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课改专题 > 高中音乐课改 >

高中音乐欣赏教学中的合作学习探索

作者:   来源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发布时间:2018-01-18   点击:

摘自:《上虞教育信息网》

摘要: 《音乐课程标准》(下简称《课标》)的基本理念提出:“音乐课的全部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位置”。但高中生的心理特征不同于小学生和初中低段生,还处在似熟非熟的阶段,大多学生不肯举手答问,也羞怕老师叫其参与课堂音乐活动,且高中音乐欣赏曲目篇幅大多冗长深奥,不易把握。在此现状下,如何让学生积极参与、感受音乐?师生间又怎样互动?这是一个难题。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感到“合作学习”的方法对高中生感受音乐、参与音乐课堂教学还是行之有效的。下文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供同行探讨共勉。

关键词: 高中音乐欣赏教学、合作学习

合作是一种相互进行协调配合的团队精神。一个学生能否乐于和他人合作,是否具有合作精神,已关系到能否学好功课和健康成长的素质之一。

在课堂上,合作泛指师生为共同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所进行的互动活动。对学生而言,合作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而采取的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组织形式。通过合作学习,可使学生思维敏捷,反应迅速。同时,有助于学生在合作过程中体验情感,了解个群关系,从而培养学生愿意合群、团结友爱和互帮互助的高尚情操,激发学生积极向上不甘落后的竞争意识。对教师而言,通过与学生的合作学习,有助于因材施教,可以弥补教学中难以面向众多有差异学生的困惑,从而真正实现使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参与、感受音乐的理念。此文笔者仅就在高中音乐欣赏教学中如何组织学生合作学习,阐述一些想法和做法。

一、精选合作的学习内容

1、合作学习的内容应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标》的基本理念提出:“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课标》还把“培养音乐兴趣,树立终身学习的愿望”列为音乐课程目标之一,足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何等重要。一个人的审美观往往与兴趣爱好有关,当某人对某事物感兴趣时,他就会积极思索,大胆地去探究事物的原由,并使全身心活动变得积极投入。表现为感知相关事物积极主动,观察相关事物较为精细敏锐,并富于联想和想象,注意力易集中,自控力和意志力会增强,往往情绪激动且易萌发合作学习的意向。高中音乐欣赏曲目大多冗长深奥,要让学生在欣赏过程中集中注意力且不走神,怎么办?根据学生大多爱听故事的嗜好,笔者在施教琵琶古曲《十面埋伏》一课时,用成语故事导课,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具体做法是:先分组叫学生讨论成语“四面楚歌”的含义,在此基础上由各组指派代表试讲;然后,教师顺水推舟用多媒体展示成语故事,然后导入新课《十面埋伏》。在长达十多分钟的欣赏的过程中,多数同学注意力比较集中,他们仿佛从起伏跌宕的琵琶声中,看到了公元前202年楚汉相争时的垓下大战,汉军以十面埋伏阵法,消灭楚30万大军的威武壮烈场面,从而顺利地达成了新课预设的目标。可见,精选适合学生合作学习的内容,既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也为达成教学目标作了必要铺垫。

2、合作学习的内容应切题并有意义。高中音乐以欣赏古今中外音乐名作为主要内容,且面广量大。因此,选材必须适合多数学生合作学习的内容。一般说,可选择或是让人困惑的问题,或是引人入胜的场景,或是能勾起幸福回忆的趣事,或是能抒发美好情感的音乐……,以使学生乐意接受并产生共鸣。如笔者让学生欣赏混声合唱《祖国颂》时,先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列举有关“歌颂祖国”方面的歌曲六首,同时,又叫列举歌名的同学哼唱一句(段)相应歌曲的词或旋律。此举很有效,许多同学积极讨论,情绪激动,争相回答演唱。其中一位同学一口气竟报了八首歌名,又哼唱了《我的祖国》、《娃哈哈》等5首歌曲的片段,特别当该生唱幼儿歌曲《娃哈哈》时,许多同学都会意地大笑,有的甚至手舞足蹈,童年幸福的回忆在笑声中再现,不知不觉教室内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课堂气氛非常活跃,令人兴奋。可见,选择适合多数学生合作学习的内容进行合作学习,能有效地激活学生的思维和记忆,同时,在合作学习过程中获得与课题相关的信息、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体验,也为教学营造了浓浓的学习氛围。又如我在讲授少数民族音乐新疆的《十二木卡姆》时,采用听音乐思考问题的方式授课,效果也不错。步骤大致如下:

( 1)设置问题。

问题一:《十二木卡姆》的音乐片段与我们上虞地方上的哪种民间音乐类似?

问题二:为什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新疆的《十二木卡姆》列为世界“非物质遗产”目录?

( 2)播放《十二木卡姆》音乐。

( 3)回答问题。

播放音乐的同时,我看到不少同学在会意地笑并小声议论着。音乐毕,同学们争相回答问题一:

“象和尚念经……”

我说:“再具体一点”。

教室内先是一阵沉默,接着是窃窃私语。忽然,一位男生兴奋地站起来大声说:“象我们那里殡丧仪式中的‘拜忏'(做道场)”!

许多同学恍然大悟,连声说道:“是的是的,真象真象”!

对第二个问题,许多同学一时感到迷惑。为什么类似做道场的音乐竟会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保护呢?对此我进行释疑解惑,从而使同学们认识到《十二木卡姆》的起源、表演形式、流传地区以及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风格等。因为《十二木卡姆》集中体现了维吾尔族歌、舞、乐三种艺术高度统一的特征,是维吾尔族音乐之母,历经千秋,常奏常新,不仅是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的无价瑰宝,也是世界音乐文化的无价瑰宝。所以, 2005年11月25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把《十二木卡姆》列入了第三批世界“非物质遗产”。

3、要把握好合作学习内容的难易程度。如果学习内容偏难,就难于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意向。当学生头脑中还是一片空白而茫茫然时,就会觉得不着边际,无从下手,甚至会产生望而生畏、不愿互动合作的心态,这是有悖于教学设计的原意的,切忌;反之,如果设计即问即答的、幼儿式的学习内容进行互动合作,合作实际上只是一种可有可无的形式游戏,教学同样会失去它原有的初衷,这也不可取,应力戒。

二、注重合作的组织形式

首先,应注重小组合作学习形式。一般说,教学过程和内容是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来展示呈现的,当两者接近或达到平衡时,成效才得以体现。对于高中音乐欣赏教学,应根据课的内容和特点,灵活设计相应的合作学习组织形式施教。如采用小组、大组或全班的组织形式开展教学。要提醒的是组织形式各有所长,因此,选择须慎,应用要活。在多种合作学习组织形式中,首选的往往是小组合作学习形式,因为在小组中,同学们面对面聚在一起,往往无话不说,各抒己见,一起感受、学习、交流与体验,从而形成互勉互激、互助互利的学习氛围。这样做有利于学生的个体和群体都达到最佳的学习状态,有利于形成合作与竞争并存的人际关系。

再则,应注重小组组员成分的多元化。有经验的老师往往首选异质小组的组合形式。具体讲,每个小组内最好应有不同性别、性格、爱好以及能力等方面有差异的组员,这样组合有利于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助来促进学生的学习,并让学生懂得:每人都有长处和不足,人的个性、智能和才干是多样的,有差异的。只有知己知彼,善待自我,善解别人,才能使个体融合于群体,才能发挥团队合作的学习效能,真正达成教学目标。就全班来说,各组成员的组合应注重组员搭配的平衡性,这有助于发挥各组间的合理合作和公平竞争。如笔者在施教合唱《长城谣》时,采用小组互动合作学习的形式,限时让学生先讨论三个有关长城的历史知识问题,多数同学既感到问题似曾相识,又觉得心底不实。当学生回答长城的实际长度大约有多少公里时, A组的张某说万里长城的实际长度是5000多公里,而B组的李某答是6000多公里。那么,长城的实际长度到底是多少公里呢?C组平时不善言表的女同学王某举起了手,并较为肯定地回答道:“约6700公里”。此时,笔者走到她面前轻声问道,“这个数据你是从哪里获得的”?王某笑着说:“读初中时,有一位语文老师在课堂上讲过”,我表扬了她,随之是全班同学一阵赞许的掌声。从中,小组之间合作学习的优势可略见一斑了。

三、拓宽合作学习的途径

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教师往往会采用多种途径让学生合作学习。笔者仍以《长城谣》教学为例加以说明。教学过程大致是:先让学生欣赏自制的影片《长城谣》,后问同学们:“你在 9月18日下午3时,有否听到上虞市区上空的警报声?多数同学一时愕然,不久大家就议论开了:有的说,好像拉响了3次警报声,有的说2次……。笔者追问,“为什么要在这一天拉响警报”?课堂还是一阵静默。笔者接着提示:“请你看课本《长城谣》的歌词,再回忆影片《长城谣》中几个真实的历史镜头就会明白事由。同学们想一想,影片《长城谣》中日寇侵略中国暴行的历史镜头有哪几个”?此时,同学们屏住了呼吸,课堂内鸦雀无声,而后是愤怒的控诉:镜头1是“被日军毒气毒死的中国儿童”,镜头2是“日军用军犬咬死中国百姓寻欢取乐”,镜头3是“长江边上成千上万的被日军烧焦的中国人的尸体”,镜头4是“被日军奸杀的中国妇女……”。到此,同学们猛然醒悟了,拉响警报原是为了纪念被日寇抢杀的中国同胞的冤魂,同时让世人牢记“九、一八”国耻日。接着,我又叫同学们怀着悲愤的心情学唱《长城谣》,并复看自制影片《长城谣》。到此,课已水到渠成,于是我及时归纳了歌曲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又让学生唱起了《长城谣》……不知不觉,下课铃声响了,但同学们的思维还在转,他们的心中已牢记着一个事件----“九、一八”国耻日。可见,通过社会新闻的途径进行音乐合作学习,也能拓宽教学思路,深化教学主题,它可以使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同时,使学生在遇到困难时能集中注意力,互帮互学,协同作战,探究事由,共同获得成功的体验。

四、把握学生合作学习的心理特征

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是直接影响教学效率和预定教学目标达成的重要因素。高一学生的心理特征是感受能力、认知能力和自律能力已较强,基于高一的少男少女们身心发育日趋成熟,情感日趋丰富,注意力集中时间明显增长,观察思考问题常富于联想和想象,且较具理性化,但往往幼稚而不切实际、或只想不做、或童心的惯性仍左右着他们的心理特点。教学时,老师一定要把握好这种似熟非熟的心理特征,积极引导他们如何进行合作学习。当今的高中生偏爱流行歌曲者居多,追星族更是大有人在,如何让他们也喜欢民族的、古典的音乐或歌曲,这对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突破?笔者在施教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欣赏时作了如下尝试。鉴于传说中的上虞县祝家庄原是英台故里,笔者在课前布置了作业:请同学们分组合作,通过各种途径收集英台故里祝家庄的有关资料。待到上课时,笔者让各组展示收集的资料。 A组梁X先用多媒体设备向同学们介绍了他在网络上收集的“上虞祝家庄位置图、上虞祝家庄地籍图和梁祝故事”。B组女生董X唱了越剧《梁祝》片段《我家有个小九妹》,C组女生祝X站起来笑着说:我家就住在丰惠镇蔡岙村(祝家庄),北依凤亭山,南望玉水河,村民多姓祝,祖堂仍在。那里山青水秀,欢迎同学们到英台故里作客游玩。同学们报以热烈的掌声。接着,她又给同学们讲了美丽、凄婉、动人的爱情故事《梁祝》。到此,笔者顺水推舟,先用图表讲解《梁祝》结构,再分段依序播放《梁祝》音乐片段,演绎故事内涵,并提示小提琴、大提琴和铜管乐在此曲中的象征性,最后让学生欣赏《梁祝》全曲。真是想不到,当下课的铃声响后,许多同学还是不愿意离开教室。问他们为什么!答案是:“音乐太美了!故事真动人”!有的同学还向我要《梁祝》音乐资料。看来多数同学已被《梁祝》故事、旋律的美丽和魅力所感动,真正从心底里爱上了《梁祝》。从《梁祝》教学中我感到:把握好学生的心理特征,引导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合作教学活动,也就是先给他们创造一个合作学习氛围和学习机会,让他们感悟到自己的存在是很有益处的,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就会高旺,他们的合作能力就会在实践中不断增强,合作效果也就会明显提高。

以上是笔者在高中音乐欣赏教学中注重学生合作学习的初步尝试和点滴体会,今抛出与各位同行交流,难免纰漏百出,敬请指正为感!

[参考书目]:

1、《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2002年4月。

2、《艺术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2002年4月。

3、《中学心理学》陈安福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1993年10月

4、《中学心理学辅导》陈安福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1993年11月

5、《中国音乐教育》《中小学音乐教育》期刊上的有关文章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网站备案编号:苏ICP备08000963号
版权申明:本站文章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留言说明,我们收到后立即删除或添加版权,QQ:3999112
建议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