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音乐学习目标叙写与教学落实
传统教学评价主要以单一的总结性评价为主,侧重对学生阶段的学习结果进行评价,这一评价方式忽视了学习过程中学生成长的可变性和发展性,缺少激励性的心理支持。在“教学评一体化”理念下,课堂教学强调教学评价要与学习目标为导向的课堂教学积极呼应,在目标导向下的音乐学习整体过程中建构多样化和音乐体验活动与多元性的过程评价相结合的教学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围绕音乐学习目标达成程度与学习任务完成情况,通过本人“自生性发展型”评价、同伴“共生性发展型”评价、团队“互生性发展型”评价等不同的互动激励评价,为学生音乐学习质量提升提供积极而丰富的心理支持。
1.自生性发展型评价
自生性发展型评价是以学生的自生性成长为追求的一种评价理念,学生针对学习过程中自我的学习状态、学习方法、学习效果,以“在现场”的方式进行自身反省评价,在自我评价中,反思学习,及时查找音乐学习中存在的不足,及时促进学习思路的调整和学习状态的调整,从而更好地促进自身的自生性成长。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理念,在音乐学习中,教师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对自己完成音乐学习单中的任务情况进行自我评析与总结,以助其查找和明确学习中的薄弱点,从而准确把握音乐学习的重点与方向。自生性发展型评价中,教师也可以通过音乐问题的项目探究实践,借助相应的资源与智力帮助,助力学生顺利完成项目任务,在项目任务的完成过程中及至任务的完成后,获得自我肯定性的评价。这种自我激励的评价,有利于激发学生音乐学习的主动情感和提升其音乐思维的毅力。
2.互生性发展型评价
互生性发展型评价是以同伴之间的互生性成长为追求的一种评价理念,它以学习过程中同伴互动、互助的方式,对各自同伴的学习方法、学习效果等,以“在现场”交流探讨的方式进行的互助激励评价。初中学生由于其音乐素养的有限,对于音乐的感知能力不够成熟,局限了其自我评价的真实性与成熟性,因此可以通过他人评价的方式,互相助力成长。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理念,在学生学习任务完成过程中,教师设计一些生生互动环节,强化学生之间的互助评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聆听者与被聆听者之间的互动带来学习氛围,可以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参与到音乐实践中,学生之间的良性交流与沟通,也有助于学生培养对客观事物的整体性认识能力。
3.共生性发展型评价
共生性发展型评价是以团队共生性成长为追求的一种评价理念,它是一种以团队共同成长作为评价主体的评价方式。在音乐学习中其外在特征主要表现为课堂任务的小组合作学习。团队之间的协作是学生表达优势、发掘不足的重要方式,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理念,在音乐学习中,教师可以创新小组合作的形式和机会,让学生通过团队的合作,共同参与音乐学习,合作完成音乐学习任务,互补所短,发挥所长。通过团队中基础扎实与基础薄弱学生之间的良性配合,学生有机会充分学习他人音乐学习的方法,也可以在团队的激励下自主自发地弥补短板,从而优化音乐学习方法,提高音乐素养。
“音乐教育工作者应转变观念,摒弃陈旧的教育思想和僵化落后的教学模式及方法,勇于改革,全面提高音乐教学质量,使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相适应。”[3]在“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理念引领下,音乐课堂的落实要把握音乐学习目标确立的科学性,通过课标、教材、学生三个基本的要素来进行恰当科学的目标设定,并以目标来引领教学过程的学本落实。同时,还要关注音乐学习中学生的差异化学习成长,要坚持在学习目标导向下,将“教学过程组织和过程评价激励”融通结合来引领教学实践的深入,以此促进全体学生在充满生命热情的音乐学习过程中实现音乐素养的整体性发展。
参考文献
[1] 冯巍巍.音乐核心素养的特征与培养[J].课程·教材·教法,2016(12):11-15.
[2] 黄美琪.“唱”出来的音乐素养:浅谈音乐课中的才艺展示[J].新课程(下),2017(6):201-202.
[3] 顾蕾.浅谈小学音乐教师的音乐素养提升[J].中国教师,2016(7):176-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