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小学音乐论文 >

葫芦丝吹出幸福童年

作者:毕节市第二实验学校 袁爱华   来源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发布时间:2021-03-06   点击:

  校本课程的建设与开发是在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三级管理的背景下提出的。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基地,以学生的发展需求为内容,以教育目的为导向的课程。根据校本课程自身的特点及我校的实际情况,我们开展了“葫芦丝进校园”实践活动,这为校本课程建设提供了基础。

  依据校情设置课程

  葫芦丝是云南少数民族特有的乐器之一,音色独特优美,外观古朴典雅,简单易学,小巧易携带。葫芦丝课程的设立并不是为培养一批演奏家,而是让学生学会欣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对少数民族的热爱之情。

  我校学生生源质量一般,近一半是农民工子女,有很多孩子是单亲家庭,部分单亲家庭的孩子由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代为抚养。我们学校的学生家长的职业也多样,有收废品的、卖菜的、外来务工的等等。这样的家庭环境,想让孩子有所特长,对家长来说也是一种奢望。

  学校本着“阳光育人、和谐兴校”的办学理念,开设了“葫芦丝器乐教学”校本课程,并编写出适合我校校情的葫芦丝校本教材。“葫芦丝器乐教学”校本课程的开发,不但陶冶了学生情操,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教会了孩子一项特长,让学生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不会因为没有特长而自卑,增强了自信心。

  多方保障课程实施

  教会一批老师。学校首先组织全校教师学习葫芦丝,由一位会吹奏葫芦丝的老师带着所有老师集体学习,老师们从简单的音阶学起,在反复练习下,掌握葫芦丝的结构并熟悉葫芦丝基本指法。现在全校老师都会吹奏一些曲子,并初步掌握了有关葫芦丝的知识原理。

  带出一批小“指导老师”。“一带一”有两层含义:一是由老师带领一批有音乐天赋的孩子,对这一批孩子进行为期半年的专业培训,让每一位学生都较好地掌握葫芦丝的演奏技巧;二是一名小能手带领一组同学,每个年级每个班都有学校葫芦丝兴趣小组的同学,由他们作为组长,负责教好本组成员。这种一人带一组的培训形式在我们的葫芦丝推广活动中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两个“一带一”有力地保证了葫芦丝的教学力量。

  开展葫芦丝大课间活动。为了让葫芦丝更好地进入校园,我校从2017年春季学期开始开展葫芦丝大课间活动。为确保大课间活动有序开展,学校建立了完备的保障系统。

  一是时间保障。学校作息时间相应调整,明确规定大课间活动为每天上午9:45-10:10,早操包含在大课间活动里,早操结束后进行活动。

  二是制度保障。为使大课间活动有章有序,杜绝活动开展的随意性,学校建立了校级督查、班主任现场督促、艺体教师指导、大课间评比等制度,保证大课间活动健康进行。

  三是人力、物力保障,要求教师全体参与大课间活动。活动中教师既是活动的组织者又是指导者和学生的保护者。

  四是安全保障。活动要分年级分班划定活动区域,学生在指定活动区域内活动,班主任及其任课教师现场参与活动指导,保证活动安全有秩序地开展。

  五是组织保障。学校建立了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师生参与大课间活动的积极性。一方面实行考核激励。大课间活动情况和效果纳入少先队活动计分,并纳入班级质量考核,同时学校对大课间活动进行定期评比,大课间活动开展情况作为文明班集体评选的重要依据。另一方面鼓励活动创新。大课间活动除有具体时间规定外,在活动形式、内容、空间上学校均具有很大的自主性。学校鼓励音乐教师、班主任发挥自身特长,展示自身才干,开发音乐、舞蹈、球类游戏等多种项目,通过发挥现有资源优势,打造学校特色。

  在活动中延伸课程

  经过一段时间的推广,学校形成了学习、演奏葫芦丝的氛围。

  每天课间,学生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拿出葫芦丝,在教室里吹奏一曲。每学期每个班级评选本学期的葫芦丝“小小演奏家”。在学校每年的艺术节活动中,都有一场葫芦丝表演。学生每天都背着葫芦丝上学,成为毕节市第二实验学校一道美丽风景线。

  2017年9月30号,在喜迎国庆之际,学校举行了“ 庆祝建国68周年暨传统文化进校园民族乐曲‘葫芦丝’演奏比赛”活动。在舞台上学生尽情演奏,台下掌声阵阵。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网站备案编号:苏ICP备08000963号
版权申明:本站文章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留言说明,我们收到后立即删除或添加版权
建议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浏览,QQ:3999112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