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法研究 > 小学音乐教法 >

巧创魅力磁场,精拨兴趣情弦――浅谈小学高段学生音乐课兴趣培养的策略

作者:姚慧萍   来源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发布时间:2018-01-18   点击:

  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区第一小学  姚慧萍


  [摘要]: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学生在进入高段以后,逐渐表现出不同的喜好与个性,他们有了自己的思想,对音乐课常常表现得不感兴趣,那么该如何唤醒孩子对音乐的漠然?笔者认为应巧创魅力的磁场,释放磁性,以此拨动他们热爱音乐的情弦,在课堂教学中做到:精心组织,激发活力;精彩瞬间,张扬个性;精妙语言,闪现智慧;精选音乐,投其所好。这样才能让学生走出对音乐的漠然,真正走入轻松、融洽、充满生机的音乐课堂。


  [关键词]:小学高段音乐课堂;魅力;兴趣


  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学生在进入高段以后,逐渐表现出不同的喜好与个性,他们有了自己的思想自己的观念。有个别学生是天不怕地不怕,敢做敢为,不感兴趣的东西他会不屑一顾,甚至产生厌学情绪,极大影响了我们的教学效率,也因此常听到老师发牢骚:“唉!这毕业班的学生真难教!太顽皮了!”“现在的孩子太有个性!”……确实,高年级的学生不像低年级的小朋友那么好哄,严肃的说教学生已听得多了,有些学生是“皮厚得连子弹都打不进”。面对这些软硬不吃的家伙,老师们常常感到束手无策!难怪有些老师开玩笑说:“我们要是会念紧箍咒就好了。”我们不是唐僧,当然也不会念紧箍咒。那么该如何唤醒孩子对音乐的漠然?作为一线的教师,我们不妨多动脑子,多想点子,亮出自己的法宝,巧创魅力磁场,激起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使之从小喜欢音乐,乐于学习音乐,并时时保持对音乐学习的积极状态和愉悦体验,让音乐真正走进学生心中。下面我就谈谈自己的几点课堂实践体会。


  一、精心组织,激发活力


  心理学研究证明:一个人的感知、注意、思维、想象等智力因素,都受主体情绪的影响。在极其轻松自如的环境下,人的自主探索和体验生命本体的状态最富创造性和开拓性。也就是说,只有当课堂充满生动活泼的心理气氛时,学生的精神才会饱满,情绪才会高涨,兴趣才会浓厚,思维才会活跃,接受能力才会增强,学习效率才会提高。因此,为了提高音乐课堂教学效率,在课始我就先“下手为强”:我将学生分成七个小组,每个组的名字分别叫do、re、mi、fa、sol、la、si,而我叫高音do。在师生相互问好后,对于课前准备好的组,我就弹奏该组的音高,学生听到属于自己的名字便可坐下。这样既鼓励了表现好的小组,又给那些还未安静的学生提了个醒,同时还可培养学生的听觉能力。待全体同学安静后,再将坐的先后顺序的音高组成旋律,我的音高根据旋律需要加进去。例如:坐的先后顺序是第三、五、七、六、四、二、一组,则可编成旋律学生唱着自创的旋律,倍感自豪,学习的兴趣被无声的激起。


  有的老师认为高年级学生知道害羞了,不再配合老师在课堂上“动起来”,所以老师就干脆忽略这个环节,长此以往学生也就懒得再动了。其实,我们无须大动干戈,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律动,比如:《剪羊毛》一课,两个手指作剪子状,在“嚓嚓嚓”处配上剪羊毛动作,既简单又动感十足,男女同学都剪得不亦乐乎;《雪绒花》一课,我教学生跳华尔兹,成双成对,随着音乐翩翩起舞,那场面很让人赏心悦目!


  二、精彩瞬间,张扬个性


  央视的《非常6+1》节目收视率非常高,这个栏目的精彩之处就是它使许多普通人在这个绚丽的舞台上脱胎换骨,找到了自信,解放了身体和心灵,释放出似火的激情。看了这个节目,我受到了启示:其实,每个人在潜意识里都希望成为重要人物,渴望得到别人的肯定和赏识。而我们大部分学生展现自我的机会和舞台都很少。为了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望与明星梦,我安排了课前“5分钟才艺表演”这个活动。每节课一人,其余学生既当观众又当评委,进行自由式评论。在这里,人人都是参与者,人人都是明星。这5分钟里,学生把自己最拿手的一招在同学面前亮相,有吹、拉、弹、唱、跳、小品、相声、武术等等。我惊讶地发现,原先最爱吵闹的学生能安静地看同学表演了,有的还成了最积极的演员。丰富多彩的节目让我骄傲----原来,我的每个学生都很棒!这精彩的瞬间是个性飞扬的瞬间,它使音乐课堂一改往常的“吵闹声、训斥声、声声震儿”的混乱场面,逐渐变成“歌声、笑声、声声悦耳”的活力课堂。


  匈牙利音乐家柯达伊说得好:“艺术的精髓并不是技术,而是心灵,一旦心灵可以毫无障碍地自由表达,便能创造出完满的音乐效果。”我想,在新课程实施的今天,发展每个学生的优势和潜能,为所有学生的发展提供最佳条件,使每个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全面和谐的最佳发展才是教育的最佳目标吧!


  三、精妙语言,闪现智慧


  教学幽默的艺术是教师的思想、学识、智慧和灵感在教学过程中的结晶,是一瞬间闪现的光彩夺目的教学艺术之花。它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良好的智力情绪,并有助于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达到“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的教学效果。而教学中的信息交流半数以上都是通过语言进行的,教师上课使用诙谐、幽默等富有感染力的一些感性语言,会使学生兴趣盎然,学习轻松愉快,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并令课堂熠熠生辉。


  例1:有一次,上课铃早响过了,学生不知议论什么事,唧唧喳喳地安静不下来。我坐在一边“观赏”着眼前繁华的场景,耐心地等待。终于有学生发现了异常,马上提醒其他同学闭上嘴巴等候发落……待教室完全静下来后,我微笑着站起来说:“刚才我们进行的是自由式的发声练习,现在我们用统一、协调的声音来唱黑板上的练声曲。”孩子们用意外的眼神相互交流了一下,笑眯眯地随着我的琴声认真地唱了起来。记忆中那是一次最成功的发声练习。


  例2:《摇篮曲》歌曲处理时,我对学生说:“我们来玩扮家家游戏,老师当妈妈,你们当我的宝宝,好不好?”学生兴奋地说:“好!”“乖宝宝,现在该睡觉了,小眼睛闭闭好,妈妈唱歌给你听。”于是,我故意放声范唱《摇篮曲》,并用力拍着孩子们的背。唱完后,我夸张地看着他们奇怪地问:“咦,怎么一个都没睡着?”他们终于忍不住喊起来:“妈妈,你唱得太响了!吵死了!哪睡得着?”“唉!我真是个失败的母亲!亲爱的宝宝们,要妈妈怎么唱你们才睡得着哇?”学生立刻你一言我一语的争着发表自己的意见,此时,已无须我多言。在孩子们轻柔优美地歌声中响起了我的“呼噜声”……


  当需要鼓励学生们集体活动时,我会大声地、隆重地宣布:“Ladies and gentlemen,女士们、先生们,活动现在开始,请尽情地唱吧!跳吧!”诸如此类的话不仅调节了音乐课堂气氛,使得课堂更加轻松活跃,无形中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使师生关系更融洽。


  四、精选音乐,投其所好


  湖南卫视的《超级女声》火爆得让我们不得不感慨音乐真是一个构建人类情感的桥梁,人们对其的迷恋程度大大超过预期想象。类似的《梦想中国》、《快乐男声》等节目也吸引着人们的眼球,同时冲击着我们的校园。学生嘴里议论的是歌星,唱的是流行歌曲。想起音乐课上学生们无精打采的动着嘴皮子唱歌的样子,还有他们强烈的抗议:“老师,这歌不好听,你教我们唱流行歌曲吧!”甚至有学生在上课时听MP3,摇头晃脑,自我陶醉。


  还有,前不久有则消息说台湾歌手周杰伦的一首《蜗牛》被收入上海市中学生爱国主义歌曲推荐目录之列。另有容祖儿的《明日恩典》因其歌词内容积极向上,旋律动听舒畅,竟不约而同被香港三所中小学校所赏识,取代校歌成为每天早会的师生大合唱


  看来,作为音乐教师的我们不能一味地将流行音乐拒之门外,只要趋利避害,加以正确的引导和教育,让学生充分发挥其兴趣特长的同时,提高对流行音乐的鉴赏能力。让健康向上的、喜闻乐见的流行音乐为我们所用。


  例:学习《念故乡》时,学生听着低沉地录音范唱,怎么也打不起精神,更别说体会歌曲内涵了。我将课前准备好的两首歌:韩红的《家乡》、腾格尔的《天堂》引进课堂,进行结合教学。这两首歌以极其饱满的感情唱出了对家乡、亲人的热爱。旋律优美、流畅,意义深远。前者具有藏族民歌的特点,后者具有蒙古族民歌的特点。通过欣赏、对比,深化了主题、强调了音乐的民族特点,开阔了学生的眼界,活跃了课堂气氛。


  每当教学任务完成后,我会即兴弹上一曲流行歌曲,孩子们慢慢地从轻声哼唱变成了放声高歌。我除了是乐手之外还是个点唱机呢!学生想听什么歌事先写在小纸条上交给我,我准备好后,在学生热烈的掌声中闪亮登场。不知不觉由最初的个人表演变成师生合唱,还有活跃点的学生就站到中间伴舞,轻歌曼舞,整个教室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


  巧创魅力磁场,精拨兴趣情弦。让学生走出对音乐的漠然,走入轻松、融洽、充满生机的音乐课堂,让每一颗心灵都主动地去感受音乐、体验音乐、创造音乐,让每一种情怀都在跳动的音符中自由放飞……。


  [参考文献]:


  1、丁正梅《音乐课中的幽默教学》,载《中小学音乐教育》,2001年第12期


  2、张梦《从〈蜗牛〉说起》,载《中小学音乐教育》,2006年第3期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网站备案编号:苏ICP备08000963号
版权申明:本站文章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留言说明,我们收到后立即删除或添加版权,QQ:3999112
建议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