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小学音乐论文 >

新课程标准印象与启迪

作者:   来源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发布时间:2018-01-17   点击:
 

   

课程标准印象与启迪

佚名(请作者联系站长,意外丢失姓名资料)

教师到底是做什么的?韩愈早在千年之前就指出: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道”,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为:“学术或宗教的思想体系”,说白一点,就是“做人的道理”。不错。做为一名教师,最原始、最根本、最核心的任务不就是培养人吗?可是,当我们抓着学生让他们死记硬背那些条条框框应付考试时,我们的心是沮丧的;当我们不顾学生爱玩的天性把他们关在教室里“A、B、C、D”时,我们的教导是苍白的;当我们围着教学大纲硬塞给学生我们认为应该会考的内容时,我们的“授业”显然也是无力的。这所有的一切都因为制订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的依据是以学科为中心。以知识体系为中心,强调的是学科体系,围绕的是学科的逻辑,培养的是学科性的精英。我并非是在贬驳教学大纲,只是要说明其存在的种种弊端,同新课程标准作一个比较,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以此谈谈对新课程标准的认识与理解。以艺术为例,它的目标是把每位学生培养成艺术家,而不是提高全民的审美能力。现在,新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的制订给我们的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让我们偏驳的教育理念又重新回到了正确的航道。因为,标准在制订过程中,它所依据的是以人为中心。以学生的学习经验为中心,强调的是学生的发展,围绕的是学生的成长,培养的是拥有发达智力、健全人格的人,实现的是教育的民主与平等。同样的以艺术为例,它的目标是把每位学生培养成具有一定审美能力与表现能力的高素质的人。

标准与大纲它们存在着本质的区别。标准不同于大纲,它不象大纲是对内容的规定,它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描述,是某一学习阶段的最低的、共同的、统一的要求,而不是大纲中的最高要求;标准的制订与描述是分层次的、可达到的、可评估的、可理解的,基于人的终身全面发展出发,是对学生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学习方法的要求的提高,它所涉及的范围是“全人”领域,倡导的是全人的教育。制订标准的核心是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努力把一种开放的、民主的、科学的课程教给新世纪的中国儿童。标准的制订充满了人性化。“它最深层的意义正是呼唤对人的价值的重视。教育不是要改造人,而是使人成为按照他的本性应该成为的样子。说到底,是实现人的价值”它所关注的是人的发展,倡导的是全人教育。

一 情境――陶冶教学模式的应用

(1)    情知教学论。

认为教学构成是情意过程与认识过程的统一。情意系统对学习行为起启动、定向、维持和调节作用;而认知系统的功能则承担对知识的吸收、贮存和转化的任务。两种系统同步、协调发展,相互促进,就能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

(2)    暗示教学理论

保加利亚心理学家洛扎诺夫认为,学生的学习不仅要重视有意识的心理活动,而且要调动学生无意识心理活动的潜能,把有意认知和无意认知统一起来,使学生在思想高度集中又精神放松、轻松愉快的情况下进行学习,更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3)    “体态律动”的学说。

瑞士著名的音乐教育家达尔克洛兹在1900年前后提出了关于“体态律动”的学说,并在这一学说的基础上建立了自己的音乐教育体系。主要安排了以下三方面的内容:体态律动、视唱练耳和即兴创作。其中最具个性且又最有成效的部分是“体态律动”。这一学说的核心是:音乐教育应从身、心两方面同时入手去训练学生,让学生从刚开始接触音乐起,就不仅学习用听觉去感受音乐,同时学习用整个肌体和心灵去感受节奏疏密、旋律起伏和情绪变化的规律。只有在身心两方面都真正投入到音乐进行中之后,内心对音乐的感受、理解才可能是精确的、生动的;同时,由此而产生的动作也才可能是一种真正充满生命活力的律动。

音乐教学培养和发展学生幻想、创新能力

 、 培养和发展学生幻想、创新能力的认识

21世纪是一个充满末知的年代,是一个创造的年代,是一个人才、智慧竞争的年代。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实施以培养创新精神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大力开发学生的创造、幻想能力,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幻想实践能力。

㈡、培养和发展学生幻想、创新能力的策略

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是,我们必须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主体性,他们具有丰富的想象能力,奔放的幻想激情和出色的表现能力。教师要放弃包办代替,让学生大胆地去想象,去表演。

其次,创新教育的指导思想在于创设创新的氛围,营造愉快轻松的教学环境,挖掘教材内容,通过各种途径和手段,让学生在感受音乐之美的同时创造美。在幻想的基础上动手、动脑、动肢体。激励其创新的精神

㈢、培养和发展学生幻想、创新能力的具体办法

1、   以幻想为前提,以绘画为手段,让学生再现音乐美。

小学音乐欣赏教材中有许多象《动物园》、《黄河船夫曲》、等启迪思想、开发智力的优秀教材。教师可启发学生用绘画、色彩、线条等手段再现音乐。

2、   运用丰富的联想,续编音乐故事,创造情节,发展思维。

 

音乐教材中有很多曲子或歌曲都是有情节的。如《快乐的歌唱家》、《卖报歌》等,在学完以后,可以让学生自己来当作曲家、作词家、创编后传,还可以来表演自己编的故事。孩子们的兴致自然被教师激发出来了。

 

3、  创设创新氛围,让学生大胆表演。

音乐之美美于各人有各人的感受,同样的乐曲在各人听来,具体表现的内容各有不同。所以,学生在学习音乐时,要对音乐有所感,有所悟,有所动,这样才能投入到美妙奇异的音乐大世界中。教师可以大胆放手让学生去动,去实践,去玩!在玩中感受音乐,并同时培养肢体协调能力,发散学生思维,培养创新的个性,例如德国的音乐教学就很注重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音乐。

例:教师选择适当的音乐,当音乐响起时,学生可以在教室内任意创造动作,并随意走动;如果音乐停止,可以请学生维持音乐静止时的动作,也可以用某个指定动作静止,甚至可以做机器人的动作,做快动作、慢动作等等,直到音乐再次响起时再继续创造动作,或滑稽、或优美、或跳跃、或笨重,教室内充满欢声笑语。

4、  以音乐技能为基础,创造生活的音乐美。

大自然中包含着各种的节奏,教师可根据大自然中的声音,让学生自己发现节奏,并在游戏中完成节奏教学。

中高段的音乐具有一定复杂性,同样是学生自己创造,但是过程可以反过来,例如:教师把节奏念出来,请生想想,这象什么声音或什么字我们也是按这样的节奏念的?   嘀. ;达达达达  ;红通通;知. ;  姐姐的;等。这样的比喻即贴切,又生动,学生在碰到这种节奏不会念时,自然会想起自己创造的这些词语,问题就迎刃而解了。甚至还可以延伸成为一个乐句的节奏也用语言来解决,如:

   2/4 知. |知. |夏 天| 已来  到||

让学生自己创造语言,不仅能解决问题,而且更能提高学生对音乐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5、  以歌曲为范本,创作歌词。

有的音乐作品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而且歌词、曲调都比较简单,教师可以深入挖掘,培养学生的歌词创新能力以达到更好的理解音乐作品的目的。

如:四年级教材中的《五月的夜晚》这首歌。在学完新歌后,可以启发学生以丰富的想象力以小组的形式继续创作歌词并且设计动作表演。三年级教材中的《春天来了》也可以改成《秋天来了》、《冬天来了》等。这样的练习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即兴创作能力,同时寓教于乐,学生又能在实践中掌握曲调特点和旋律特点。提高思维快捷反应,临场发挥灵活多变,音乐表演自然流畅,富有激情,并且在创造和表演中加深了作品的理解和记忆。

6、  以对生活的热情为前提,创造简单的乐器

学生对乐器有着天生的喜爱,教师可以启发学生自己动手创造乐器。有的同学在易拉罐里放上沙子作沙锤;有的同学在易拉罐上放个皮筋拉动皮筋产生声音;也有的同学拿几根铁棒作打击乐器,所有的创造热情都显露了出来,他们的思维是那样的活跃,让你眼前发亮。三 音乐教学中指导学生自行探索

㈠、精心诱导,激发学生探索动机。

教育心理学表明:当需要指向某一具体对象时,产生达到目标的欲望时就形成了探索的动机。一个人如果对自己从事的探索活动具有强烈的欲望和追求,那么他参与探索活动的动机就愈明确,他在探索活动中能表现出比别人更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音乐教学中,常常利用学生好奇的心理特点,让学生置身于一种探索问题的情境之中,激起探索兴趣,形成探索动机。如教学《土耳其进行曲》一课时,教师课前可准备许多打击乐器:双响筒、碰铃、三角铁、等放在学生面前,一上课就说:“台子上的这些东西都是打击乐器,你们想用它们为乐曲的第一部分伴奏吗?快开动你们的小脑筋,试试它们可以发出怎样的声音?听听它们的声音有什么不同?”给学生一个兴奋点,使学生在新课伊始就能触及、感知探索目标,萌生实现目标的心理倾向,为后续的探索活动培养兴趣。这时,学生脸上流露出好奇、兴奋、渴望的表情,探究的兴趣被激发出来了,个个象小探索家一样研究着这些打击乐器,在兴致勃勃地摆弄、听听、玩玩过程中体验了不同打击乐器的不同伴奏法。

㈡、细心指导,提高学生探索能力。

素质教育要着力于学生的主动发展,教师要积极思考、组织创造性的活动,细心诱导学生自己来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提高学生探索能力,为学生的潜能和个性提供发挥与发展的舞台。如组织四年级《草原巡逻兵》这堂课,我让学生自己去解决欣赏中的疑难问题,我只是启发引导他们可去图书馆借相关的资料;可上网查阅,可收集磁带、录象、CD、VCD、与音乐相关的画报、图片、照片等。到了那节课,学生们的自主创新意识与表现欲得到了极大的发挥。这节课由于是学生自己准备,自己解决了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教师只是起了参与、引导的作用,因此学习过程成了孩子们体验音乐、表现音乐的快乐之旅。实践证明:教学中尽可能让学生自己来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提高学生探索能力,形成独立个性的重要方法和途径。

㈢、耐心疏导,增强学生探索信心。

由于知识、经验、能力等各种因素的影响,部分学生的探索活动往往达不到预期的目的。对学生的暂时“失败”,教师一要允许,二要理解,三要宽容。尽量发挥情感效应,不能有任何厌烦的情感流露,尽量让学生从教师鼓励的目光与和蔼的表情中体验老师对他们的关心与期望,排除因为“失败”而带来的脆弱心理上的负面影响,增强自己的探索信心。如在四年级教学律动《我的家在日喀则》时,我让学生自由练习踢踏步,要求边唱歌曲边练习,全班学生兴致勃勃地跳着、唱着。突然,我发现有一学生的动作协调性不怎么好,踢踏步与其歌声合不上拍,动作笨拙,踏出的一步不是踩在强拍上,而是踩在了弱拍上,尽管跳得满头大汗,但总是不对,看着周围学生熟练的动作,他的神情越发显得烦躁不安。我微笑着走过去,拍拍他的肩膀“来,跟着老师慢慢学。”我耐心地从头教起,几遍下来,我让他自己再练习琢磨,我在不远处留意着他。他消失了刚才焦虑的神色,努力地跳着,一遍,两遍,三遍……“对了,老师,我会了!”他欣喜若狂地向我奔了过来,脸上一片灿烂。通过疏导,适当点拨,让学生继续充当“主角”,引导他们自己去探究失败的原因,经过反复尝试,终获成功。学生将有如下收益:第一、体验到知识来之不易;第二、感受到成功带来的愉悦与满足,树立“我也会”的自信心;第三、磨练了顽强意志和毅力;第四、所获的知识记忆牢固。

综上所述,新课程标准在教学中具体体现了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关注人的情感生活,个性发展,关注学生的人格养成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养成。总而言之,作为我们教师一定要以新课程标准为教学准则,改变传统教学观念,贯彻实施新标准的种种人性化的理念。

《洪啸音乐教育工作站》及作者版权所有,不经授权,不许转载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网站备案编号:苏ICP备08000963号
版权申明:本站文章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留言说明,我们收到后立即删除或添加版权
建议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浏览,QQ:3999112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