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幼儿音乐论文 >

探索幼儿教师音乐教学的有效模式

作者:赵雪   来源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发布时间:2018-01-17   点击:

  作者:佳木斯师范学校 赵雪

  [摘要] 随着我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的教育工作者对幼儿教育越来越重视,幼儿是一个人性格和心理建设的重要时期,如何实施积极有效的教育措施,是现代幼儿教育工作者焦距的问题,音乐教育是一门艺术学科,也是幼儿美育的重要内容,只有让音乐流淌入幼儿的心田,才能够使幼儿形成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性格。

  [关键词] 音乐教育;幼儿

  幼儿园的音乐教育是一门充满灵性色彩和智慧光芒的艺术学科,也是向幼儿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如果教师在音乐活动中,能准确把握幼儿学习音乐的特点和规律,采取积极有效的教学策略,就能使幼儿真正成为音乐活动的主人,让音乐流淌进幼儿的心田。

  1、教材选择多源化,让幼儿在音乐活动中积极参与

  1.1 选材源于幼儿生活。在我们进行幼儿音乐教育的过程中,我们的教育选材,要注意贴近幼儿的生活,这样才有助于与孩子引起共鸣,也可以由孩子和老师共同收集音乐题材,这样更加有助于教师寻找孩子们快乐的源泉。当春天来临的时候,我们可以和孩子们一起去踏青,并且跟随着小鸟蹦蹦跳跳,然后一起玩一个有趣的小班歌唱游戏活动《两只小鸟》,将两只手的大拇指扮成小鸟,边唱边玩,在轻松的环境中,孩子们学会了歌曲,快乐地游戏。

  1.2 选材源于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需要。在我们进行幼儿音乐教育的过程中,我们还必须要注意,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兴趣需要,要选择幼儿感兴趣的音乐,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进行教育,这样才能激发幼儿的学习热情,使他们积极的参与到活动中来,例如小班幼儿的选材,我们根据他们生理发育和认知水平都比较低的情况,可以选择一些朗朗上口、音域较窄、节奏简单的歌曲,如《我爱我的幼儿园》,在学习这首歌曲时,就能够与自己的认知条件相符合也能够朗朗上口。音域方面:耳听的发生器官出于生长发育状态,声带短小而且柔嫩,小班年龄段的幼儿一般可以唱出5―6 个音,即c1―a1 听起来最舒服的音是在e1―g1 之间,儿童掌握起来也比较轻松。

  2、过程设计精心化,让幼儿在音乐活动中获得成功体验

  在我们进行音乐教育的课程中,我们要对音乐活动进行一定的设计,我们的设计应该根据我们所要教授的目标,并且能够引起幼儿对活动的兴趣,采用循序渐进的原则,保证幼儿的学习动机,确保幼儿通过努力就可以达到目标,并在这个过程中享受到一定的快乐。

  认真分析处理教材。在我们进行音乐教育的过程中,在活动中的精心设计是我们教学成功的关键,只有经过认真的分析和处理,才能达到吸引孩子的目的,如《欢乐颂》第二教时,可按照名曲原来的强弱处理,但若老师简单地说第一句唱得轻一些,第二句唱得稍微响一些,那在孩子们的脑海中不会留下很深的概念的。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可以为幼儿描述一些意境;天空飘过白云的时候是静静的,所以歌唱时要轻一些,而树上的小鸟再叫,我们便唱的声音响一些,而草地上的小花的点头和小草的弯腰都是没有声音的,所以要唱的轻一些,而小朋友们唱歌跳舞声音是很响的。因此,我们要唱的响一些,快乐一些,这样意境的描述,能够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因此,也会按照这个要求唱,我们的教学目的也可以在游戏中完成了。

  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在我们进行音乐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应该灵活的使用各种教学方式,不断的激发幼儿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只有幼儿产生了学习的兴趣,才能够有效的提高对音乐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在音乐游戏活动《拉拉勾》中,我们在实际中加入幼儿模仿的情景进行表演和对唱,这样身临其境的表演,不仅提高了幼儿的兴趣,还有效的提高了幼儿对歌曲的理解,并且使孩子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同时提高了教学效果,又如音乐活动《好娃娃》,由于这部作品的音域窄,歌词容易懂,所以可以加入动作表演的方式进行学习。

  3、师幼互动多样化,让幼儿真正成为音乐活动的主人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方式的多样化,如何在教育活动中,建立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环节,成为幼儿园教师重视的话题,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组织与实施部分已明确提出:“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观察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

  情感互动,拉近与孩子的距离。为了能够在音乐教学的活动中,不断的拉近师幼间的距离,我们应该将教师的情绪情感作为诱发幼儿情绪的主要因素,比如在《摇篮曲》的欣赏活动中,我们的教师要以柔美的声音配合轻柔的动作,慢慢的营造出温馨、恬静的氛围,这样的感情陶醉也会影响到幼儿,使它们能够在音乐中对作品进行理解,从而通过教师的情感的渲染,使幼儿进入一种良好的学习状态。

  角色变换,创建适宜的师幼互动。而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角色变换,因音乐活动的特点有了新的特质和内涵,它不仅要求教师根据教学活动需要经常变换自己扮演的角色,还需要教师从教师或扮演的非教师角色中退出来。如在创造性音乐活动《跳舞毯》中,教师可这样处理角色退出:先带幼儿做动作――依然带幼儿做动作,但时常停下来观察幼儿的反应――有帮助地使用“小老师”――及时隐退,大胆放权,独立使用“小老师”――不用“小老师”,偶尔用语音、体态进行暗示性帮助――再次退出成为旁观者,或退到和幼儿一样普通参与者的位置,与幼儿共同享受在跳舞毯上自由创编节奏和动作的快乐。教师这一连串随幼儿能力不断提高和掌握熟练程度的增加而进行的角色变换,使教师成为积极有效师幼互动的调控者,胸有成竹地控制着教学活动的走向,有效推动着幼儿在活动中的发展进程。

  用心观察,了解幼儿需求,捕捉教育契机。在音乐活动中只有随时密切观察幼儿的反应,教师才能及时了解幼儿的困难和需求,才能捕捉具有典型教育意义的反应范例,因势利导,对幼儿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如在音乐活动《小鸟飞》“小鸟”们听音乐自由飞翔、嬉戏的这一环节中,孩子们忘我地表现着自己心中的小鸟,却又不时被他人碰到或撞到别人,这时,一“小鸟”的翅膀被碰掉了,教师发现这一情况,为他装好翅膀,并及时捕捉到这一教育契机,便以语言伴随动作,用鸟妈妈的口吻对全体幼儿说:“孩子们,大家在一起玩的时候,一定要用眼睛的余光注意看周围,如果身边的小鸟向上飞,你就应蹲下;它张开翅膀,你就应将翅膀收拢;它快速朝你飞过来,你就要学会绕开,尽量不要互相碰着,这样我们就不会受伤,而且会玩得更开心!”几次游戏后,幼儿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逐步学会了通过改变动作姿态、幅度以及行进方向、速度等来避开干扰并互相配合的方法,在有限的空间里轻松找到了合适的个人位置。

  4、总结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不断加快,我国对人们素质的要求也随之升高,并且在以后的祖国建设中,我们需要更优秀的人才,幼儿是祖国的花朵,祖国的明天,我们在进行幼儿教育中,要采用多种教育方法相结合的方式,保证幼儿时期,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以及性格的完善。

  【参考文献】

  [1]李秀洁。立足学生职业发展的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1(05)。

  [2]闫昱。学前教育专业音乐学科课程整合的探索与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2)。

  [3]张海波。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设置的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1(12)。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网站备案编号:苏ICP备08000963号
版权申明:本站文章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留言说明,我们收到后立即删除或添加版权
建议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浏览,QQ:3999112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