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初中音乐论文 >

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音乐学习目标叙写与教学落实

作者:广州市荔城中学 陈洪义 惠州市第一中学 谭京   来源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发布时间:2025-04-27   点击:

  1.目标分解设置学习任务单,让音乐学习清晰可见

  学习目标是课堂教学所要达成的目的,学习目标的导教、导学功能主要体现为目标对应的学习任务的具体完成过程,所以,以学习目标为导向来组织教学,需要将课堂学习目标转化为具体的学习任务,让学生的音乐学习的路径清晰可见,学生完成对相应学习任务的学习、理解和解决,促进核心素养的目标达成。学习目标转化为学习任务的两个关键操作是:一是在大单元理念的统整下进行学习目标的适切分阶,让音乐学习方向具体而明确。从音乐学习的单元教学出发,根据课程标准,确立单元的教学目标,然后,依据课时内容的特点,设置相应的音乐课时学习目标,同时,根据学生的能力差异,细化课时目标的可达程度及评估依据,形成能力进阶的目标框架。二是核心目标引领下学习目标的任务分解,让音乐学习有的放矢。结合教材内容,将具体的学习目标转化为分级的具体教材内容为依托的学习任务单,让学生的课堂音乐学习路径清晰可见。

  例如,在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八音和鸣》一课教学中,笔者设置形成以下的学习任务单(见表1)。

表1 传统民族器乐曲《八音和鸣》(一)的音乐学习任务单

  此学习任务单的形成是笔者根据弘扬民族音乐,了解并熟悉民族乐器音色特点,欣赏并体验民乐合奏、独奏乐曲,通过小组合作与创编,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单元教学目标,确立了以下的课时目标:通过熟悉的民乐作品感受并了解民族乐曲,在潜移默化的浸润中,加深对民族音乐的热爱;通过聆听、欣赏、联想、绘画、律动,深度体验《欢欣的日子》的情绪和二胡独奏《空山鸟语》的音乐画面;通过合作,体验鼓谱的特点。并确立《八音和鸣》一课的教学目标为通过对《欢欣的日子》和《空山鸟语》的欣赏,弘扬民族音乐,拓宽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用多种方法演示民族乐器,增强学生对民族乐器音色的分辨能力;通过聆听、欣赏、律动等方式,体验乐曲的情绪与意境;通过合作与展示,体验鼓谱的特点。在形成上述教学目标逻辑的基础上,结合教材内容,设计形成前述的音乐学习任务单,从目标到任务,对应明确,为学生完成任务、达成目标提供清晰可见的发展路径。

  2.音乐共感丰富学生的感知,让音乐理解深入简出

  音乐学习任务单的完成是达成音乐学习目标的重要路径,教学需要创设适合音乐单中任务完成的适切情境,激发音乐学习实践能力和音乐学习的思维力,以保障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习的任务。音乐是一门以听觉为基础的学科,丰富的感知体验是音乐知识联觉转化为悟觉、促进学生素养发展的关键方式,所以,在音乐学习中教师一是要了解和把握学生的心理世界,从其内心期盼和美育意义出发,创造生活化的主题情境,激发学生音乐学习兴趣,提升其对学习任务的问题解决的主动意识。二是以共感体验的方式丰富学生的音乐感知,促进学习中学生的音乐理解和音乐思维,让学生的音乐理解深入简出。概而言之,目标导向的教学,强调结合音乐学习任务单的内容,让学生带着具体而明确的任务,有针对性地参加课堂中音乐感知和音乐体验活动,教学要提供学生音乐感知的多样化的形式和活动,让学生在音乐共感体验中发展音乐思维、丰富音乐情感。

  例如,在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泥土的歌》单元教学第一课《丢丢铜仔》中,通过聆听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这首台湾民歌轻快、愉悦的情绪;欣赏由龚琳娜演唱的版本,学生直观感受其夸张和具有表现力的演绎,模仿其演唱生动形象的衬词,跟着节奏身体律动;想像火车穿行隧道时候的情境,模仿火车发出的汽笛声“呜”和轮子声“克特克特”,用声音和身体去表现这些音效。学完歌曲旋律之后,学生分成ABC三大组:A组演唱旋律,B组是火车头,唱着长音“呜”一路向前,C组是火车轮子,用固定音型一直伴随着旋律演唱组。最后,学生用竖笛吹奏《丢丢铜仔》的主旋律,吹奏组和演唱组再次进行合作。

  上述课堂的演绎中,教师通过“听、赏、唱、动、合”等多种方式引领学生进行音乐学习的感知体验,学生通过这种亲历的直接性学习习得经验,获得对音乐的理解。既解决了重点难点,较好地将音乐知识转化为艺术表演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良好音乐学习习惯与同伴合作意识,有利于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

  3.回扣目标作音乐学习追评,让音乐实践简入深出

  “实践是提升音乐素养的必经途径”。在完成基于目标的学习任务单的学习后,回扣目标评估音乐课堂的学习结果与学习效果,是一次非常重要的学习的实践升华,可以“巩固学生的音乐技能,增强学生的音乐感知,发展学生的音乐素养。”[2]回扣目标评价学习并不是作简单的任务完成轨迹的重复,而是需要教师将学习任务单中的学习要求,包括知识、理解与能力等融通形成一个音乐实践的鲜活载体,以学习过程中搭建的新的音乐实践来检测和评估学生音乐学习中知识学习效果与知识活用的能力,进一步促进学生音乐思维和音乐素养,实现音乐学习的简入深出。

  例如,在《皇帝的新装》一课教学中,《皇帝的新装》是综合性艺术表演单元,学生对这个内容是很有兴趣的。通过各种形式让学生尽情地参与艺术实践,锻炼其编、说、演、唱的实践能力,促进其对音乐的理解能力和音乐思维能力。笔者设计出音乐菜单,把学生分成六个工作组:导演组、演唱组、主持人、剧本角色组、道具组、服装组,教师带领导演组的同学,根据剧本进行整体安排与统筹,提前布置每个组的任务及完成节点。每个人都能各司其职,分头准备。万事俱备时,综合艺术表演《皇帝的新装》便可拉开序幕。这时候,教室变成了舞台,学生是导演、是演员、是歌者、是观众,我们一起跟随剧情的发展,有快乐、有惊讶、有欢呼,还有深思。学生的组织能力、团结协作能力、表演能力、演唱能力、创作能力都得到了全面的提高。

  “知行合一”和“学以致用”是学科知识转化为以解决问题能力为核心的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方式和路径,在知识运用中追评学习效果,需要教学中坚持两点原则:一是知识运用的综合性原则。音乐实践的学习评价促进学习深入的效果如何,需要教师在形成的音乐实践活动中,尽可能全面而综合地植入课时学习中的音乐知识与能力要求。二是音乐实践的兴趣性原则。设计的音乐实践方式尽可能鲜活而新颖,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意志,提升知识运用和思维创生的效果。

  三、以目标导向开展评价,让音乐课堂生生“拔节成长”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网站备案编号:苏ICP备08000963号
版权申明:本站文章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留言说明,我们收到后立即删除或添加版权
建议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浏览,QQ:3999112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