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小学音乐论文 >

探究如何让民间音乐在小学音乐课堂发光

作者:苏州工业园区星湾学校 赵晨   来源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发布时间:2024-04-04   点击:

  一、民间音乐进入小学课堂的意义

  文化是民族生存之本,是国家发展之根,支撑着民族的进步和兴盛。民间音乐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承载形式,在各民族和地区之间都有着极高的教育价值。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融入民间音乐,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审美观,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民族观念、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提高学生的自豪感。

  通过将民间音乐融入小学音乐课堂中,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对音乐的审美能力,使其充分领略民间音乐的美丽,培养民族自信心,增强民族凝聚力,还能够使其领略本地区传统文化,传承优秀文化传统,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每个地区都有着独特的民间音乐宝藏,它反映着本地区的历史文化、时代变迁,以独特的亲和力散发出吸引人的光芒。小学音乐教师有义务有责任将本地区的民间音乐表现形式传递给学生。只有使学生充分了解熟悉本地区的民族音乐形式,才能够促使学生养成学习音乐的兴趣,形成完善清晰的音乐概念。

  二、当前影响小学生音乐能力的因素及教育误区

  (一)影响因素分析

  当前,大部分小学生对于音乐的了解过于片面、狭窄,他们喜欢的音乐形式也停留在流行音乐,但是对于古典音乐、民间音乐这种具有历史传承光芒的经典作品却显得兴趣不强。通过实际情况分析,得出当前影响小学生音乐能力的几个因素,具体如下:

  1. 娱乐倾向明显。

  很多小学生在音乐欣赏的选择上,更加重视娱乐功能,以放松心情为主,因此,流行音乐更能满足他们的要求。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也决定了他们更倾向歌词简单、旋律重复的歌曲或者音乐,热衷于快速提升自己的感官体验。而对于那些有一定内涵,比较含蓄的音乐,则表现出不感兴趣甚至是排斥的心态。

  2. 重视程度不高。

  由于音乐课程在考试中占比不高,有的地区甚至不会设置音乐考试,在小升初等环节重要性不足,这就导致家长和学生对音乐课本身的重视不足。学生认识不到音乐课学习的重要性,将音乐课程作为休闲课,造成部分学生音乐基础差,整体素养较低,有些小学生对音乐家和歌手都无法区分。另外,音乐教材更新速度较慢,难以跟上时代发展,很多内容设置与现实生活存在距离,在民族、古典类型的音乐学习中,由于远离生活,也导致学生出现抵触的态度。

  3. 媒体引导偏差。

  信息时代各种媒体平台是学生接触音乐的重要媒介,但是在音乐领域,媒体并没有正确地加以引导,流行音乐因为热度高、流量大,很多平台到处充斥着一些没有营养的流行歌曲,同样给小学生的音乐欣赏和素养培养带来了不利影响。

  4. 家庭氛围缺失。

  从教学中可以发现,如果学生家庭音乐环境比较好,那么该生一般就能够耐心地进行音乐内容的学习;如果家庭缺乏音乐氛围的熏陶,或者是同样倾向于流行歌曲、网红歌曲,学生缺乏模仿的良好习惯,在接触一些经典音乐、民间音乐时,也非常容易出现抵触行为。

  (二)教育误区分析

  从当前来看,音乐教育教学停留在一个发展阶段,部分地区的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存在与其他文化学科相类似的模式。比如,在欣赏某一音乐作品时,教师采取作品作者介绍、创作背景介绍、内容分析、分段音乐内容讲述等,将一些固化的教学思路和方法应用到音乐课程教学中,没有充分考虑音乐教学的特点和特殊性,导致很多学生以休闲的学习心态加入到了灌输式的课堂教学,很容易出现兴趣的丧失,也没有培养学生对于音乐本身的兴趣。

  音乐教师往往在将自身审美融入甚至是灌输给学生的同时,没有根据学生自身的习惯爱好制定一些针对性的教学内容。单一的音乐学习内容,很容易导致学生的厌烦心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将乐理、识谱等理论知识作为教育主体,强调学习知识基础和技能效果,就会加重学生对音乐学习的排斥。比如,在乐曲样式的专业化讲解、旋律欣赏上的识谱分析等,教学过程中理论知识占比过大,学生的聆听欣赏时间大幅减少,影响了学生的学习体验。同时,这种灌输式的课堂安排,还导致学生自主思考、自主创新能力大打折扣,音乐素养得不到有效发展。

  三、将民间音乐引入小学音乐课堂的实践对策

  (一)转变教师教育理念,提升音乐课堂的重视程度

  将民间音乐融入小学音乐课堂,既能充分发挥传统文化的德育功能,又可以将生活实际和学生紧密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提升。要想实现这一进程,教师必须转变教育理念,感受民间音乐对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性,不断加大对民间音乐的重视程度。民间音乐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千百年积攒的精神财富,也是我国音乐事业发展和创作的根基。基层学校在学生教育中,必须加强民族德育内容,提升学生对民间音乐的认知和学习,加强对民间音乐的关注。教师可以联合本地区民间音乐学者,充分挖掘出适合教学改编的相关内容,创新音乐课堂教学模式,使民族音乐更好地融入课堂,开拓学生的视野和内心,给他们提供无限的想象力、创造力。从资金保障上,学校应当加大对民间音乐教育创编的资金投入,聘请专业的民间音乐学者或表演艺术家进入学校担任兼职教师,丰富学生的音乐课堂。

  比如,教师可以定期开展民间音乐的培训讲座,大部分音乐教师是西方音乐体系专业毕业,对民间音乐的认识和理解可能并不深入、全面。在培训中,教师应当从专业角度学习民间音乐认知和技能水平,强化对民间音乐作品的欣赏能力和美感认同。在音乐培训中,讲解民间音乐艺术的发展过程,可以使教师意识到民间音乐与音乐发展之间的内在关系,重新构建小学音乐教学思路,实现教学与本地文化生活的紧密联系,利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民间音乐开展教学设计,既符合学生的生活认知,也可降低学生对音乐知识的理解难度。

  (二)借助民间音乐教学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

  民间音乐是承载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每种民间音乐都有着丰富的文化价值和音乐价值,比如,其独特的表达个性,深厚的语言底蕴,丰富的文化背景等。但是,在当前西方文化意识为主的现代社会审美潮流之下,民间音乐逐渐被新一代小学生遗忘。学生更多的是接触外来的音乐文化,对于我国的古典音乐缺乏足够的了解,对于本地民间音乐包含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内核缺乏兴趣。长此以往,小学生会逐渐忽略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转而对西方文化潮流进行欣赏和追随,出现文化流失和文化不自信现象。在这一严峻形势下,教师必须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加强民间音乐的融入教学,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增强他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兴趣,进一步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网站备案编号:苏ICP备08000963号
版权申明:本站文章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留言说明,我们收到后立即删除或添加版权
建议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浏览,QQ:3999112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