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课堂唱歌教学的误区与对策
2.5 教师缺乏对学生演唱的合理引导
小学生唱歌具有显著的特点,他们往往比较习惯通过喊唱的方法进行唱歌,缺乏唱歌的技巧。当小学生通过喊唱的方式唱歌时,他们唱歌很容易感到疲劳,且声音也不稳定,对发声的控制难度比较大,特别是处于变声期的学生长期高声进行喊唱,还会对其声带产生很大伤害。在小学音乐课堂唱歌教学中,一些教师认为新课标中对声乐技巧训练进行了淡化,就干脆没有向学生提出声音方面要求。[4]正是因为没有采取针对性发声训练,学生常出于喊唱习惯进行唱歌,一些学生还盲目模仿录音中的歌手唱歌方式,这就对学生的嗓音和声带产生不利影响。
3 小学音乐课堂唱歌教学的对策
3.1 教师要做好歌曲的合理选材
为了确保课堂唱歌活动有效开展,教师首先就需要对学生特点和发展的水平全面了解,进而做好对歌曲的合理选材,确保所选内容适合学生。如可以选择“照镜子”的游戏,它是以学生生活内容作为素材,在音乐中让学生根据音乐或者歌曲对自己所具备照镜子经验实施再次的创作,便于学生更好接受和理解,激发他们的音乐学习积极性与兴趣。[5]同时为了促进学生对课堂音乐内容的了解和掌握,教师还需要对学生的音乐认知水平全面了解,在音乐或者歌曲选择中从最基本结构的要素出发,实施台阶式和递进式教育活动方案编制,对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保持从浅到深、由易到难和由简到繁的原则,这样就能够促进学生对音乐知识逐渐深入的认识,便于他们对知识的更好理解、掌握和运用。
3.2 丰富和创新课堂唱歌的教学方法
教师可以采取旋律的引导、图例的比较、重难点的突破和综合能力的训练等方法,比如,在课堂“小小音乐家”的唱歌教学中,教师可以先通过“旋律的引导”法,让学生对歌曲旋律模仿训练,且要求学生将旋律进行歌词的转换,此方法以听唱法为基础对教师的逐句歌唱过程实现了转变,促进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思考以及和旋律的密切接触,这对学生的识谱和音乐感受能力培养具有积极意义;然后教师可以通过“图例的比较”方法把曲谱内旋律高低的变化情况通过线条进行表示,让学生在练唱中能够实现视觉形象和听觉形象的有效结合,并对歌曲内各乐句间重复出现、模进以及内在联系实施辩唱,促进学生对音乐作品深入认识,通过此种方法能促进学生乐感和音乐思维的培养;另外,教师通过“重难点的突破”法,把歌曲内较为难掌握的内容进行重点训练,再对全曲练唱;最后,教师采取“综合能力的训练”法,把歌曲主题、重难点、节奏特点、歌唱的声音要求等综合明确,让学生分别以唱、记、听、看等方式进行训练,强化他们的基本功,使学生能够具备充足空间对歌曲旋律和歌词内涵领悟。[6]
3.3 确保合理定调和良好示范
面对小学生具有的音乐能力情况,教师在开展小学音乐的课堂唱歌教学中,就需要结合学生情况实施合理定调,必要的时候可以对原来歌曲的调进行降调处理,保证歌曲演唱的灵活性,使学生的能力能够对所选歌曲良好演唱,提高他们唱歌的积极性。同时,唱歌教学不仅是要求学生掌握良好的音乐知识,还需要学生能够对歌曲情感准确把握,并有表情和有感情地进行演唱。在此过程中,就需要教师做好对学生演唱的示范,来引导学生进行歌曲的演唱,这样能够对歌曲演唱难度实现降低,让歌曲更适合学生进行演唱,且学生通过教师良好示范,能够更加深入体会唱歌的魅力和内涵。而教师想要实现良好示范演唱的目的,需要他们对自身音乐素养不断提升,积极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和培训,加强自身演唱水平的训练,这样才能够在教学中对歌曲进行二度创作和科学的降调处理。
3.4 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强化教学实效性
在小学音乐的课堂唱歌教学中,教学要注重教学内容的有效教学,不能仅仅重视教学形式,要合理把握各个音乐活动的度,在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同时强化教学实效性。教师要对教学内容实施丰富,不要仅仅局限在音乐知识和唱歌方面,教师可以要以识谱教学,促进学生对音乐节奏的了解,以发声训练,促进学生唱歌中具有更美音色。通过这些教学形式,将欣赏教学转变成真正的音乐素养教学。在开展教学活动中,为了确保教学实效性,教师要让学生学会唱,且用正确发音、节奏地进行演唱,来对歌曲内的情感实施表达。[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