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一体:核心素养落地的音乐课堂教学路径探索
2. 交流创意,实践探究
即交流并展现个性化的理解和创意,进行创作过程、方法的探究与实践,运用并转化艺术成果。对不同年级学生的音乐创造能力培养目标和方法有不同的层级要求,从探索音响与音乐开始,到即兴编创,再到创作实践,使知识与技能在音乐实践中得到迁移与运用。从创意到实践是一个不断发现、调整、改进的过程,蕴含着积极合作与探索,以及与同伴互动过程中沟通、交往、互补信息、互补能力等范畴,可以促进学生音乐素养的更好发展。
图5 创意与实践的三层递进图示
3. 成果展示,评估改进
即展示实践成果,让学生对自己编创的作品进行阐述和表达,并根据自己的感觉和理解评价他人的编创与表演,发现作品的美与不足,在评价中不断提高自身音乐审美品位及音乐实践能力。
案例5《春天举行音乐会》
问题驱动,创意激发:教师提问,如春天带给你怎样的感觉呢?你从哪里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呢?发现有价值的回答后深入提问,如你可以用声音表现小芽生长的状态吗?或是你可以用节奏表现春雨的沙沙声吗?再次交流并提问,如在视频中你还发现了哪些春天的音响呢?你能想象并表述心中最美的春天的样子吗?之后对学生的信息进行归类,并推动其观点的进一步深化。
鼓励个性,实践探究:学生分别交流创意,并阐述实践的可能性;学生相互聆听想法,提出自己的建议;根据不同的创意类型进行分组探讨,进一步优化创意;教师提供如奥尔夫乐器、响散类乐器等材料支持,以及如记谱、音高调试等技术支持;教师分组进行个性化指导,帮助学生寻找最合适的实践方式。
评价激励,成果展示:学生分组展示自己的实践成果并阐述创作意图;评价同学的创作成果,学习同学的创作经验;教师给出评价支架,如器乐曲创作除了对主题表现的契合外,还需要关注音准及音色的质量,引导学生往深度观察及分析,用钢琴校音,发现音准问题;帮助学生进一步精化作品,如用杯子加水可以调出音高,能进行旋律的演奏,但能否让音色更美?引导学生尝试更换乐器的材料来改变乐器的音色,再将两种乐器进行音色对比,分析它们分别适合演绎哪个角色?确定乐器,合作进行旋律的编创,表现小鸟的歌声。
以上成果的展示、评估及改进过程是在教师引领下进行的,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断反省和实践,音乐思维不断深入,实践成果不断优化,音乐创造能力不断提高,推动音乐素养的全面发展。
三、核心素养落地的音乐课堂教学“三性”评价
可以从学生音乐核心素养入手,提出学教评一致性的评价标准,为核心素养落地的课堂执行提供参照。
(一)关注学评一致的形成性评价
音乐核心素养落地的课堂执行聚焦在认知与体验、情感与表达、创意与实践三个维度,并以此构建学教评一致性量表,推动音乐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发生。具体表现为:其一,认知与体验,包括对自然世界、社会生活和艺术作品中美的特征及其意义与作用的发现、感受、认识和反应能力。该维度指向核心素养中文化理解下的审美感知。其二,情感与表达,包括艺术活动中联想和想象的发挥,表现手段与方法的选择,媒介、技术和艺术语言的运用,以及情感的沟通和思想的交流。该维度指向核心素养中文化理解下的艺术表现。其三,创意与实践,包括营造氛围、激发灵感,对创作的过程和方法进行探究与实验,生成独特的想法并转化为艺术成果。该维度指向核心素养中文化理解下的创意实践。围绕以上三个维度,可以2022年版《艺术课标》为依据进行学教评的一致性设计,关注素养目标制订的进阶性及评价标准的科学性,促进以素养目标为指向的教学行为有效推进。
(二)聚焦融评于教的过程性评价
构建音乐要素学习的科学性、系统性、序列性是学生获得音乐知识与技能,以及发展音乐能力的重要路径。以2022年版《艺术课标》为依据,对小学阶段各音乐要素进行学教评的设计,可以使学习目标、内容分布、学习方式、学习评价保持一致。音乐要素的学习及评价体现从感觉到知觉的学习建构过程。以3/4拍子的学习进阶为例(见图6),学习目标遵循学生的音乐认知规律,从易到难、循序渐进,与其相对应的评价也围绕着目标通过表现性评价和检测性评价展开,而学习过程则助力目标的有效达成。
图6 音乐要素的学教评一致性设计
(三)运用多维量化的表现性评价
根据认知与体验、情感与表达、创意与实践三个维度,将音乐核心素养分散成多维评价指标层级落实,其评价以表现性为主。例如对3/4拍子的认知与体验对于不同阶段学生的表现性评价如下:通过观察一、二年级学生对三拍子的音乐律动反应,判断学生对于节拍特点及恒拍感的学习情况;通过聆听音乐,选择适合的舞步为音乐伴奏,观察三年级学生选择的舞步节拍是否正确、打击乐合作是否符合节拍特征,以及节拍表现是否稳定等,判断学生的节拍反应及运用能力;通过对2/4、3/4、4/4拍子的选择,以及根据节拍特点设计舞步并表现,判断四年级学生对已学知识的掌握与理解情况;通过聆听音乐,选择正确的指挥图示并进行实际操作等,判断五年级学生对节拍的反应及运用能力;通过对变拍子的判断,以及在情境中选择和运用节拍的情况,评价六年级学生在真实情境下对知识的迁移与运用能力。
结语
综上所述,该探索形成了音乐核心素养落地的课堂教学三维建构。以2022年版《艺术课标》为导向,通过认知与体验、情感与表达、创意与实践的三个维度,推动学生音乐素养在课堂教学的有效建构,完善了音乐学科素养发展的课堂教学路径。通过认知与体验的三步深化、情感与表达的三级推进、创意与实践的三层递进等一体化实施路径,使音乐素养的课堂层级实施更加科学,推动学生音乐素养的有效执行,进而探索形成了学生音乐素养发展的层级评价系统。建立学教评一致性的课堂层级评价标准,形成学教评一致性设计样本,完成义务教育阶段核心音乐要素的学教评一致性标准制订,构建三维评价量表、制订了多维评价指标,为音乐教师的课堂教学及评价提供参照,促进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有效落实。
注释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年版,第6页。
(2)蔡觉民、杨立梅编著《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理念与实践》,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第2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