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法研究 > 高中音乐教法 >

运用体态语言,提高音乐欣赏课的教学效益

作者:   来源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发布时间:2018-01-18   点击:

摘自:《江苏省南菁高级中学》

[摘要]:体态语言能通过视觉感受,来促进学生的大脑皮层较长时间的产生兴奋,从而使学生愉悦地、积极主动地感受音乐所表达的情感,轻松地、高效率地获得知识。同时,体态语言的运用,可增加有声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和准确性,进而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音乐欣赏;音乐形象;体态语言;创造;教学效率

体态语言是相对文学语言、音乐语言的一切无生的语言而言的。行为科学告诉我们,几乎一切无声的语言都可以作为人际间沟通的手段。体态语言使得一切有声语言更生动、更形象,所谓“无声胜有声”。正如人们所言:语言的尽头是诗,诗的尽头是歌,歌的尽头就是千姿百态的动作(舞)。这个“动作”就是体态语言。它包括:适合于人际间交往的眼神、面部表情以及言谈举止、体态律动、还有各类型的舞蹈。

美国心理学家罗伯特.布鲁克斯曾说过:“体态语言对于教师帮助学生保持长时记忆,以便完成任务而言,不失为一种强有力的措施。”因为体态语言能通过视觉感受,来促进学生的大脑皮层较长时间的产生兴奋,从而达到高效率获得知识的目的。同时,体态语言的运用,可增加有声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和准确性,进而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一、体态语言在音乐欣赏教学中的意义

音乐欣赏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用自编的体态语言给音乐造型,使稍瞬即逝的听觉艺术变成抓得住、看得见的视觉艺术(雕塑化)。学生在聆听的基础上,将自己感受和想象到的音乐形象用体态语言表现出来,不仅能有效地获得知识并长时记忆,发展智力,它更是一种表现美、创造美、提高审美素质、丰富感情世界,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和独立个性、促进全面发展的有效措施。

当今世界上所有的发达国家都非常重视中小学生的艺术教育。英国《卫报》曾作报道:美国政府发誓要对中小学实施大刀阔斧的开革,使学校在21世纪能大大提高办学水准。其中在课程问题上,希望所有孩子,无论社会背景或家庭收入如何,都有机会学习一种乐器,上芭蕾课程。由此可见,艺术教育是一种优质化的教育课程。

随着经济时代的飞速发展,我国又迎来了轰轰烈烈的教育改革的大好形势,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和实施给我们指明了努力的方向。面对“我国学生与先进国家的学生想比,虽然有做难题的长处,但在动手实践、发明创造和研究性学习等方面还有很大差距”的事实,音乐欣赏课,尤其是重点高中音乐欣赏课不要只做学生学习生活的调味品,而应成为素质教育的主阵地。由于没有来自应试教育方面的升学率的压力,完全可以大刀阔斧地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大胆改革,去为我们其它学科成绩优异的重点高中的才子们创设一些可能挖掘他们创造能力的可贵机会和场所,促使他们毫无顾虑地表现、创造和创新,张扬个性,塑造全面发展的人,将来为全面发展的社会而努力创造财富,使艺术课程取得应有的高效率。

学生运用自己的体态语言表现音乐的过程就是创造、创新的过程,就是丰富内心情感的过程,就是提高审美素质的过程,就是培养合作精神、享受成功喜悦的过程。同时,教师也获得了向学生学习的好机会。

二、运用体态语言应遵循的原则

1、创造性原则

创造、创新能力是未来社会人才竞争的重要素质。欣赏音乐时,教师不要暗示音乐形象,给学生的思维设置障碍,让学生自己去想象、联想,防飞思维、泓扬个性。并鼓励学生将感受到的音乐形象以及刻画这个形象所采用的音乐表现要素通过创编体态语言展示给大家。当然不排除其它方式表现音乐形象,如:文学语言、音乐语言等。

2、科学性原则

科学性原则首先是指体态语言所传递、表达的信息准确、真实、有依据,无知识性的错误。在启发学生运用体态语言表现《观花山壁画有感》时,为了知识的准确性,笔者还专门找来壮族民族服装请表演的学生穿,以便帮助学生准确认识壮族服装,并有别于其它民族服装。其次是体态语言要自然得体、恰到好处。由于音乐的抽象性和非具像性,所以不是所有的音乐都可以用体态语言准确的表现出来的,还必须运用文学语言、或音乐语言、或兼而有之的表现音乐作品,不能牵强附会、生搬硬套,创新必须要有科学性。

3、实用性原则

实用性原则是指所用的体态语言要服从于教学内容,同时要符合学生的年龄、心理发展状况,切实为教学服务。如:用教材中一些交响乐的片段或音乐主题或其它节奏鲜明的歌曲、乐曲编排集体舞不失为一个好方法。教师编一些基本动作,学生以组为单位将这些基本动作按自己的喜好串起来,可以是双圈舞,也可以是单圈舞,还可以走更多的队形和删减、添加动作,甚至完全自编。编好并跳会的集体舞就可以在学校一年一度的篝火晚会上围着篝火尽情舞蹈了。而给他们的集体舞伴奏的音乐他们当然掌握的很好了,包括音乐的节拍、速度、强弱、情绪以及曲名、作者、国籍。在这样的课上,看不到有人被冷落的情景,那怕平时是多么的内向和文静,都会积极、专注、兴奋地沉浸在你所设计的教学活动中。

4、协同性原则

各种体态语言之间可单独使用,也可综合使用;表现音乐形象时可单独展示,亦可协作表演。入世后的国人,面临的问题之一就是沟通和协作,让学生学会沟通、更会合作,势在必行。

5、民主性原则

设计的活动要简单易行、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人都有机会表现自己的体态语言。这样,每一个人既是“演员”同时又是“观众”,使学生学会接纳、学会欣赏,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完善自我。而教师不是“法官”,不是“裁判”,而是一个学习者、欣赏者、合作者,或是一个充满爱心、富有责任心的导演、一个年长的朋友。教师必须学会向学生学习,与学生一起共同成长。鼓励学生不畏师、不畏上,敢于让学生对教师说“不”字。

三、体态语言在高中音乐欣赏中的运用

1、运用体态语言激活学习兴趣。

高中音乐欣赏课很容易犯一个普遍性的错误:学生只带着耳朵去听,听困了就打盹,教师只照本宣科和播放音响。久而久之,学生学的无聊,越来越不喜欢上这个“副课”,教师还觉得这些学生艺术涵养太差,教起来没劲头。这样的音乐欣赏教学就失去了艺术教育应有的教育功效,进而直接影响学校教育功能,使学校教育成为不完善的教育。虽然近些年来,许多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做音乐课件增加了课堂的信息量,但教师手中的鼠标主宰着一切,整堂课没几句生动的语言,说得最多的无外乎:请看屏幕!然后点击鼠标。拉开了师生间的距离,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体态语言的运用能激活学生的学习热情。如:在进行“音乐的民族风格”的教学时,为了使学生了解各民族音乐的舞蹈性特点,笔者运用舞蹈这一典型的体态语言教学生做了几个与欣赏音乐有关的、短小的民族舞蹈组合动作,让学生感受各民族音乐的舞蹈性特征。宽松的课堂氛围使得学生不由自主地进入了一个饶有趣味的艺术天地,他们也想把自己所知道的关于音乐民族风格的知识展示给大家。如:所知道的各民族歌曲、服饰、地理环境、风土人情等。这样不仅激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切使学生不精意地发现自己特点和长处的潜能,大大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音乐、表现音乐、甚至发展“课堂音乐”的兴趣。

2、运用体态语言,使学生的情感特质引入并贯穿于整个过程中,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在高中音乐欣赏教学中大胆运用体态语言,正是根据审美的需要,富有情感地认识对象,抓住符合对象的本质特征,创造出符合人的审美思想的、具有强烈个性的“艺术作品”,笔者常将这些“艺术作品”称之为美丽的、可喜的“惊吓”。在欣赏《观花山壁画有感》时,笔者请学生分成小组,根据听到的音响讨论音乐形象,并运用体态语言表现出来全班交流。他们就用自己的肢体或单独或几人配合做一些静止的反应古代壮族人民劳动生活的某些姿态,还有千姿百态的故事情节,惟妙惟肖。为了让学生感受音乐的造型性功能,笔者鼓励学生运用体态语言表现《两个犹太人》为借贷利息而讨价还价的情景;《伏尔加纤夫》由远而近再去向远方的音乐形象等等。出现在眼前的是一幅幅生动的各具特色的赋有动感的美术画面。在欣赏《蜜蜂过江》时,他们好似回到了童年,学着蜜蜂的叫声微翘着双手在教室里有序的跑动。本想是儿童喜欢做的事,高中生的他们也做的有滋有味。是的,谁不喜欢快乐呢。欣赏《黄河大合唱》时,有的组用肢体排成船的样子,选出“船夫”拼命地在船上“划”、与惊涛骇浪搏战;蜜蜂过江时那种坚忍不拔的精神就在他们自编的动作中。欣赏《黄河大合唱》时,有的组用肢体排成船的样子,选出“船夫”拼命地在船上“划”、与惊涛骇浪搏战等等。由于体态语言的运用,学生带给课堂的是惊喜,课堂带给学生的是完全放松、忘我和愉悦;体态语言的运用使音乐欣赏课成为一种包涵思想感情的创造美的活动,在这种活动中,无论是传播理论知识的语言表达还是表现的技巧都包含着强烈的创造意识,成为培养人的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的重要途径。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不同体会,采用不同的体态语言和手法,表现不同的理解和认识。尊重人的情感体验,注意开发有利于人的发展的情感机能和潜力,要求人能够自由、大胆、热情、敢于表现等心理审美意识,促使人求真求美,在不知不觉中精神蒙其涵养,感情受其陶冶,并对未来的社会工作产生广泛积极地影响,这正是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

3、启发学生创编体态语言,培养形象思维能力,促进智力发展

学生不一定会作曲,但可以启发学生把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用体态语言表现出来,这一点任何人都可以做到。19世纪的德国心理学家冯德和前苏联早期语言学家马尔的研究都认为,体态语言先于有声语言,在有声语言产生之前他是传递信息、增强语言表达效果的重要手段。英国心理学家米舍尔、阿盖依尔等人1970年曾用实验证明:当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不一致时,人们相信的是非语言符号所代表的意义。运用体态语言这种简而易行的举措在促进智力发展方面有重要意义。现代科学证明,人的大脑可分为若干功能区域,有记忆、联想、判断、分析、归纳、运动等不同作用,人的思维形式取决于大脑功能区接受信息刺激的频率和强度。我国传统的教育,使得人们从小就被迫学会数的运算,或是毫无感情的背诵诗词,人们的思想也偏重于对客观事物存在的表象的认可,偏重于对事物的逻辑思维。在当代社会里,一个健全的人应该同时具备两种思维能力,既要逻辑思维又要形象思维,既能合理推断又能广开思路,加速头脑中形象与概念信息的结合,使两则相得益彰。体态语言的创编是一种形象思维活动。表现者可将自己的感受,那怕是某一点的感受通过体态语言将其夸张、概括或重复就能产生丰富的形象,引起人们的注意和想象,这就是表现者思维能力的缘故。形象思维就是要引起人的思想活动和情感活动,偏重于启发和想象,在心理知觉上经过意识的重新调配,创作出体态语言并表现出来。这是一种诱发特性的反应为主的心理过程,其心理实质就是把自己所理解和认识的事物进行创造性的组合,把人的感性和理解联结起来。

经常有其它学科的教师纷纷转达,学生如何如何喜欢上笔者的音乐课。他们在作文或日记中写到:“每周我最盼望的是星期四,因为这一天有我喜欢的音乐欣赏课,那堂课的我是自主的我、愉快的我、放松的我、超越的我,在那一刻,我仿佛也是位艺术家了”;“音乐老师让我知道了自信是什麽感觉”;“我真幸运,在即将结束中小学学习生涯的时候能有这样的音乐课上。”这一切带给笔者的是无比的欣慰,品尝到了做老师的乐趣和幸福。正式因为教师精心设计了能使全体学生参与表现活动的机会,表现出了体态语言所产生的巨大功效。正像学生所说的那样:也许永远不会忘记自己和同学们所表现的一切。那么相关的知识与那些动人的音乐学生们还会忘记吗。更重要的是,他们忘不了音乐带给他们的快感和舒心,为使他们终身喜欢音乐奠定了基础。

结论事实证明,在音乐欣赏课中运用体态语言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且能帮助学生长时记忆,对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对音乐的理解能力、表现能力、审美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合作意识、欣赏和沟通习惯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功效。使得音乐欣赏课更生动有趣,是一种创造美、表现美,培养学生创造精神、提高审美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对未来生活和工作产生积极影响的有效措施,提高了音乐欣赏课相对更高的教育教学价值。

[参考资料]:

1、朱小蔓:《情感教育论纲》,南京出版社。

2、中小学音乐教育课程标准

3、邵瑞珍主编:《教育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

4、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

5、奥尔夫:多通道参与理论。

6、中国音乐教育2003.3;中国音乐教育2002.12.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网站备案编号:苏ICP备08000963号
版权申明:本站文章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留言说明,我们收到后立即删除或添加版权,QQ:3999112
建议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