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低年级学生音乐课堂中节奏感的培养
作者:陈月婵 来源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发布时间:2018-06-03 点击:
作者:广东省肇庆市怀集县实验小学 陈月婵
摘 要:节奏是音乐的基本要素之一,节奏感是学习音乐的前提和基础。如果说旋律是音乐的血肉,那么节奏则是音乐的骨架。培养小学生的节奏感是小学音乐教育的必修课,尤其是在小学低年级音乐课中,节奏训练更是不可忽视。对小学生进行音乐节奏感的培养也有利于陶冶情操,促进小学生的身心健康。本文主要就小学低年级学生音乐节奏感的培养问题进行了研究,着重研究了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节奏感,以期促进小学音乐教学良性发展。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节奏感;培养
节奏是音乐中的要素,从小掌握好节奏,会用节奏,即兴创作节奏,是音乐学习不可缺的一部分。德国着名的音乐教育家奥尔夫说:“儿童的音乐教育应先从节奏教学开始。”也就是将音乐节奏教育训练放在了第一位,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尤其低年级学生,刚接触音乐小学音乐。因此,对于他们而言,培养其音乐节奏感,并训练好节奏是学好音乐的前提与基础。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我们也曾或多或少的将节奏训练作为教学内容纳入到音乐课堂教学中,但那也只是蜻蜓点水,一带而过,并没有真正
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系统性节奏感的训练。以下是我对小学低年级学生教学中音乐节奏感的培养方法的见解。
1、初步感知节奏、激发学生学习音乐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小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才能更好的对小学生进行音乐节奏感的训练。音乐节奏的概念比较抽象,但小学生对节奏却是敏感的。我们要充分了解小学生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征,准确把握住小学生的流行因素,将小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吸纳进小学音乐节奏感的培养中,帮助他们寻找身边的节奏。比如:周杰伦的《双截棍》既有动作又有歌曲,在小学生群体中深受追捧和欢迎。在教授小学音乐课的时候,可以先放一段周杰伦的《双截棍》视频,使学生在歌曲和动作中初步感悟音乐节奏之美,然后针对《双截棍》中的音乐节奏性为学生讲解音乐节奏规律。这样,就很容易激发起小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从而大大提高小学音乐节奏教学效率。
2、利用奥尔夫教学法培养学生的拍子感
奥尔夫教学法常用声势有拍手,拍肩,拍腿,捻指,跺脚等。在课堂教学中教会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节奏型之后,让学生通过以上方式组合出一套属于自己的“节奏舞蹈”。尽管有些孩子在这个过程中并不能很准确地表达出节奏型特点,但这种学习方式大大开发了他们的想象力和身体协调能力。在这个过程中老师的引导显得尤为重要。通常在刚开始接触声势的时候,孩子们只能用一个方法来表达一个指定的节奏,例如:用跺脚表达“四十六”,用拍手表达“二八”等。在他们能够准确表达出所学节奏型之后再在声势上加以变化,例如“二八”可以拍一下手,拍一下腿。能让孩子们在这个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把节奏型特点记在脑中,并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出来。
3、强化音乐听力节奏训练,培养小学生的节奏感
音乐听力训练能提高小学生的音乐节奏感。因此,加强小学生的音乐听力训练,增强小学生的音乐节奏感是学好音乐的前提。
最美的节奏总是蕴含在大自然和生活之中,加强音乐听力节奏训练就要让小学生细心聆听大自然和生活的节奏之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用心聆听大自然的节奏之美。如:清晨的鸟叫,风吹树叶的律动,小河流水的哗哗声,动物的奔跑声等都是大自然赐予我们的音乐节奏;还可以带领学生寻找生活中的节奏之美,比如远方汽车的鸣笛声,工人的喊号声,机器的转动声等等都是生活中的节奏之歌。在小学音乐教学课堂中,可以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设施,为小学生放映更多的自然和生活之歌,使小学生在感悟节奏之美的同时感悟生活、感悟自然,陶冶情操。
4、引用律动法,增强小学生的节奏意识
体态律动法是由达尔克罗兹提出的一种结合肢体运动进行的节奏感教学方法。实践证明,体态律动法能够使学生在肢体动作中充分感知节奏,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节奏意识。在学习《火车开了》歌曲中,教师按照音乐的节拍、节奏、速度、力度念歌词,以便更好的掌握音乐的节拍、节奏、速度、力度。同时让孩子们在教室里排成长队,模仿火车开动的轰隆轰隆的声音和亲身感受火车开动的有规律、有节奏的转动的音响效果,学生理解后开始唱,在唱的过程中理解了歌曲的意境。教师可以积极引导学生通过拍击、跑步、单足跳、双足跳、摇摆、走跳等肢体动作来体现心中的节奏,这样的节奏感培养方法既简单,又增强学生自身实践体验,可以达到良好的节奏感培养效果。
摘 要:节奏是音乐的基本要素之一,节奏感是学习音乐的前提和基础。如果说旋律是音乐的血肉,那么节奏则是音乐的骨架。培养小学生的节奏感是小学音乐教育的必修课,尤其是在小学低年级音乐课中,节奏训练更是不可忽视。对小学生进行音乐节奏感的培养也有利于陶冶情操,促进小学生的身心健康。本文主要就小学低年级学生音乐节奏感的培养问题进行了研究,着重研究了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节奏感,以期促进小学音乐教学良性发展。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节奏感;培养
节奏是音乐中的要素,从小掌握好节奏,会用节奏,即兴创作节奏,是音乐学习不可缺的一部分。德国着名的音乐教育家奥尔夫说:“儿童的音乐教育应先从节奏教学开始。”也就是将音乐节奏教育训练放在了第一位,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尤其低年级学生,刚接触音乐小学音乐。因此,对于他们而言,培养其音乐节奏感,并训练好节奏是学好音乐的前提与基础。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我们也曾或多或少的将节奏训练作为教学内容纳入到音乐课堂教学中,但那也只是蜻蜓点水,一带而过,并没有真正
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系统性节奏感的训练。以下是我对小学低年级学生教学中音乐节奏感的培养方法的见解。
1、初步感知节奏、激发学生学习音乐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小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才能更好的对小学生进行音乐节奏感的训练。音乐节奏的概念比较抽象,但小学生对节奏却是敏感的。我们要充分了解小学生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征,准确把握住小学生的流行因素,将小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吸纳进小学音乐节奏感的培养中,帮助他们寻找身边的节奏。比如:周杰伦的《双截棍》既有动作又有歌曲,在小学生群体中深受追捧和欢迎。在教授小学音乐课的时候,可以先放一段周杰伦的《双截棍》视频,使学生在歌曲和动作中初步感悟音乐节奏之美,然后针对《双截棍》中的音乐节奏性为学生讲解音乐节奏规律。这样,就很容易激发起小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从而大大提高小学音乐节奏教学效率。
2、利用奥尔夫教学法培养学生的拍子感
奥尔夫教学法常用声势有拍手,拍肩,拍腿,捻指,跺脚等。在课堂教学中教会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节奏型之后,让学生通过以上方式组合出一套属于自己的“节奏舞蹈”。尽管有些孩子在这个过程中并不能很准确地表达出节奏型特点,但这种学习方式大大开发了他们的想象力和身体协调能力。在这个过程中老师的引导显得尤为重要。通常在刚开始接触声势的时候,孩子们只能用一个方法来表达一个指定的节奏,例如:用跺脚表达“四十六”,用拍手表达“二八”等。在他们能够准确表达出所学节奏型之后再在声势上加以变化,例如“二八”可以拍一下手,拍一下腿。能让孩子们在这个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把节奏型特点记在脑中,并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出来。
3、强化音乐听力节奏训练,培养小学生的节奏感
音乐听力训练能提高小学生的音乐节奏感。因此,加强小学生的音乐听力训练,增强小学生的音乐节奏感是学好音乐的前提。
最美的节奏总是蕴含在大自然和生活之中,加强音乐听力节奏训练就要让小学生细心聆听大自然和生活的节奏之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用心聆听大自然的节奏之美。如:清晨的鸟叫,风吹树叶的律动,小河流水的哗哗声,动物的奔跑声等都是大自然赐予我们的音乐节奏;还可以带领学生寻找生活中的节奏之美,比如远方汽车的鸣笛声,工人的喊号声,机器的转动声等等都是生活中的节奏之歌。在小学音乐教学课堂中,可以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设施,为小学生放映更多的自然和生活之歌,使小学生在感悟节奏之美的同时感悟生活、感悟自然,陶冶情操。
4、引用律动法,增强小学生的节奏意识
体态律动法是由达尔克罗兹提出的一种结合肢体运动进行的节奏感教学方法。实践证明,体态律动法能够使学生在肢体动作中充分感知节奏,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节奏意识。在学习《火车开了》歌曲中,教师按照音乐的节拍、节奏、速度、力度念歌词,以便更好的掌握音乐的节拍、节奏、速度、力度。同时让孩子们在教室里排成长队,模仿火车开动的轰隆轰隆的声音和亲身感受火车开动的有规律、有节奏的转动的音响效果,学生理解后开始唱,在唱的过程中理解了歌曲的意境。教师可以积极引导学生通过拍击、跑步、单足跳、双足跳、摇摆、走跳等肢体动作来体现心中的节奏,这样的节奏感培养方法既简单,又增强学生自身实践体验,可以达到良好的节奏感培养效果。
上一篇:浅谈声势律动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运用
下一篇:从音乐要素入手上好小学音乐欣赏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