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课改专题 > 高中音乐课改 >

一堂音乐课的尝试

作者:   来源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发布时间:2018-01-18   点击:

摘自:《丁蜀高级中学》

音乐课程作为审美教育的重要途径有着与一般文化课程不同的教学方法与要求,它必须从感性入手,采用体验的方式以情动人、以美感人、重视教育的潜效应,现在的高中学生课业负担重,高考压力大,不少学生对音乐课不感兴趣,有的学生甚至认为音乐课占用了他们的宝贵时间,在思想上存在抵触情绪。

我们学校虽处于农村集镇,但收录机、影碟机等音响设备一般家庭已经普及,大部分高中学生或多或少收集了一些他们所喜爱的音乐磁带或碟片,如何借助学生所喜爱的这些音乐资源来激发他们对音乐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的音乐欣赏水平,前不久我作了一次尝试。

首先,我深入到学生中间,了解他们平时经常爱听哪些乐曲,好唱哪些歌曲,平时喜欢收集哪些音乐磁带或碟片,然后有选择地和一些学生较深入地探讨一翻,并叮嘱他们将家里经常听的一些磁带或碟片带来,在课上和大家一起分享。上课时我先作了简单的开场白,然后由一位同学谈他对音乐的一些感受,他说他们全家都喜欢听民族音乐,尤其是二胡独奏曲,每次静心细听《二泉映月》,都仿佛看到皎洁的月光下,失明的阿炳背靠潺潺流淌的惠山泉水,娓娓诉说自己的不幸。听着如泣如诉的琴声,使人激愤同情,渐渐又陷入深思,带着幢憬和向往期盼着美好的明天。接着他的话题,另一位学生谈到了二胡独奏曲《良宵》,他说因为听的遍数比较多,后来一听到此曲就仿佛置身一群亲朋好友中间,一起聊天、欢闹、共度良宵,让人欢悦。这些独奏曲旋律优美,每当学习得头昏脑胀、疲惫不堪坐下休息时,听听这些乐曲,就会忘掉烦恼、忘掉疲劳,使身心都得到很好的放松和休息,真是一种美的享受。听他们谈了这些感受后,我播放了这两首独奏曲,并对阿炳及刘天华这两位作者作了简单的介绍,对这两首曲子的意境也作了点拨,学生反响热烈。

还有一位同学推荐了两首施光南的曲子,一首是《祝酒歌》,一首是《吐鲁番的葡萄熟了》。他说开始是由于父母亲比较喜欢这两首作品,经常在家听,后来他也受到感染;特别是《祝酒歌》,每次听这首歌曲时他都会情不自禁地跟着哼两句,遇到开心的事情也会打开 CD机随着旋律唱上一段。播放这两首歌曲时,不少同学也随着音乐哼了起来,于是我抓住这个机会,告诉学生:《祝酒歌》是作者在1997年粉碎“四人帮”后谱写的,当时举国上下亿万人民正沉浸在欢庆和喜悦之中,让同学们对由旋律、节奏、和声等音乐语言所创造的音乐形象有更深刻的理解。

一堂课在这样热烈的气氛中结束了,课后我与同学们进行了交流。学生们反映以前虽然也听一些乐曲,但很少去思考,只是一听了之,想不到这些音乐作品竞有这样大的感染力,他们说课堂上听同学的发言和老师的启发提示,使大家对欣赏音乐、体会音乐的兴趣大增。有些学生说今后在听音乐时要细细品味,要把自己培养成一个能听懂音乐的人,培养自己健康向上的审美能力。有位学生万分感慨的说道:“我一直认为流行音乐才是最适合我们这些年轻人的音乐,听完这节民乐欣赏课,我才真正体会到民间音乐独特的艺术魅力,内心受到很大的震撼”。

兴趣是学生学习音乐和学好音乐最好的动力,学生感受音乐,用音乐美化和丰富生活,虽不能靠一次两次音乐课就能达到,但无疑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再者,音乐作为人类的精神食粮,能够给人以愉悦,能使人在精神上产生美感,而让我们处于愉悦状态时,最有利于形成优势兴奋中心,这对学生是特别有益的。

由于学生之间年龄相近,对音乐的喜好和欣赏能力也相近,用同学自己的感受进行解剖分析,让学生感到亲近,容易接受,而且针对性强。我们知道音乐教育的方式最利于学生情感的抒发和个性的张扬,由学生主体亲自参与自主体验使大家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并积累学习的成果,一改以往只由老师讲学生听这样单调沉闷的课堂气氛,而使学生们能在参与中体验,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提高,这正是我们音乐教育工作者所期盼的结果。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网站备案编号:苏ICP备08000963号
版权申明:本站文章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留言说明,我们收到后立即删除或添加版权,QQ:3999112
建议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