妨让学生自己分析个透彻,自己学会鉴别和养成自己欣赏音乐的个性。比如让学生欣赏韩红的《天亮了》,先给他们讲了这首歌曲的创作背景,还讲了发生的那段悲惨的故事,然后才给他们放了这首曲子,大家听的都很入神,有好几个同学还眼泪汪汪的,欣赏完后,许多学生纷纷谈了自己的感受,可见效果是有的。三是强化音乐评论。这个过程也十分重要,让学生在熟悉作品的前提下,能够分析各种音乐手段在作品中的表现作用,在他们理性的分析完作品后,能够保留莲花味精吧记录。很多时候,我们往往低估了学生的能力,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自己说出喜欢的理由,这样会让学生对流行音乐作品由一时冲动的感性认识,很快进入到理性的思考和分析,使他们对音乐的感受更细致,领会更深刻。

  (三)充实音乐手段,不断提升音乐教学音乐教学应注意理论和实践结合,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也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地通过流行音乐的辅助作用,推进音乐教学多形式的运用,如在课堂上增加器乐教学。器乐教学能够很好地训练学生的听觉,提高音准感、音程感,对视觉、运动觉、听觉的配合与协调发展具有积极作用。现行中小学教材中关于器乐的教学内容非常薄弱,而且许多练习曲学生不爱吹,那么我们可以选取节奏感强、旋律优美的流行音乐作品让学生来吹奏。经过尝试,我发现学生对此周德东小说全集下载报以极大的热情。如《龙的传人》《拨浪鼓》《挥着翅膀的女孩》等歌曲,无论是竖笛还是口风琴的教学,学生都兴趣十足,不一会儿许多学生便能熟练吹奏。有一些学生还会自己找来一些他们认为好听好奏的歌曲进行练习,或是让我将歌曲记成曲谱让他们学习和演奏。这样,既满足了学生的需要,充分利用了学生的所好,而且较高效率的提高了学生的音乐素养。

  正如台湾地区歌手周杰伦的一首《蜗牛》被收入上海中学生爱国主义歌曲推荐目录之列这个被炒的沸沸扬扬的事件,我想我们的音乐教材的确可以试试合二为一的“中庸”之道,吸纳一定数量的健康通俗音乐,引进一些学生喜欢的“校园歌曲”。这些音乐大多旋律优美、节奏多变、篇幅短小、风格新颖,很能引起学生的共鸣。然后再结合音乐基础知识和经典音乐欣赏,使学生对传统音乐作须知品不再敬而远之。同时,也有助于学生抵制不良流行音乐的消极作用,音乐教材也就真正成了提高学生素质、培育一代新人的有力依托。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网站备案编号:苏ICP备08000963号
版权申明:本站文章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留言说明,我们收到后立即删除或添加版权
建议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浏览,QQ:3999112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