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小学音乐论文 >

有歌,有故事——基于教育戏剧的小学声乐表演思考与实践

作者:义乌市绣湖小学 付菲菲   来源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发布时间:2025-04-28   点击:

  2. 音乐与体育:“享受”艺术之乐

  声乐表演在“音体”融合中可以凸显节奏之美,因为音乐与体育的整合是建立在旋律、歌声与律动中的,小型歌舞剧通过活动感知节奏、表达音乐、表现歌曲,从听觉、视觉、动觉等角度有效调动感知手段,引导学生参与音乐实践,并在实践中享受音乐的乐趣,关注学生变化。例如在小型歌舞剧《一起跳竹竿》一课中,拍篮球的节奏与跳竹竿节奏相呼应,再加入歌者的说唱(Rap),可以使歌、舞、动三者合一,将小型歌舞剧开展得有声有色。在动感中感受音乐的律动、享受音乐的乐趣、体验歌唱的美妙,有助于调动学生歌唱的积极性。(见表4)

表4

  3. 音乐与语文:“探寻”艺术之根

  声乐表演在“音语”融合中可以呈现人文之美。戏剧与语言密不可分,与文化紧密结合,单就音乐与语文的融合点来说,它们有着相辅相成的关系,可以拓宽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升文化理解核心素养。语言情境化促使歌舞剧表演更加真实,歌曲表现也不仅仅停留于浅层次的歌唱,而是由内而外、作为心灵深处的表现。

  案例1歌舞剧《嘎达梅林》

  教师:同学们,今天咱们用歌舞剧的形式再次走进《嘎达梅林》,用有感情的语言再现对嘎达梅林的敬佩之情,用悠扬的歌声唱响心中的情感,用优美的舞姿表现优美的旋律,用激情的创作感染自己和他人。

  第一板块:跳起舞→说蒙古→忆诗歌

  第二板块:讲故事→赏朗诵→识人物

  第三板块:踏歌声→舞翩翩→赞英雄

  ……

  (三)小型音乐剧:“微项目化”巧整合,综合演绎献歌“情”

  小型音乐剧是儿童戏剧的高阶表现,通过音乐剧的表演,可以培养歌唱能力、表演能力、思维能力、审辨能力等。小型音乐剧适合舞台表演,有时要多个课时完成,在选题、构思、编创、表现等方面需要提升立意,才能使其绽放光彩,而通过“微项目化”实施可以提升参与能力。

  项目化学习可以提升小型音乐剧的可持续发展价值。声乐表演穿插在小型音乐剧中,将一个个小故事或人物形象无痕连接起来,结合故事的开始—发展—变化—结局等多层次展开表现,可以在解决剧中冲突的过程中提升能力。

  1. 主题式呈现

  主题式呈现是借助一个主题由点及面生发出很多小主题,再通过小主题的变化发展故事情节、诠释故事内容。在小型音乐剧中,可围绕同一主题进行表演唱或者创作演唱等。例如,音乐剧《天选烧饭人》就呈现了父母生病,孩子变成“小厨师”帮爸妈烧饭的场景。尽管内容较为简单,但其中蕴含的尊老爱幼、疼爱父母、关心家人的感情却让人热泪盈眶,这才是音乐剧育人的“无声”目标。在伤感、愉悦、感动等波澜起伏的内心情境带动下,演唱更接地气、更有人情味儿。在小型音乐剧中,不同的音乐会渲染不同的剧情色彩,使歌唱的音色、速度、力度在不同歌曲、不同情境中发生变化,从而使乐、剧、情配合默契。(见图5)

图5 音乐剧《天选烧饭人》构思

  2. 矛盾化延续

  矛盾化延续是戏剧发展的必要过程,若想让故事内容吸引人,就需要曲折的情节加以配合,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戏剧冲突。在音乐剧中,故事冲突可以单独出现,也可多个并行,可以用不同的手法解决冲突,从而使故事剧本能够打动人,并赋予教育意义。例如,在音乐剧《劳动最光荣》中,借助“时光隧道穿越”的形式,对比了当代学生与20世纪70年代学生的不同。当代学生不爱劳动、不喜欢当劳动委员,而70年代的学生却争抢着要当劳动委员,对比矛盾产生,故事得到了发展。再通过三次《劳动最光荣》歌曲的出现与一次原创歌曲《劳动最光荣新唱》的表演,展现当代学生从不爱劳动、不会劳动转变成热爱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的过程。歌曲《劳动最光荣》的三次出现分别表示不同的年代、不同演唱形式、不同表现方法、不同音色的处理,增强了音乐剧的时代感,丰富了画面,对学生灵动的表现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 场景式变换

  场景变换也是小型音乐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可以用时间轴的方式进行编排,比如早—中—晚或昨天—今天—明天,甚至更长的时间范围。每一个时间、每一种情绪的改变都需要场景的交替更迭,所以无论是语言、歌曲,还是舞蹈、表演等都要随之变化。例如,在音乐剧《迎接春天》中,以场景的三次转变挖掘角色的心理变化,使歌声更富有感染力、剧情更具观赏性。

  第一幕:走进《迎接春天》小型音乐剧。从开心在家—享乐人生—同学讨论—略感无味—想念上学一系列的活动,把学生从考完试期待旅行,到在家上网课的悠闲自得,后期觉得无聊想上学的心情形象地表现出来。这里运用了原创歌曲《在家,在家》,其形象生动、贴切主题,并采用领唱与合唱的形式边歌边舞,具有较好的育人效果。

  第二幕:冲突环节主人公出现。主人公的父母都是赶往武汉支援的医生,小女孩的心理描述非常细致,从和妈妈生气—思念妈妈—担心妈妈—爱妈妈等一系列的心理活动,在音乐的配合中那么真实、富有情感,使观众潸然泪下。大提琴伴奏加入的学生独唱《想妈妈》,将音乐剧推向小高潮,带领观众感受着人世间最美妙的情感—妈妈的爱。小演员也忍不住流下眼泪,这样的表演入心、入情。

  第三幕:齐声欢唱原创歌曲《心中的春天》。歌词的字里行间流露着人们对春天的向往,以及等待春天来到的场景。在音乐剧中,学生入戏感强,与课堂上歌曲的表现进行对比,能将真实情感表现得更加形象、充满激情。

  总之,在戏剧“虚拟”的世界中模仿真实情境,这些情节和表达为新的洞察与理解敞开了大门,进而使声乐表演也在有情境、有歌舞、有故事的“剧”中再优化。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网站备案编号:苏ICP备08000963号
版权申明:本站文章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留言说明,我们收到后立即删除或添加版权
建议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浏览,QQ:3999112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