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小学音乐论文 >

传统文化融入小学合唱校本课程的实践探索——以“唱家乡的歌”班级合唱为例

作者:四川师范大学附属上东学校 樊也莎   来源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发布时间:2021-12-25   点击:

  摘要:国家重视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把传统文化融入艺术课程中,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于创新。但学校受各种因素影响难以开展音乐活动,学生音乐理念薄弱,合唱技能水平低。四川师范大学附属上东学校以“唱家长的歌”班级合唱为创新点,开展传统文化融入小学合唱的校本课程实践探索,以主题式构建、分级式管理,传承传统文化与创新音乐课程,推进校本研修。

  关键词:传统文化;音乐教育;校本课程;合唱

  音乐教育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渠道之一。音乐通过沁人心脾的音色、婉转绵柔的曲调以及博大精深的歌词内容,向世人传递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民族精神、历史生活、道德文化等。在学校教育中,音乐课程统一安排,难以使音乐发扬本地区的特色文化,影响其传统文化传承目标的达成。从这一视角出发,遵循开放性的基本原则,将富有地域与民族特色的音乐资源通过班级合唱引入校本课程中,激发学生对于音乐的兴趣,丰富音乐课堂的学习资源,提升学生合唱水平。

  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合唱教学的现状

  (一)政策靶向支持,国家重视美育

  近年来, 国家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给予了高度的支持[1],对学生美育的培养也投入了更多的关注,陆续发布了《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等文件,强调了美育工作在当前教育改革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重点要求。而各学校也意识到了美育工作在立德树人、五育并举中的重要性,纷纷开展校园美育活动,积极筹办各种艺术展演,让美育在学生心中“焕发新机”。

  (二)活动开展困难,教学时间较少

  一直以来, 我国大部分学校以培养知识性人才为主,对艺术课程重视度不高。随着五育并举等教育理念的倡导, 学校也响应国家号召开始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但在实际开展的校本课程中,音乐教育课程占比很低,很难获得学生和家长的认同,活动的实施具有一定的困难,音乐教学时间偏少。在这种情况下,培养学生的音乐修养、艺术视野是难以完成的任务, 也无法达到新时代发展美育工作、传承人文精神的目标,传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任务也更是难以完成。

  (三)学生理念淡薄,技能水平较低

  部分学校对艺术课程的重视度不够,而音乐课也极少关注和进行合唱教学。所以,学生对合唱的概念十分淡薄, 对合唱知识和技能不够了解,缺乏声部间和谐的感性体验。由于合唱教学是以普通学校班级为教学单位,参加训练的学生并没有进行挑选,学生的音乐素养水平参差不齐。因此在班级合唱教学中,学生歌唱的音准问题是最突出的。

  二、传统文化融入小学合唱教学的意义

  (一)传承和发扬民族文化

  每一个民族的民歌都有着独特的文化和故事,反映了不同民族的生活、习俗、宗教、历史、道德和情操,是几千年来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2]学生在合唱民歌时不仅能学习不同民族的唱腔、唱法,同时还能通过音乐流转和歌词演绎,真情实意地感受歌曲中传承的文化精神和历史故事。

  (二)加强学生的人文素养

  将传统文化纳入音乐教育中, 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文化水平,还能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帮助学生塑造健康人格, 为其价值观的建立提供精神示范。[1] 传统歌曲中的歌词强调社会政治和道德文化,也蕴含着传统文化的精髓,传统民歌的传唱不仅是一场视听享受,同时也是一次心灵的修持。

  (三)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

  积极创造机会让学生多参加艺术活动, 既能开阔学生的视野、磨炼学生的演唱技艺,又能激发学生的表现力,增强学生临场表演的自信心[3]。通过开展校园合唱实践活动, 让学生的团队意识增强,集体合作能力和协调能力得到不断锤炼,增强班级内部团结意识,增进班级、年级之间的友谊发展,助推校本特色课程的发展。

  三、特色合唱校本课程的推进策略

  (一)主题式构建,全员参与

  校园班级合唱模式,就是指以校园为载体,以班级作为单位,积极引导合唱与对唱。通过对唱,唱出家乡的歌谣; 通过合唱, 唱出热爱家乡的情感,并在过程中传承地域与民族的艺术文化。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网站备案编号:苏ICP备08000963号
版权申明:本站文章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留言说明,我们收到后立即删除或添加版权
建议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浏览,QQ:3999112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