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课改专题 > 高中音乐课改 >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年版)学科 核心素养产生的背景、释义分析及其课程实施

作者:资利萍   来源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发布时间:2019-04-28   点击:

  四、课程实施如何促进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

  研制学科核心素养和学业质量水平之后,如何将核心素养通过音乐教育植入学生内心发酵,成为关键品质和必备能力的种子,这就是课程实施要解决的问题。2017 年版的课标在课程实施方面关注到以下问题:第一,与义务教育阶段所实行的整齐划一的封闭式设计不同,高中的课程设置是开放的、留有余地的。第二,关注了高中音乐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程的延伸,学生经过九年音乐教育,基本已经形成了音乐学科知识的基础结构和感受基础。在高中阶段,音乐课程内容、实施方式和学习方式都应该是走向多元化、自由化、开放性,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升级版。让我们具体来分析2017 年版课标如何在关注这些问题的前提下促成核心素养培育的。

  (一)课程结构的开放与创新促成音乐核心素养的达成

  2017年版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在课程结构方面大大地创新,迈开较大的步伐,是一次实质性的突破。课程结构由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构成。必修课程由音乐鉴赏、歌唱、演奏、音乐编创、音乐与舞蹈、音乐与戏剧这6 个模块组成。选择性必修课程由合唱、合奏、舞蹈表演、戏剧表演、音乐基础理论、视唱练耳6 个模块组成,选修课程由学校根据自身办学理念和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业发展、生涯规划及当地特色文化资源、民间艺术传承等,由学校确定开设。这种课程结构,特别是选择性必修课程的设计打破了自1996 年我国普通高中恢复艺术课程及2004 年试行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以来,全体高中学生统一学习同一门音乐课程的固定模式,也是继世纪之交开启的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目标管理模式之后,音乐学科第一次实现了对传统课程管理的突破,赢得了自主管理课程的权利,这是音乐课程史的一次创举,真正实现了“丰富课程选择,满足发展需求”的音乐课程基本理念。

  可以看到,这样的课程结构几乎包涵了音乐学学科体系的大部分知识类别,带有浓厚的把所有的音乐知识教给所有的学生的泛智主义色彩。但并不是要每一所学校都囊括所有的音乐知识,而是提供一种开放的和尽可能多的选择空间和回旋余地,使每一所学校可以根据自身条件来开课。例如选修课程,鼓励学校进行校本课程开发,成为学校的综合发展和特色发展的突破口。这样做的目的就是给学校开足开满音乐课,确保音乐课不被其他课占用提供机会,因为课时开满开足,音乐核心素养才有达成的可能。最有意义的是,高中音乐课程的全面创新设置,直面当今高中生的应试现实,考虑了在高中生紧张的学业压力和生活常态,以及音乐课程被占用的课程生态中如何来实现核心素养的达成。

  (二)选课模式的自由打通促成核心素养培育的多渠道和多机会

  在选课模式上,这一次也有很大的改革力度。首先,打破实验稿课标规定的音乐欣赏为必学的格局,学生可以在必修课程的6 个模块选学1 个模块,修满36 学时通过考查评价获得2 学分;也可以选学2 个模块,分别修满18 学时,各获得1 学分。在获得必修的2 学分基础上,再加1学分的选修学分实现高中生的音乐课的3 学分,这样就有4 种选课方式供学生参考,体现了以生为本和课程开放的理念。

  其次,必修课程的设计中,课程设计者将音乐艺术三度创造过程与学生音乐认知的过程特点巧妙结合。我们知道,音乐作品都需经历创作——表演(唱、奏等)——欣赏三度创造过程,而音乐作品的受体遵循从鉴赏——表现(歌唱、演奏)——编创这样一种习得过程,所以课标设计者将鉴赏——表现(歌唱、演奏)——编创作为必修课程主干,与音乐艺术三度创造过程形成一个产生到反应的回路。这样的设计很符合音乐学科的本质特点和建立在学科基础上的音乐学科的教学规律,体现了核心素养培养从感受建立到输出展示再到发展创新的动态过程。

  可以看出,随着音乐教育研究的发展,音乐课程理念越来越趋向用后现代课程论思想来引领,这一次课标所体现的课程设置的开放性、选课模式的灵活性、课程内容的多元化、课程管理的民主性等无不彰显后现代课程论的思想光芒,这是音乐课程改革的伟大进步。

  (三)课程实施为音乐学科核心素养如何达成共同育人目标提供了思路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网站备案编号:苏ICP备08000963号
版权申明:本站文章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留言说明,我们收到后立即删除或添加版权,QQ:3999112
建议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