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反思点评 > 初中音乐反思 >

第七届全国赛课中学组参赛课点评

作者:薛晖   来源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发布时间:2018-01-17   点击:

  深圳全国的音乐謇果活动已结束许多天了,也有很多老师一再问我中学组的课评。因中学组的课评当场没有写完,本想回家后继续写完后上传,结果事情太多,一真就搁置下来了,估计一时半会也没时间完成了,所以决定还是将现场已写的十几节课的课评先上传,与老师交流初中和高中的音乐教学(都有代表)。还是得说明一点,个人观点,仅供同行交流探讨。

  中学组音乐课:

  四川《青春舞曲》初一唱歌课:

  这是老师们非常喜欢的一个音乐教学内容,在各种比赛和展示课中常见到这个内容的教学。可能是因为这首歌曲旋律学生相对熟悉,歌曲的流行演唱风特点也是学生喜欢的,加之歌曲的新疆音乐风格特点很鲜明,可以从典型节奏拍、舞蹈动作、新疆乐器、相关文化等方面切入和拓展教学,丰富教学内容。作为全国的参赛课选一个这么常规的教学内容,满心期待着老师在教学设计上非常的亮点,有点小失望,除了第一次听老师指出歌曲“鱼咬尾”是创作特点,其它所涉及的教学点都与其他老师的课并无不同,教学程序和教学方法也较常规,常规到基本能想到所有教学环节,首先在老师的范唱、多次聆听和舞蹈动作参与表现中感受歌曲风格特点,熟悉歌曲旋律。再次便是唱谱、唱词、指导唱好歌曲。之后找出歌曲典型节奏,手鼓参与表现。连最后的拓展内容也不出所料,欣赏不同版本和不同演唱形式的《青春舞曲》。另外还直得探讨的是,老师在课的一开始与学生没有交流时就用美声演唱表现改编版的《青春舞曲》,意在导入课题,激发学生兴趣,虽然老师能的演唱声情并茂,也很专业,但可能带给学生的感受不同,因为学生的兴趣点是流行唱法而非美声,如果播放喜欢歌手演唱《青春舞曲》的视频,可能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吉林《经典流行音乐――爵士乐》高中欣赏课:

  这节课有诸多的亮点,首先是材料的选择。教师选取了经典流行音乐之爵士乐,这是学生喜欢的内容,这个内容离学生的音乐生活很近,也是学生必需了解的内容,选材有意义,作为参赛课也很讨巧。其次是教学的实施。能够紧靠引导学生对爵士乐风格特征的把握展开教学,所采取的方式也是灵活多变,层次清晰。在欣赏一个爵士乐断段导入课题后,马上以简明扼要的语言介绍了爵士乐的起源分类以及爵士乐中“布鲁斯”和“拉格泰姆”音乐元素,之后采取聆听感受、老师现场克斯演奏和演唱等方式,在师生的互动中和参与表现中,学生充分感受和体验爵士乐音乐的风格特点,并了解了爵士乐在旋律、节奏等音乐表现要素上的独特表现特点,也为后面设计的学生创编活动做了很好的铺垫。教师教得放松,学生学得开心,教学效果好。一节课四十五分钟,学生由对爵士乐音乐的陌生,到了解爵士乐音乐风格特点,再到最后的分组创编表现爵士乐,本人认为,似乎学习节奏有些快了。(可也是由于自己年龄大了,接受能力有限吧,有这种感觉)。如果教学能将后面费时的爵士乐创编与表演时间用于向学生介绍一些经典的爵士音乐,多欣赏几首经典的爵士乐,演唱的或演奏的;或让学生尝试表现一首有典型爵士乐风格的作品,演唱也可以,要唱出爵士乐的音乐风格特点,如果是器乐曲,可以设计爵士乐节奏随乐参与表现,我想这样的聆听和参与表现,一定能让学生加深对爵士乐的印象,也能更好的感受和把握爵士乐的风格特点。另外,爵士乐即兴的特点这节课没有提到,其实也可以通过老师演奏或视频欣赏让学生感受。(第二天又听了同主题的一节课,第二天老师的课更加理性一些,采用聆听感受、赏析探讨、演唱表现等方式,引导学生感受和了解爵士音乐的风格特点,教学的层次特别清晰,最后没有将时间用于创编,更多的用于学生聆听感受和演唱表现,这两位老师的课各有特点,真还难分伯仲,我想至少应该会给一个一等吧,结果出来时这两节课都放在了二等,本人觉得遗憾。至少我从他们的课里学到了很多。)

  河南《走进京剧》初中音乐欣赏课:

  初中学生用一节课的时间“走进京剧”,了解京剧的艺术表现特点是很有必要的。且这节课较好地体现了初中阶段的题京剧教学主题的组材和实教特点。小学阶段的同主题课,可以是重点唱一个京剧片断,顺带了解相关的京剧相关文化常识;高中阶段的同主题课可能是让学生聆听欣赏一些经典的京剧片断,感受京剧的艺术表现性,认识一些京剧大师。在初中阶段,则更多是让学生集中了解京剧的相关欣赏常识,如唱念做打、生旦净丑、文场武场,并以聆听欣赏、参与表现的方式实施教学。老师们也基本都以这样的思路组材与设计,差别只是在于内容多少和教学程序的不同。这位参赛教师也没有例外,基本也以这种思路展开教学,从京剧的起源,到逐一介绍京剧的唱、念、做、打四种主要表现形式,并都以模仿的方式,尝试表现,加深体验。加之这位老师的唱功和表演都不错,能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带动学生参与表现,教学效果也较好。这节课如果作为常规京剧主题课,应该是很不错了,不过将其放到全国赛课的舞台作为参赛课,总感觉欠了一点点什么,是组材的巧妙,还是教法的不独特,我们听课老师总想从这节课里得到一些值得借鉴的方法或启示,感觉不够。也可能是我们听课者本身要求太高了,想看看别人在教学上如何突破、如何出新、如何更有效,可真正要要做到这些,也确实是挺难的。(宣布评比结果以后,湖南很多老师发信息问我,为什么这节课没上一等奖,他们觉得这节课老师素质好,教学表现也不错。我说我也不知道。)

  江苏《瑶族舞曲》初二欣赏课:

  这首乐曲又是一首小学音乐教材和初中音乐教材都有的作品。一般情况下,小学音乐教材中的欣赏乐曲是音乐形象鲜明、短小精悍的、世界着名的经典音乐小品,或带故事情节的稍长的音乐作品。初中音乐教材中的音乐欣赏大部分以主题单元的形式集中某一类音乐欣赏与认知,初中的单曲欣赏音乐作品的选择较小学作品大,是需要学生熟悉和了解的、有音乐表现特点的、音乐文化内涵丰富的中外名曲。小学生与中学生在年龄、学习认知特点方面有区别,初中音乐欣赏和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目标的定位也不同,小学和初中的音乐欣赏教学方也一定有区别。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更强调感受性体验,会依据音乐的表现特点,以多种形式参与表现音乐,尤其多以肢体动作感受音乐的表现特点,加深学生对音乐的体验,也更能激发学生赏乐的兴趣。初中音乐欣赏教学中在强调对音乐感受性体验的同时,还要关注学生对音乐的理性认知,积累欣赏经验,欣赏种采取问题引导与参加表现的方式欣赏音乐,了解音乐的表现特点,教学中的参与活动既要能体验音乐特点又要符合初中学生的表现特点,尤其是动作性的参与表现,要做到恰当与适量。所以,老师在选取这种类型的乐曲作为单曲欣赏时,确实在以上问题上值得多多思考。几年前深圳名师刘宏伟老师曾上过一节此类型作品的单曲欣赏课,用一节课的时间欣赏乐曲《苗岭的早晨》,这首乐曲也是小学和初中音乐教材都可有的欣赏乐曲,刘老师教学值得我们借鉴。

  陕西《丰富的民间器乐----丝竹相和》高中欣赏课:

  该课让学生了解我国民乐中丝竹音乐的风格特点,介绍了丝竹类乐器,重点对比聆听欣赏了江南丝竹音乐《中花六板》和《老六板》,从乐器的演奏和旋律的变化中感受江南丝竹音乐支声复调、变化加花的音乐创作特点。在老师现场的琵琶演奏和学生的演唱创作中了解江南丝竹“放慢加花”的创作手法。以与江南丝竹对比欣赏的方式,聆听了广东音乐《娱乐升平》,欣赏能紧靠感受音乐的风格特点展开,学生感受了广东音乐,也了解了广东音乐演奏表现特点,认识了广东音乐的灵魂乐器高胡。最后欣赏感受了丝竹音乐与现代音乐的合作表现后抛出的探讨题也是开放式的,学生可以各抒己见,发表自己对问题的看法。整体感觉该课较好的体现了高中音乐鉴赏教学的特点,在聆听体验、比较鉴别中感受音乐风格,了解音乐特点,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作为高中生的音乐鉴赏课,“鉴”是一方面,“赏”也很重要,感觉该课在“鉴”方面有余,而“赏”方面不够。如果在教学中不只用两个音乐,而能增加一些经典丝竹音乐的聆听感受,哪怕是音乐片段,学生对丝竹音乐的感受会更丰富,印象也会更深刻,也更能突显教学的音乐性。如此高雅的丝竹音乐,学生在以往的学习和生活中应该是“难得几回闻”,很多学生是第一次在音乐课堂,在老师的引到下一步步走近她,心里一定是想先多看看她的全貌,再来细究。我们应该给学生多看全貌的机会,这样学生也许会更容易爱上她。

  北京《“命运”交响曲第一乐章》初三欣赏课:

  这节课我没有将自己做为听课老师在听课,而是做为学生、做为一个音乐欣赏者来听课,通过老师深入、巧妙、有效的引导欣赏,我感觉向乐曲又邹进了一部,最后整体聆听音乐后,也跟在场的老师一样,为贝多芬的音乐、为老师的教学鼓掌了。课后回顾该课老师引导欣赏音乐的方式,确实值得我们学习借鉴。老师首先引导学生重点感受了乐曲中的“命运动机”,充分感受“命运动机”音乐的特点,告知学生其在整首乐曲中的重要地位。接下来又重点对比欣赏了乐曲呈示部的主部主题与副部主题,感受两个主题的音乐特点,同是感受命运动机音乐在这两个主题表现中的变化发展。老师一反将乐曲各乐段主题一一聆听介绍的方式,而是重点欣赏上面三个音乐主题后,马上出示乐曲曲式结构图,结合飞字幕的简要介绍完整的聆听欣赏音乐,学生在字幕的提示下,在老师指挥动作的引导下,都能安静认真有效的欣赏这首乐曲。如果硬要说到遗憾,本人认为既然出示了乐曲“奏鸣曲式”结构图,老师可对这种曲式结构特点稍带介绍,让了解一种曲式结构,音乐也听得更明白。何况整体聆听后还有9分钟时间,教师全部用来探讨贝多芬音符的表现特点,而对于欣赏老贝音乐非常有限的初中学生,命题稍深了点。当然深圳的学生音乐文化素养了得,在这节课中他们与老师探讨得很深入,很有效。

  浙江《美妙的变奏交响》初中欣赏课:

  这节以认知和感受体验变奏曲为主要目标。开课就感觉老师是在用一种稍偏理性点的体现初中学生学习特点的方式展开教学,教学中不只偏重于对音乐形象的联想和用多种形式参与表现音乐,同是也不只是过度的分析曲音乐要素如何表现音乐,而是紧靠“变奏曲”如何进行变奏来发展和表现音乐。老师通过现场钢琴演奏学生熟悉的《小星星变奏曲》的几个变奏小片段,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变奏曲,变奏曲是如何通过变化节奏、音区、节拍来变化发展音乐和表现音乐的,老师的钢琴现场演奏较之录音能让学生更清楚的感受到音乐的变化,同时也更能激发学生聆听的兴趣。之后该课重点欣赏了海顿的交响乐《惊鄂》,让学生充分感受交响乐是如何进行变奏的,老师主要引导学生关注各乐器组音色变化,并设计能表现音乐变化特点的动做随乐表现,感受音乐变化。课的整体教学效果较好,目标达成较好。该课的课题为《美妙的变奏交响》,如果我来设计,可能会以学生感受和认知变奏音乐为主目标,会加重《小星星变奏曲》的赏析,出示变奏的曲谱,让学生充分了解和感受该曲所变奏手法,加深对变奏的认知。而这节课中如果《小星星》作为到入显得长了,用时过多了,如果做为对变奏的认知感受又短了,深入不够,有些尴尬。另外,欣赏《惊愕》时,老师只从乐器演奏的音色变化感受变奏,是否涉及面过窄了,值得探讨。总的来说,该课教学可圈可点之处多,学习了。

  重庆《西风的话》初中唱歌课:

  强烈感觉我走进了小学中低年级的唱歌课堂,从老师尽量表现的没有半句多话、具有诗意性的的语言,从老师创设的“秋”的情景教薛,还有从歌曲学习的聆听范唱、随乐划旋律线、视唱歌普、用母音带唱、朗读歌词、学会歌曲、分析歌词意境引导学生唱好歌曲等环节,教学没能体现出初中唱歌教学应有的特点。小学生年龄小,理解力和想象力有限,注意力难集中,小学老师一般会为教学创设情景,让教学在情境中展开,以达成更好的教学效果,而中低年级的小学生也容易被带入情景,更有兴趣的学习和表现。但初中学生没那么容易骗了,老师精心创设的教学情景和情景语言,反而让学生觉得老师很矫情,不自然。《西风的话》是一首优美的较短小的歌曲,在各版本音乐教材中,有将其放在小学,也有将其放在初中学段。这位老师的教学放在小学很合适。作为初中的一节合唱唱歌课,完全没有必要采取那么多方式和那么多时间用于歌曲学习,应将重点放在歌曲的合唱和艺术处理,要像给学生排合唱一样展示排练过程,要用一些非常巧妙有效的方法,指导学生唱准唱好合唱,达到艺术的演唱。同时能让听课的老师感受到学生合唱表现的变化。如果再有时也,还可以对这个合唱小品进行改编变化,让其更具艺术表现性。这是我所期待的初中合唱课《西风的话》。

  上海《世代相传的歌》初中欣赏课:

  这节课应该是“汉族民歌”的第二课时,既在学生通过上一节课学习,感受和了解了汉族民歌三种体裁的音乐特点之后,通过此节课再欣赏、表现汉族民歌,丰富和加深学生对汉族民歌的体验。教学时欣赏了《龙船调》,师生互动的方式表现了《龙船调》,重点欣赏和尝试演唱表现了《黄河船夫曲》,分男女生分别演唱了《船夫号子》和《茉莉花》。综观全课,内容组织不特别,欣赏体验和演唱表现不深入,学生对上节课关于三种汉族民歌音乐特点的音乐知识也没加深理解,基本没体现出第二课时应有的深度和宽度,只是让学生多熟悉了两首汉族民歌而已,这样的教学安排本人觉得意义不大,作为全国示范性的参赛课,也没可供借鉴学习的亮点。如果汉族民歌主题一定要设计一个第二课时,首先应该强化学生对三种体裁的音乐特点的认知,可以采取灵活的、音乐性强的方式集中听辨体验。其次应该让学生用自己的演唱表现三种体裁民歌的音乐特点,不仅尝试演唱,而要指导学生唱出歌曲的不同风格特点,加深学生对体裁特点的体验,小调的优美抒情,号子的铿锵有力,山歌的明亮自由。再次,为了激发学生对民歌的兴趣,在今后的生活中更多的关注民歌,还可以拓展欣赏一些较好的融入民歌元素创作的有影响力的通俗歌曲。这样的二课时才是有效的二课时。

  广东《美洲乐声----化装舞会》初中欣赏课:

  在湘艺版音乐教材中,该乐曲为小学四年级欣赏教学内容,这是一首短小精悍、音乐风格特点鲜明的经典乐曲,小学生通过各种参与活动体验乐曲情绪,感受乐曲风格,记忆乐曲主题,可以上出一节高效的欣赏课。在初中选如此小曲欣赏45分钟,同时将其放到“美洲乐声”主?题下,一定有独特的教学组材方式和教学思路,否则哪敢这么做。一开课,欧洲探戈节奏和美洲探戈节奏的呈现、拍击与听辨,确实让我眼睛一亮,这是我第一次知道探戈节奏之欧美有区别,学习了,心想教学可能也会紧靠音乐风格的感受与体验展开,这样也符合初中学生的欣赏和认识特点,满心期待。但老师的教学并没如我愿,将欣赏的重点引到的对乐曲情绪的体验,音乐形象的感受。第一部分音乐主题音乐带给人的情绪体验,音乐旋律塑造的音乐形象,并纠结如此,真让人不懂,音乐情绪和形象在这个乐曲中有这么重要吗?初中学生的单曲欣赏课本身就是一个难点,因为在一节课只深入聆听欣赏一首乐曲,难以激发学生的欣赏兴趣,学生聆听注意力难集中和持久,除非乐曲可挖掘切入的点较多。所以,初中欣赏教学中我们更多看到的是主题欣赏课,主题欣赏内容相对丰富,信息量大,加之方法灵活的话,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果单曲欣赏中乐曲短、关注点还窄的话,如果是常规上课,几乎无效果可言。该课如果能紧靠乐曲探戈风的体验感受设计活动参与表现,再在“美洲乐声”主题的观照下拓展欣赏一些相关内容,我想学生的体验会更深,收获会更大,教学效果会更好。

  新疆《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初中欣赏课:

  老师绕了较大的一个圈才引导到乐曲欣赏,如节奏拍击、新疆舞视频欣赏,卡吉克民歌族与风情介绍。可该首乐曲是一首小提琴演奏表现的纯音乐作品,虽有新疆音乐的元素和风格特点,教学也无需这样强调一个民族和地区。而老师前面的铺垫与后面的音乐欣赏关联也并不大,音乐欣赏基本按纯乐曲欣赏展开的,关注主奏乐器及音色,演唱乐曲主题,分析音乐中的诸多要素的表现性。还设计动做参与表现音乐,感受音乐的变化发展。前后两张皮,教学中没有有机的融合,或该乐曲的欣赏根本无需与文化融合过多。由于结合的文化内容多且音乐赏析过深入,最后学生也没能整体聆听欣赏音乐,着名曲作者也只能匆匆带过,给教学留下了遗憾。另外,借这节课可来谈谈初中学生的参与表现问题,在老师邀请学生上台表现时,老师为什么会发现“你们最善于推荐别人”,初中生与小学生有很大的区别,小学生愿意上台展现自己,不管好与不好,逮着机会就想上台表现,但初中生长大了,到了怕羞的年龄,最怕丢人现眼,他们只想展现自己所长或集体表现。如果老师们一再要他们单个上台表演且是他们不善长的,他们会尽量推脱自己,而是推荐班上爱出风头的同学上台。所以,初中音乐教学中,要学生单个上台表演的形式要慎用,尽量不要作弄我们的学生。

  东北《非洲的灵感》初中欣赏课:

  该主题也是老师们公开课中最喜欢选择的一个内容,许多老师组织该课内容时一般会包括非洲的歌舞乐,施教的方式以赏为主,以参与表现为辅,由于教学内容过多,在蜻蜓点水般的学习中,学生对非洲音乐风格特点感受不深,印象不深,学生可能走出教室就忘了,如果在生活中谈到非洲音乐,也说不出其特点了。东北这位老师的独特之处是“抓大放小”,紧靠非洲音乐的灵魂----节奏展开教学,重点感受、介绍、表现非洲音乐中的“跨节奏”,采取学生即兴创编、师生互动表现的方式,让学生充分了解和感受了跨小节特点,这是本课的重点,用时也超过了半节课,我想学生对非洲音乐的这个特点一辈子也忘不了了之。当然如果一节课只关注节奏,课的内容单一不说,也不符合初一学生学习特点,于是老师在课的后半段加入了较简单的风格鲜明的非洲歌曲演唱和桑巴舞的学习,丰富了学习内容和表现形式,加深了学生对非洲音乐的了解。特别是最后有机融入非洲文化的介绍和创设非洲欢迎仪式的节奏、歌、舞整体表现,将课堂表现推向了高潮。老师的教学虽可圈可点,但也有不足或值得商讨之处。在课的开始跨节奏创编拍击时因老师交待不清或教学没梯度,学生拍着拍着节奏就趋同了,这里是可以同过设计活动梯度,在老师的一步步引导下能达到的。另外,最后桑巴舞动作不典型不雅观不说,桑巴舞还不是能代表非洲的舞蹈,只是有非洲舞的元素而已。加与不加,或加什么舞,值得商讨。

  安徽《沂蒙山小调》初一唱歌课:

  这是一位幽默风趣的男老师,课堂的把控能力强,善于调动学生的情绪。虽是一节唱歌课,但老师借歌曲学习让学生了解了一些相关的音乐知识,如什么是民歌及民歌与小调的关系,民歌词创作中的起承转合,旋律发展手发“鱼咬尾”,等等了解了歌曲音乐特点,增长了知识,也加深了体验。另外,赏唱结合的歌曲学习方式,让学生了解歌曲创作背景,感受歌曲风格特点,特别是最后歌曲视频介绍和彭丽媛的演唱,让学生感知了这首民歌的世界影响力,激发了学生对这首歌曲的喜爱之情。但作为唱歌课而言,歌曲的学唱向一般歌曲学唱一样,拍节奏读节奏,找歌曲旋律难点,教学方式不够巧妙,也没有体现出民歌学唱的特点。作为唱歌课,在指导学生唱好歌曲和唱出山东民歌风格方面做得不够,仅点到为止,没有得到加强,而又将演唱引向了说唱表现。用说唱的方式表现这么优美的民歌歌是否恰当,也还值得商榷。

  辽宁《东北风情--小拜年》初一综合课:

  该课通过三首东北汉族民歌《茉莉花》《摇篮曲》《小拜年》的欣赏与分析,让学生了解东北汉族民歌的音乐特点,并重点演唱表现和手绢舞表现歌曲《小拜年》,加深对东北民歌音乐风格的体验。教学的设想很好,但似乎教学效果和目标达成情况一般。问题在哪?个人认为:一是所选的三首歌曲在风格特点上典型性不强,如果不是老师不断的引导分析,可能学生很难感受出其东北汉族民歌的特点,且有些歌曲的特点与东北无关,而与音乐表现的内容有关,如《摇篮曲》。二是所采取的教学方式较单一。三首歌曲的欣赏方式基本相同,都是按聆听、分析、总结三个步骤施教,这种高度相同的教学方式在一节课的同一个教学环节多次反复,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另外,在课的最后拓展欣赏两首歌曲,意在让学生了解东北民歌音乐元素在现代音乐中的运用。所选曲目也不典型,《闯关东》主题曲只是通俗歌曲加民歌歌,而非音乐元素的有机融入。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网站备案编号:苏ICP备08000963号
版权申明:本站文章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留言说明,我们收到后立即删除或添加版权,QQ:3999112
建议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