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大学音乐论文 >

大中小幼一体化视域下的音乐课程:内涵、目标与内容

作者: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韩黎黎 长春大学音乐学院 王萍   来源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发布时间:2025-04-28   点击:

  当各阶段课程实施者理解纵向衔接上升的一体化课程目标构建时,就能使音乐课程在内容的设置上持续创造社会文化生活和中国民族音乐文化学习文化场域,通过不间断的引导、聚焦、培养等课程实施手段,让学生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逐步明确何为正确价值观,最终实现自觉增强文化主体意识和文化担当的教育目的。由此便是有源之水,可以水到渠成了。

  (二)微观层面

  微观层面的课程目标是在宏观教育目的要求下制订的具体目标,以实践角度规范着从课程内容选择到实施再到评价的全过程。尽管不同时代、流派的学者对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的理解做出了诸多不同的判断和结论,但不可否认的是,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之间存在着紧密关系。普遍来讲,课程目标是课程内容设置的主要标准与重要依据,而课程内容的设置是课程目标实现的载体与手段。通过表1对大中小幼各学段最新纲领性文件的汇总,我们可以清晰地厘清音乐课程目标纵向衔接一体化的思路,发现各学段在主体性、审美性、实践性、人文性特征方面趋于统一、音乐课程内容设置螺旋上升的特点。

表1

  “核心素养”最早由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简称经合组织)提出,21世纪以来,各国对此均有研究,现阶段“核心素养”已成为我国课程改革的顶层设计和战略要求。“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4)按照我国学者林崇德等构建的中国学生核心素养体系来分类,音乐课程属于其中“人文底蕴”核心素养中的“审美情趣”,主要表现在:“具有艺术知识、技能与方法的积累;能理解和尊重艺术文化的多样性,具有发现、感知、欣赏、评价美的意识和基本能力;具有健康的审美价值取向;具有艺术表达和创意表达的意识和兴趣,能在生活中拓展和升华美。”(5)纵观各学段音乐课程目标和内容设置,即是由浅入深逐步促进学生实现音乐核心素养的过程。

  三、“横向综合”的音乐课程内容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下,“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教育的根本性目标。在各学段纲领性文件中,提到了“各领域的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关注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强调整体性和关联性”“突出课程综合”“加强各学科的有机融合”的基本音乐课程理念,总体可以概括为以音乐课程为本位的领域内综合课程与领域间的综合课程两个视角。

  综合课程是指“有意识地运用两种或两种以上学科的知识观和方法论去考察和探究一个中心主题或问题”(6)。这是在人类知识领域不断拓宽的背景下,教育理念从“学科导向”转向“问题导向”的必然过程。在此趋势下,各学段音乐课程势必要在艺术领域内持续发展,又要同时遵循新时代教育目标,以课程内容为载体,不断丰富和拓展学科视野。“横向综合”的课程理念是音乐课程自身特点的体现,是其美育功能的体现,更是高层次教育目标的体现。

  (一)领域内的综合课程

  通过表2可以看出,各学段艺术领域内课程内容的选择是在遵循了课程目标指导的基础上,同时关注了教育的本体、客体和场域。第一,本体艺术的认知与技能,包含了艺术领域内除音乐外的舞蹈、戏剧、影视等学科内容;依托活动与实践实现内容的理解和技能的习得。第二,客体学生的需要、兴趣与身心发展水平,即各学段的内容深度以学生的身心发展为基础,内容形式丰富,可以充分发挥个体的主观能动性,逐步激发个体表现与创造。第三,社会场域下的需求强调了自然界与生活中的教育场景,关注现代科技技术如数字新媒体由外而内的实践过程,逐步形成个体社会性发展。

表2

  (二)领域间的综合课程

  在“五育并举”指导思想下,各领域之间的“综合”主要表现在四个层面:“社会科学各学科内部;人文科学各学科内部;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之间。”(7)各领域学科的综合性发展趋势模糊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界限,为各个相关领域学科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与路径。

  结语

  通过对以上各学段指导性文件的梳理,可以看到我国音乐课程体系的一体化进程正在逐步完善。从纵向衔接的课程目标一体化,到横向拓展的课程内容一体化,均对音乐课程实施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大中小幼一体化视域下审视各自所在学段音乐课程,将有助于更深刻地理解课程内涵、更精准地达成课程目标、更有效地实施课程内容,从而最大化发挥音乐课程美育功能和贯彻国家美育方针。

  注释

  (1)[美]约翰·杜威著,薛绚译《民主与教育》,译林出版社2012年版,第34页。

  (2)张奇《学习理论》,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185页。

  (3)同注(2),第202页。

  (4)林崇德《构建中国化的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1期。

  (5)同注(4)。

  (6)张华《课程与教学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257页。

  (7)黄长著、黄育馥主编《交汇与综合—跨学科篇》,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3页。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网站备案编号:苏ICP备08000963号
版权申明:本站文章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留言说明,我们收到后立即删除或添加版权
建议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浏览,QQ:3999112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