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法研究 > 高中音乐教法 >

浅谈高中音乐课堂如何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作者:   来源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发布时间:2018-01-18   点击:

  高中学生正处于生理、心理发展趋于完善和逐渐成熟的特殊阶段,有一定的知识积累,自我意识很强,面对着繁重的学习任务和巨大的升学压力,他们对时间的分配和知识的摄取都有着较强的主动性和明显的选择性。而高中音乐鉴赏----作为一门没有硬性考试标准和要求的“副科”,自然就被他们排在了可有可无、可学可不学的位置。面对这样的一个群体,音乐鉴赏教学就必须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作为一个从事普通高中音乐教学的音乐老师,应该怎样来设计我们的音乐鉴赏教学,才能使我们的音乐鉴赏课具有更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从而真正被学生接受并喜欢呢?


  德国音乐教育家奥尔夫曾说过:“对于音乐教育,我最终关注的不是音乐的,而是能让人产生愉悦的、精神的探讨。”这句话充分揭示了“乐yuè(音乐)则是乐lè(快乐)”的道理,它要求我们在音乐鉴赏模块中,必须始终坚持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主导,在以聆听音乐、感受音乐为主的原则下,整合各种教学手段,解放学生,让他们在平等、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体验美,达到上好音乐鉴赏课的目的,让学生经常保持一种对音乐学习的积极心态和愉悦体验,使音乐课堂成为学生精神世界的家园。


  本人根据多年以来从事音乐教学工作的一些体会,就高中音乐鉴赏课激趣教学谈几点初浅的体会:


  一、设计一个好的开场白。


  刚开始上课的时候,学生的注意力往往最不容易集中,这时候就需要一个好的开场白来吸引这些大孩子的注意力。如果能通过学生感兴趣的开场白来拉近与学生的距离,那么这堂课就成功三分之一了。比如印象主义音乐这一课,我的开场白是:同学们,你们知道印象主义音乐吗?全班同学摇头。接着我又问:那你们听说过印象主义画家以及他们的作品吗?这时候有一两个学生说出:凡高,向日葵。许多学生点头称是,毕竟在初中美术课中出现过。但印象主义音乐对于学生来说依然是个很陌生的课题。于是我先从印象主义绘画开始,让学生分别说出五幅印象主义绘画作品及画家的名字,接着简单总结了印象主义绘画作品的特征,并说明印象主义音乐是伴随印象主义绘画及印象主义文学而产生的,今天将要鉴赏的交响乐《大海》就取材于其中的一幅绘画作品。这样,从学生熟悉的东西入手,就能很容易激发出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也就能使他们较快接受原本并不熟悉的东西。


  二、充分运用心理暗示。


  有位教育学家曾经做过实验,把同一首学生不熟悉的乐曲给两组学生试听,一组不做任何提示,而另一组则介绍这是一位着名的作曲家作曲,着名乐队演出,并且在很多地方引起了轰动。试听后的结果差异十分明显,给予提示的小组有70%的学生记住了这一音乐,而不做提示的小组则只有30%的学生能够记住。其实这里就充分运用了心理暗示的作用。高中学生的思维方式还不成熟,很容易接受心理暗示,因此充分运用心理暗示做适当的提示和介绍,能有效激发学生鉴赏的兴趣,调动他们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在对某一个曲目进行教学时,我们不能只介绍作曲家和作品本身表达的意思,还应尽可能加以推广,附带介绍一些关于该作品的小插曲。比如我在讲授《第九交响曲》时,在介绍乐曲本身的资料后,附带介绍了一些乐曲获得成功的盛况,如:观众给予了五次掌声,甚至高于当时皇帝享受的三次掌声的待遇,贝多芬不得不先后五次谢幕;贝多芬当时是在耳聋的情况下登台指挥,因此无法真正听见台下雷鸣般的掌声。听了这些富有传奇性色彩的介绍后,学生们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都怀着极大的兴趣希望能听听这么伟大的音乐究竟是怎样的。


  三、给学生一个展示的舞台。


  教学活动是教学整体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成败和成效的好坏。而教师结合教学内容所安排的各种教学活动,就是为了给学生主体提供参与表现的机会。中学生的表演欲望很强烈,一次表演就可能会给他的记忆里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并由此更加热爱音乐。因此,我在每个学期都要组织两次班级音乐会,让学生们在课堂上唱他们喜欢的歌,但前提是必须要说出喜欢这首歌的原因和对歌曲的理解、感悟。从实践情况来看,学生们都很欢迎这样的形式,在课前就进行了充分准备,精心挑选自己最喜爱的歌曲。演唱的时候,虽然有的孩子还很不好意思,是红着脸唱完歌的,但内心深处他们还是很愿意参加这种表演的,因为当他们表演完的时候,等待他们的将是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在表演的形式方面我不加限制,可以是独唱,也可以是合唱,还可以是民族舞、街舞,完全由学生们自己决定。这一举措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有一个班级的班长,平时文文静静,但是在音乐会上竟然唱起了爵士乐,轰动了全班,也令我叹为观止。还有一次音乐会,是为了迎接校科艺节文艺汇演而举行的,一个男生的单簧管独奏《我心永恒》感动了全班同学,后来也一举夺得科艺节文艺汇演二等奖。给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你才能真正发掘出他们杰出的音乐才华和对音乐的巨大热情。


  四、让音乐课堂也“流行”。


  高中生对于流行音乐的热衷是不可回避的客观现实,我们必须正视这一现象。对于这些流行音乐,有些老师是持否定态度的,我却不这样认为。我想,作为音乐教师,我们不能因为很多流行音乐涉及爱情就去禁止它,更应该看到的是,流行音乐中也有很多值得学习的东西,只是这些东西学生并没有去注意和吸纳,这就更需要我们老师去发挥教育和引导作用。因此,如何利用学生最熟悉的音乐素材,从学生最容易接受的方面切入教学,就显得十分重要。音乐课上,如果学生们不喜欢所播放的音乐,也就不可能接受你传达给他的审美意识和价值观。相反,选择流行音乐作为切入点,却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比如,在教授“多彩的民歌”这一单元时,学生都说音乐太土,原生态的演唱让他们无法接受。于是我想:为何不给民歌穿上时尚外衣,添加一些流行元素呢?我把他们分成若干小组,分别收集改编过的加入了流行音乐元素的各民族民歌。这种民歌听起来十分欢快,很符合青少年的鉴赏习惯,学生们都很喜欢,同时也让我们对民歌的发展方向有了一些初步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我组织开展了以小组为单位的赛歌会,要求他们演唱自己收集的民歌,这样就使全班同学都能在娱乐中逐步熟悉各个民族的民歌特点,真正做到寓教于乐。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给民歌穿上时尚的外衣,让民歌更贴近青少年,是鉴赏教学中一个卓有成效的尝试,也是上好音乐鉴赏课所要努力的方向。此外,我还把那些健康向上、适宜学生年龄特点和身心特点、思想性与艺术性兼具的流行音乐曲目主动介绍给学生,并且将这些优秀作品与一些粗劣的作品进行比较,使学生在正反对比中提高判别能力,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念。


  五、用心灵去感悟音乐。


  学生不喜欢空洞地鉴赏音乐,因为他们对音乐的结构、调性、配器、和声等其实是非常陌生的。与其给学生讲解他们完全无法理解的艰深的乐理知识,不如让他们学会用深情去感悟音乐,去体会音乐中的喜怒哀乐。比如在讲授莫扎特的《第四十交响曲》鉴赏课时,与其高谈阔论地讲着莫扎特的《第四十交响曲》的调式结构是怎样来表现“含着眼泪的微笑”的,不如讲讲莫扎特在创作《第四十交响曲》时难以想象的生活困境。由于当时妻子患病却没有钱买药,饥饿的孩子没有面包,莫扎特被迫在纸上写的首先不是乐谱,而是借债的信件。他在给他的富商朋友普赫贝格的信中写道:“我坚信您是我真正的朋友,也因为您了解我是个正直的人,我才会向您倾吐我心中的曲折,并请您给予帮助。”但普赫贝格在读完这封信后,却只给了他极少的钱。正是在这种困窘悲愤的情况下,天才作曲家写下了他的最后三部交响曲。其中《g小调第四十交响曲》用了两个星期的时间,于1788年7月25日完成。莫扎特将曲调定为他很少使用的象征伤感和痛苦的g小调,同时在交响曲的开始部分没有使用慢速度的引子。这是一部最阴沉,但也是莫扎特写过的最豪放、最狂暴的作品。曲子的所有乐章都是抒情性的,其基调就是抒情风格加上悲怆气氛,同时又充满着愤懑激昂的精神。这部作品倾诉了作曲家的哀怨之情,但又不仅仅是作曲家当时贫寒生活的直接反映,而是深深地凝聚了一个穷困作曲家的生活体验,是他一生中所有悲惨遭遇和挫折的集中体现,是莫扎特“含着眼泪的微笑”。学生其实是很善良的群体,在听到莫扎特的窘迫后他们便会自觉地带着深深的感情去体会“含着眼泪的微笑”,这既是音乐教育,同时也是一种情感教育。


  高中音乐鉴赏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音乐鉴赏课学会感悟音乐之美,了解音乐所要传达的讯息,辨别音乐的民族文化特征,正确比较和评价音乐,并以音乐为载体,了解其所表现的各种不同门类的艺术,并最终在音乐的启发下学会爱、懂得爱。只要我们广大音乐教师都能够用心与学生沟通,从学生的实际、学生的需要、学生爱好等角度来精心设计每一堂音乐鉴赏课,那么就会发现,让学生由单纯的喜欢音乐转变为了解音乐,并发自内心地爱上音乐,其实也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网站备案编号:苏ICP备08000963号
版权申明:本站文章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留言说明,我们收到后立即删除或添加版权,QQ:3999112
建议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