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小学音乐论文 >

音乐教学中师生合作学习的尝试

作者:张李君   来源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发布时间:2018-01-17   点击:
 

   

音乐教学中师生合作学习的尝试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小林中心小学   张李君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进行正常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率的保证,对师生双方良好品质的形成也起着重要的作用。《音乐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教师是沟通学生与音乐的桥梁”,“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互动关系”。教师要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放下“师道尊严”的权威架子,“蹲下来和学生做朋友”,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曾经在CCTV12频道中看到有关新课程改革的节目,其中有一点就谈到新课程、新教材增添了不少师生互动学习的内容。而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和学生进行合作性学习既能建立起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又能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一、师生合作性学习的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支撑下的师生合作关系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认为人的心灵具有自觉的能动性,教师和学生分别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世界的理解,不同主体对世界意义的建构有差异性。要想获得对世界的多种理解、建构出世界的多种意义,就需要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合作、相互交流。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建立起师生之间平等合作的朋友式的关系,使学生体验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同情、理解和宽容,形成自主自觉的意识,探索求知的欲望,开拓创新的激情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2、新课程标准指导下的师生合作关系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职责,即帮助学生检视和反思自我,明了自己想要学习什么和获得什么;帮助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发现他们所学东西的个人意义;帮助学生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的积极的心理氛围;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并促进评价的内在化。这里提到的教师职责只是帮助学生,而非“灌输”学生、“要求”学生。这一点充分说明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的重要性,更加体现师生在课堂上的民主性和合作性。

3、 新教材使用中的师生合作关系
     新课程标准对课程目标作出明确规定,但没有规定如何实现这些目标;规定了学习领域,但没有规定具体的教学内容。达到课程目标的途径是多样的,体现学习领域的教学内容也是丰富多彩的。这样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就会面临如何选择的问题。那么教师根据什么来进行选择呢?无论选择的依据有多少,不可忽视的一个依据就是学生的需要。而以往的教学总是给予书本知识以举足轻重的地位,个人知识和经验则是无足轻重的。应该使人们认识到,书本知识之外,还有另一类知识,那就是日常生活的知识,而这种知识对于实践中的人来讲,才是更为根本的知识。这就需要教师要了解学生的生活世界,以教材为媒介搭建起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二、师生合作学习的几种方法

那么怎样运用新课程理念在音乐教学中进行师生合作性的学习呢?本人采用以下几种学习方法进行探索和尝试。

1、平等―参与式学习

现阶段的学生都有着自己的性格和思想见解。在音乐课堂上,他们都希望得到教师的认可,甚至在某些方面超越老师。教师应紧紧抓住这一环节,积极主动地做他们的朋友,要让他们感到教师是他们的知心朋友。这就要求教师应转变观念,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从独裁者的位子走下来,走到学生当中去。

例如我在教学一年级的《小雨沙沙》时,就和学生一起做游戏。我扮演一粒“种子”,有很多扮演“小雨”的学生纷纷来把我这粒“种子”浇灌。此时学生们都感到老师能和他们一起做游戏觉得很开心、很高兴。其实老师的一个赞美的眼神、一句表扬的话对学生来说都是最好的奖励。而我又在表扬的话语中作了些改革。比如我在教学一年级节奏练习时,我把它设计成“找朋友”的游戏,模仿老师的节奏念歌词。念对的学生我就表扬他:“你真是我的好朋友,我们一起握握手、拥抱一下。”简单的一个握手、一个拥抱,使学生的兴趣骤然提高。在以后的师生交流中,老师就不像以前那样严肃,而学生也不那么拘谨,课堂上的师生关系也会变的更加融洽了。

正如美国教育学家多尔说的那样:教师在师生关系中的地位是“平等中的首席”教师应以平等、民主、尊重、理解、关心、赏识的态度去对待学生。这种角色的转换就是对学生的一种极大尊重。

2、合作―互补式学习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的任务应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使他们从中受益。而且还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权利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的乐趣,参与各种音乐活动,表达个人的情智。要把全体学生的普遍参与与发展不同个性的因材施教有机结合起来,创造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为学生提供发展个性的可能和空间。教师与学生一起合作学习,让每个学生的特长都得到发挥,同时又可以互相弥补师生在教学活动中所不能单独完成的任务,使每个学生都体验到与教师一起学习的乐趣,以满足自我发展的需要。

例如我在新歌教学时,经常需要范唱歌曲。在以前我会说:“下面请听老师唱一边,同学们仔细听,并为老师打节奏。”学生只会照着我的意思做,但还有一部分学生根本无心来欣赏。而现在我改说成:“我觉得大家表现真好,所以我要为大家献上一首歌曲。但我还需要一个乐队、几个伴舞的演员。有哪几位愿意与我合作?”话音刚落,学生们争先恐后地要求与我一起合作表演。同样的教学环节用不同的方法来尝试效果截然不同。后者当学生听到老师要为他们献歌时,都非常兴奋,有的还随我一起演唱。这种合作弥补了教师在范唱时有一些所不能顾及的表演。师生之间亲密的合作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还能使学生感到与老师更加的亲密。

3、探究―研讨式学习

教育家第斯多得曾说:“不好的教师是传授真理,好的教师是叫学生去发现真理”,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从“教”变“导”。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要引导学生学会借助工具书、参考资料解决在学习中碰到的问题,要引导学生善于运用教师教给的学习方法在自己的学习中灵活运用,形成知识社会所需要的更高的自学能力、技术能力。

例如我在教学六年级的西洋乐器时,有些学生经常把中国民族乐器与西洋乐器搞混淆。于是我就组织一个讨论会,让大家谈谈根据自己的理解怎样来区分这两种乐器。学生们七嘴八舌地说了很多自己的见解,然后我又把学生的这些想法总结、综合起来。经过这样的讨论学习,学生们对中西乐器的区别就有很深的印象了。

我们常说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走出我们的课堂后,还有独立锻炼的能力,为终身学习音乐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这几种学习方法的尝试,我觉得现在在课堂上学生们更加勇于提问、善于表现,师生关系更加融洽、和谐了。还能让我经常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设计他们喜欢的活动,使学生们能在愉快中接受知识、理解知识、运用知识。

 

 主要参阅资料: 《教育学》      《音乐新课程标准解读》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网站备案编号:苏ICP备08000963号
版权申明:本站文章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留言说明,我们收到后立即删除或添加版权
建议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浏览,QQ:3999112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