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高中音乐论文 >

浅谈高中生中国古代音乐鉴赏中文化理解素养培养的教学策略

作者:贵阳市第三实验中学 刘丹   来源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发布时间:2023-10-31   点击:

  鉴于音乐学科文化理解核心素养培养的课程目标,在音乐教学中,需要从文化角度进行高中古代音乐鉴赏,从文化现象挖掘音乐中的文化特征,将音乐置身于相应的古代文化、情景语境中去分析、理解、解读音乐,可通过以下教学策略开展中国古代音乐的鉴赏活动:

  (一)巧妙引导,融入文化

  在高中古代音乐课程教学中,教师需要进行引导,把历史文化知识恰当地运用融合到音乐课堂教学中去,那么就可以较好地促进对古代音乐作品的欣赏课程的进行,而历史文化知识的运用则有利于学生了解古代音乐作品的历史背景,并深入记忆其中的文化内涵。

  不过音乐和历史文化之间还是有相当的距离的,所以老师要恰当地把这部分内容引导到课堂中。提问的方法也比较简单,老师可提前设计一定的和课堂内容有关的提问,进而探究教学内容,以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中有一较成功的案例:笔者考虑到为了更好地让学生感知理解古琴音乐作品,就先让学生对古琴产生兴趣,于是让学生对古琴文化内涵先进行探究,设计了一个开放性的研讨:“古琴被称作我们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的象征,对此你是怎么理解的?”然后根据各学生小组研讨的方向,笔者又进一步提示与引导各组学生从相应方向进行深入研究,最后学生从各个方面和角度阐释了对古琴及其文化的理解:如从古琴自身构造所理解的古琴———琴长三尺六寸五象征一年365天,面圆法天,底平像地,象征天地,十二徽象征十二个月等古琴自身所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从古琴演奏的泛音、按音、散音的音色,分别象征天、地、人之和合的文化内涵;从古琴与古人性格、精神反映出的儒家礼乐思想,曲高和寡的文人清高、独立的特性;从古琴音量不大反映文人含蓄的君子谦和之风;还有从古琴乐谱所使用的减字谱,不注明准确的节奏体现的中国文化“有规而无格”的精神现象,表现的古琴演奏的古人们在感情、精神等上的超尘、脱俗的自由等。有了对古琴文化研究的基础和兴趣,在鉴赏古琴音乐作品时,学生们就会在欣赏时自然融入其古琴的文化内涵,也就更好地理解古琴音乐作品及其文化内涵,事半功倍。

  (二)创意教学,强化体验

  在教学活动中,强化学生的体验能够加深学习的力度。古代音乐鉴赏往往需要通过深刻体验,所以体验式教学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极好的效果。

  如在学习《阳光三叠》拓展环节,为让学生感受音乐也是体验人生的过程,笔者让学生根据《阳光三叠》的曲调,选择或自创一首送别诗进行吟诵、吟唱的表演,让学生体验琴歌抚琴而唱的形式和感受文人雅士寄托思想情感的特点,理解诗、歌、琴三者之间紧密联系的文化特征,同时也通过音乐及其这样的音乐活动让学生体验人生悲欢离合的经历。正如《豪斯莱特宣言》中描述的:“有意义的音乐活动应当成为人在追求终身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人生体验。”

  再如让学生了解与掌握我国传统乐器的分类,笔者将学生分成八组,分别代表:金、石、土、革、丝、木、匏、竹,每组学生需对自身的材质、音色、代表曲目、文化内涵等进行研究,并在最后分享研究成果时选择相应的乐器实物进行能展示乐器“性格”的简单演奏,这样的研究与演奏展示的体验不仅加深学生对古代八音分类法的了解,也对其乐器内在的特点、文化内涵等有较深刻的理解。

  这样的教学方式其实就是教师以问题为引子,与学生就相关问题进行体验式探讨和体验式活动,在探讨分析、分享成果、活动展示等过程中实际上教师将音乐解读的权利交给了学生,让学生在分析过程中更自主地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这就能够比较好地促进学生理解和认识古代音乐,感受音乐中的美。

  (三)技术辅助,丰富认识

  高中古代音乐赏析过程中,不再拘泥于传统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全员参与的基础上,可以借助信息技术、网络、音乐软件、数码钢琴等手段来辅助音乐教学,为音乐教学带来更多便利与可能。

  通过信息技术、互联网来搜索、整理音乐作品的相关历史文化资料,为音乐赏析的细节问题找到对应的解读材料,有助于音乐作品的审美感知与文化理解,且这个归类、整理、解读的过程也是学生进行知识梳理的过程,所以还能拓展、丰富学生的认知与认识。但是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搜索与利用这些材料,应关注品质高、可靠性强的资料,如知网、论坛、百度百科等相对权威性的发布;下载的音乐、视频资料还应要求音质、画质清晰,音乐演绎的版本也应尽可能是知名名家演绎的版本,这样才能让学生更有品位赏析、认识古代音乐及其文化内涵,也能为学生形成比较好的文化理解基础。

  通过电脑音乐软件、数码钢琴等一些多功能技术的效果辅助音乐教学,教学上会更加生动、活泼、形象、直观,如利用音乐软件解析与展示中国古代音乐五声调式的特点,用数码钢琴展示古代乐器的音色、编创古代音乐小作等实践活动,对学生音乐的学习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能有效开展师生间、学生间的互动交流,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古代音乐的兴趣和培养学生自主与合作学习的能力。

  (四)五指延展,升华理解

  音乐其实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在教学中可以最大化地发挥多方面、多角度、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特点;同时音乐作为一门学校里的学科课程,应当具备与体现作为课程本身所应有的性质,即课程方案中提出的:思想性、时代性、基础性、选择性和关联性。因而,在音乐教学中遵循课程方案要求、体现音乐课程性质,为古代音乐文化理解素养的培养,创新发明了“五指解析法”(如图)运用于教学中,即音乐教学过程中,在音乐作品的时代(性)、思想(性)背景下,从感性到理性去理解、分析音乐基本要素、基本特征(基础性)以及音乐选择(性)的结构形态与其他学科、姊妹艺术关联(性)的迁移运用,从而启发学生对音乐及其文化内涵的探究与思考,对音乐进行相应的审美评价,最后逐渐形成学生学习音乐和理解音乐文化的一种思维方式。

  这种方法主要以启发式的设问形式来引导学生从作品创作的时代、题材内容等角度去了解音乐作品历史文化背景,从而对音乐作品的时代、思想特征有所认知;再引导学生根据音乐的题材、内容等文化内涵,发现音乐的基本特征、结构形态、表现手法以及其他相关学科、姊妹艺术等的文化联系,激发学生对古代音乐及其文化的研究活动的兴趣,而发挥主观能动性,从而自主展开的研究性学习。

  如在琴歌《阳光三叠》、琵琶曲《十面埋伏》等古代音乐作品的鉴赏时,笔者通过五指解析法向学生逐步启发与引导的提问:该作品在怎样的时代、思想背景下?(学生开始阅读和查寻相关资料,整理后回答)。因而音乐具有哪些基本要素和特征?(学生结合音乐的时代性、思想性研究音乐作品本体特征,然后分享交流,教师现场生成和补充相应内容)。所以音乐选择或采用了怎样的音乐形态呈现或表现?(学生通过音乐本身基本要素和特征发掘作品的音乐形态、表现手法等)。作品还与其他学科或姊妹艺术有哪些关联?(学生再次回顾与拓展、提升与作品相关联的各学科知识进行归纳总结)。这样的提问可引导学生从五指相应的五个维度去探索音乐及其文化的内涵,而教师逐步的提问与学生不断的思考、探索也会有量变引起质变的效果,从而对音乐作品的文化理解也会得到不断的升华,对音乐的感悟也会逐步的深入。这种方法不仅能较好地能辅助教师的教,也促进了学生的学,从而循序渐进地培养起学生音乐文化理解核心素养的能力。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网站备案编号:苏ICP备08000963号
版权申明:本站文章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留言说明,我们收到后立即删除或添加版权
建议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浏览,QQ:3999112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