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课改专题 > 初中音乐课改 >

无锡市音乐学科课程改革实验总结

作者:   来源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发布时间:2018-01-18   点击:

摘自:《凤凰教育网》

我市所辖江阴、宜兴两市(县)和锡山、惠山、滨湖、北塘、崇安、南长、新区七个行政区。2000年原锡山市(锡山、惠山)被定为国家课改实验区首先进入课改实验,一年以后(2001年)我市整体进入了新课程实验,音乐学科同步进入。综观我市学校音乐课改实验的主要特点有:

使用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的多元化

2001年进入课改实验后,我市大部分地区中小学选用的教材是以人民教育出版社实验课本,有的地区选用的其他实验教材。如锡山区、惠山区选用的是人民音乐出版社课本,还有部分小学选用的是教科社的艺术(音、美合一)综合课本,完全打破了课改以前教材“一统天下”的旧格局。教材的多元化必然带来师资培训的多样化。

教师队伍的“两级化”

2001年据不完全统计我市(大市)约有204所中学;488所小学(不含村小),专职音乐教师约800人。45岁以上的教师和35岁以下的教师的比例约1:1,显然中间“断层”较严重。“老教师”经验丰富而相对“保守”;“青年教师”敢于创新而“底气”不足。尤其是面广量大的农村专职音乐教师缺额大,80%以上的中心学校由20--30%的兼职教师上课。由于师资条件的限制,确保“开足、开齐”音乐课程成为各级行政部门的首要任务,而课堂教学的改革实验呈现“两极”状态:1、“原汁原味真情不变”----教师教学生学天经地义;2、“脱离本体的轰轰烈烈”----偏离音乐审美体验只要学生开心。

教研员是我市音乐学科课程改革的生力军。

随着我市的区域化调整,除崇安、新区、惠山三个区暂时是兼职教研员以外其他六个市(县)、区都配备了专职教研员。他们都是来自教学第一线的青年骨干教师,勤奋好学、吃苦耐劳、乐于奉献,在所在地区有一定的“威望”,他们为我市学校音乐教育教学工作尤其是音乐课改工作增添了强劲动力,确保了我市学校音乐新课程改革实验健康有序的发展。

在市教育局、市教研中心的领导和统筹下,我市学校音乐课程改革实验工作按照“课改总体规划”的要求积极稳妥地展开。我们的做法是:

一.加强领导、建立建全课改网络

为进一步规范、有序、高效地推进我市素质教育,加快我市学校音乐教育现代化建设进程,不断提高课改实验工作的实效性,在市教育局课改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各县、区围绕课程实施和建设,进行了相关的调研,在广泛深入调查听取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我市《音乐学科新课程实施方案》为进一步推进我市音乐新课程改革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我们相继成立了中学和小学音乐课程改革学科专家组。专家组成员首先认真学习《音乐课程标准》的新理念新思想、认真学习《课程标准》解读和相关资料。确立了“思想要统一、观念要一致、点评要精确、指导要有方”的行动纲领,规定了课改通讯员“周汇报”制。各地区中小学狠抓一校,以点带面层层推进。

二、加强师资培训,尽快适应音乐教育改革的需要。

《音乐课程标准》内含丰富的现代教育思想和观念,充满了“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理想,而这种思想和理念能否植根广大音乐教育工作者的观念文化结构之中,并变为教师自觉的实践行为是能否顺利展开音乐新课改的基本前提和根本保障。也就是说,没有教师的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对音乐新课标理念的认同、内化,就不可能真正落实新课标。在这样一个朴素的思想认识的基础上,我们确立了学习新课程的重要策略:以音乐教学后教育观念文化建构为基点,以学习、解读、内化音乐新课程标准为操作平台,推动教师实现学科教学思想、观念、认识的转变。我们在着力抓好多层面、全方位的音乐专职教师的新课程通识培训的同时,举办专家专题讲座,组织教师进行开放式的学术研讨交流,引导教师重新审视自己对音乐教学的理解和认识。使教师在走出传统音乐教学思想定势中,逐步形成音乐教学新的课程思想和观念文化。

我市利用暑假期间组织教师进行了《音乐课程标准》的通识培训,进一步学习了《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聘请编写教材专家谈新教材编写的基本理念,教材结构、体例、教学原则的要求,以及教材教法的培训和指导,严格执行市局提出“不培训不上岗”的要求,“人人过关,持证上岗”。每学期结合教学活动定期举行集体备课、说课评课、观摩研讨、专题讲座、等多种方法和途径,使广大教师接受新课程,据不完全统计由市教研中心组织的中小学音乐教师进行的专项培训达12次之多;每学期围绕新课程实验举行的各项活动达多3----4项。多年来的坚持教研中心“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以课改为中心,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队伍建设为基本点,的工作目标。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夯实基础为原则,开展了各项教科研活动,确保我市的音乐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教学质量在全省的领先地位。为新课程的深入实施注入了活力。

其次,调整教师专业发展的坐标,转变角色。新的课程改革则提倡教师不仅是课程的执行者,也是课程教学的主人。为此,我们在组织音乐学科教师培训中,通过专家报告推介典型,传统课例会诊等方法,打破教师习以为常的平静状态,激发教师重新调整自己专业发展的坐标,要求教师带着音乐教学中的问题,进行反思性的学习与思考。积极通过与自己、与同行、与理论、与实践的对话,寻找专业水平、能力与新课标要求之间的差距,从根本上推动专业角色的转变。

实现教学方式的转变。转变教师的教学方法,也是音乐新课改实验中的关键。在学习、解读音乐新课程理念中,我们要求教师反思传统的音乐课堂教学操作过程与方法,分析利弊得失,以激发教师改革教学方式的内需动力。如把传统的备课改为“设计”,优化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以求教学过程的精、活、动,有效利用和开发课堂生成性资源,激发和保护学生的探究热情和兴趣,为学生提供感受音乐、鉴赏音乐、表现音乐的广阔天地。在课堂中教师要改变“一言堂”、“结论评判”等做法,给学生多听、多唱、多想、多做、多动的学习空间,把音乐基础知识和音乐技能学习,有机地渗透在音乐的实践体验中,让学生在学习音乐中感受到快乐。

三、以课题研究为先导,悉心培养研究型、创新型教师骨干队伍。

为了使我市中小学音乐课改健康、有序、深入的开展,在市教研中心的《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设计研究》课题引领下,学科的课题建设形成网络。全市紧紧围绕《新课程背景下音乐课堂教学设计研究》我们增加了常态下听课的密度和专题辅导力度:随堂听课发现问题----课后与教师交流提出整改建议----专题讲座总结经验不断反思。各县(市)、区针对教学中不同的学段、内容、形式和对象等相对薄弱环节进行认真分析和研讨。

07年是我市高中新课程进入模块选修教学的第一年,学校和教师对新课程的不同理解在具体执行中不尽相同,如何选择模块?如何进行模块教学?针对我市高中教学的现状,我们提出了适合我市高中教学《一本多元的模块教学研究方案》。上半年在江阴举行了“无锡市高中模块教学现场观摩研讨会”,进一步确立了我市高中音乐模块教学的新模式。不同的课程体系,需要相应的教研创新作支撑。应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与挑战,我们加大了学科教研制度建设的推进力度,积极倡导开展有个性的校本教研,并加强了对教师学科研究的三点引领,以促进教师尽快适应新课改的需要。

1、研究策略选择上的引领。在学校组织中,教师对课程与教学问题拥有极大的自主权,纵使有年级组和教研组等促进教师合作的组织结构,还是会形成教师在教学中单打独斗的局面,这种传统的教师文化削弱了学校教研的功能,影响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成长。而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留给教师广阔的创作空间,教师不仅要通过个体的学习与实践反思,更有赖于教师群体形成的“学习文化”,教师个人的成长离不开教师群体的合作、经验的分享。基于这些认识,我们在音乐学科教研中,加强和促进了教师群体合作文化的建设,引导教师由独立走向融合。如构建民主、开放、科学的教研机制,创建合作坦诚、理解包容的教研文化。举行校际、校内的学术沙龙活动,开展深度对话,促进教师心智模式的改善。通过教师上研究课、教研员上下水课等形式,使教师之间、教师与教研员之间建立一种坦诚无私、民主平等、对话合作的科研伙伴关系等等,有效增强了音乐教研的团队意识,促进了科研合作文化的形成,为音乐科教师的专业成长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2、科研价值取向的引领。有效的学校教科研应以问题引导研究,应将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困惑和提升教师科研水平、能力为价值取向。而实际的教科研情况并非如此,许多学校虽都建立了教科室,都有自己的研究课题,但这些课题的研究却离课堂很远,离教学实际很远,针对学校教科研的这一倾向和偏差,我们在学校教育教学研究中,积极破除学科科研的神秘感,在建立学校研究课题的同时,积极鼓励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建立个人研究课题,围绕教学中的问题进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在广泛开展《新课程背景下音乐课堂教学设计研究》活动的带动下,开展教育叙事、教学案例的研究与写作,注重实践性反思,使内隐的、个性化的实践经验情境化、理性化和显性化,使教学研究真正着落于教学实践,解决实际问题,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

3、教学研究方式的引领。传统的教研工作,往往以活动取代研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教研机构层层组织的优质课、公开课、示范课评比活动、经验交流活动,成为教研活动的主要形式。而学校的教研活动,往往局限在对某节课具体教学行为的剖析而缺少对教学问题的诊断、处方改进和行为跟进,缺乏跨学科、跨年级的科际沟通和整合,因而容易造成教研的表面化、形式化、简单化。为此,结合音乐新课程改革的情况,《唱歌教学的设计研究》、《欣赏教学的设计研究》《感受与欣赏教学的设计研究》、《教学活动的有效性研究》等等的专项课题研究更加具体有效。我们努力促进学校、教师教研方式的转变,积极倡导和推进以音乐课例为载体的行动研究,从更多关注普适性的教育规律到更多关注自然情境中的教育问题,从强调研究知识的传授方式到注重研究知识的建构与内化,引领教师在专业生活场景中将教学、研修融为一体的生存方式,学习和掌握现象观察、资料选择、数据分析、逻辑判断、操作实验等重要的研究方式,切实提高教学研究的实效。

四、课程实施重点处理好三个关系。

在几年来的音乐新课程实施中,我们根据本市情况,重点要求教师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继承与创新、一元与多元三个关系,使新课程理念着落于课堂。

1、坚持预设与生成的辨证统一。新课程改革倡导生成性教学,要求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待教学,这对改革传统课堂教学中过分强调预设与控制的弊端有着积极的意义。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发现有些学校在音乐教学中存在着过分强调“生成性”而否认“预设性”的倾向,这种偏颇客观影响了教学的实际效果。我们认为预设是生成的前提,生成是预设的超越和发展,没有充分的预设,就不可能有有效的生成。对于每一节课来说,教师的课前“预设”是必不可少的。但最终实际的教学活动和课程安排还必须根据即时的教学情景随机变化,也就是说在“预设”基础上的“动态生成”。至于音乐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那种片面强调“动态生成”,甚至用“动态生成”否定或取代必要“预设”的做法是一种新的思维误区。为此,我们在音乐新课程实施中,要求教师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鼓励教师科学施教,既要忠实于“原作”,又要根据课堂具体情景作必要的调节、修正,甚至大胆地创造。在批判机械性“预设”的同时,摒弃以生成为时尚的随意性生成倾向,使课程实施行进在有序、科学的轨道上。

2、确立科学发展思维,摆正继承与创新的关系。音乐学科作为中小学教学中的一个学科门类,它虽不属中、高考考试项目,但就其育人的功能而言,是语、数、外等学科功能所不能替代的。中小学音乐教学有其自身发展的规律,而新一轮的音乐课程改革也是建立在传统音乐教学的基础之上的,任何割断历史、全盘否定“传统”的思想都不是科学正确的。在音乐新课程实施中,我们发现有些学校或老师为了迎合新课改理念,盲目追求音乐课堂的热闹,而全盘摒弃了传统课堂教学中值得弘扬的东西,这种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的状况都是有悖新课改思想的。如以往音乐教学中过分强调识谱、视唱,并将它作为孤立的知识点灌输给学生的做法,固然背离了教育的宗旨,但如果完全废弃基本乐理知识的传授,也是不科学的。我们认为,以往的音乐课堂教学中重视基本知识的传授还需继承,只是在音乐知识的难度上,教学方法上等方面要进行“创新”,如识谱、视唱等知识的教学,不能与音乐作品的感知割裂开来,而应融于作品的听、唱、演、奏的过程中,成为音乐情景体验、审美、鉴赏的有机组成部分,内化为学生知识、经验结构的一部分,从而使音乐新课程理想真正成为课堂教学行为和实践。

3、增强学科综合意识,处理好一元与多元的关系。音乐新课程较之传统音乐教材有一个明显的变化,即重视教材与相关文化的融合,强调多元艺术的结合。

音乐新课程的这一变化,要求广大音乐教师不断调整教学思维,增强学科综合意识,认真处理好音乐艺术与其他艺术的多元融合。在音乐新课程实验中,我们看到这样一个问题,许多教师为在课堂教学中体现音乐与多元文化的结合,不顾需要,硬穿插一些与当堂音乐内容缺少内在联系的内容或手段,使课堂教学在多元文化的融合上缺乏统筹意识和整体把握,随意性较大。针对“为融合而融合”的问题,我们加大了课堂教学过程设计的研究,鼓励教师在深入钻研教材内容的同时,巧妙安排多元艺术的整合,追求音乐与多元文化综合的和谐、自然和无痕,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知识内容和实践平台。

几年来的课改的实践和对音乐《课程标准》深入学习和深刻领悟,对我市中小学音乐教学现状深刻反思,必须要清晰工作思路,进一步明确我们的努力目标

审美与表现”与“知识技能”的优化整合

音乐教育作为审美教育的一个首要原则,是把音乐作品永远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来体验。可能是受到了其他学科教学法的影响,音乐教学也通常把音乐作品分解来进行传授,从而像语文、数学的教学一样强调从个体到整体的逻辑关系。但这样的做法会影响音乐学习,使我们无法体验到音乐的表现力,音乐教学的主要内容应该是揭示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只有以此为内容,学生获得的才是正确的感受美的因素、感受美的要素,也才使得我们的审美教育,成为一个完整的结构和整体,而不是被束之高阁的一种理论和概念。

完善教学管理,构建音乐课程的教学评价方法

教学评价是教学工作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基本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只有通过完善的教学管理和科学的课程评价,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激励教师进取。下阶段的教科研活动中,我们继续深入《新课程背景下音乐课堂教学研究》的研究前提下,努力形成一种适合我市中小学音乐教育、教学的实际针对学生、教师和课程管理三个层次,包括自评、互评和他评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法(方案),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逐步形成音乐课程教学的评价体系。

力争做到五个突破

1.在学生的学习方式上有所突破;

2.在改革以学科为中心组织学习内容方面有所突破;

3.在目标层次和课程多样化方面有所突破;

4.在评价方法上有所突破;

5.在研究成果向现实的转换方面有所突破。

最后重温一位来自澳大利亚的音乐教师在看了中国的音乐课之后,对中国音乐教师提出的一个忠告“不要忘记音乐教师的使命,不要越权。”告诉我们不要忘了:你是音乐教师,你所授课的内容、价值、目标不要背离音乐的本体。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网站备案编号:苏ICP备08000963号
版权申明:本站文章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留言说明,我们收到后立即删除或添加版权,QQ:3999112
建议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