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大学音乐论文 >

在音乐教学中全面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及综合素质

作者:鹿凤琴   来源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发布时间:2018-01-17   点击:

  摘 要: 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越来越受到国人的重视,在高校音乐课的教学中普及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及创新能力,既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又是为了满足社会对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才的要求。

  关键词: 音乐教学; 全面提高; 创新能力; 综合素质

  一、 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理念

  要想搞清楚“素质教育”这个概念首先要弄明白“素质”一词的涵义。《辞海》中对于“素质”是这样解释的:它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指每个人在生理上的先天的素质条件,如遗传因素和个人天赋;另一个是指人的后天的社会性的因素,即每个人在除了先天的遗传因素和天赋之外,自己通过后天的接受教育和自身不断刻苦努力而在个人气质、性格、品质、修养等方面的养成和提高。可见,素质形成不完全靠天赋,只要通过后天的努力学得和知识积累、消化吸收,我们每个人的个人涵养、人格品质、道德情操以及综合能力都会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甚至产生质的飞跃。在我国历史上,最早提出“素质教育”这个概念的人是孔子。他在两千年前就曾提出“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即无论什么样的人都可以而且应该接受教育,不分年龄、出身、职业和性别,在受教育面前人人平等。而且要按照接受教育的对象不同有区分地采用不同方法,启发引导,培养学生的品德、情操和智力,使得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全面发展。故而,培养素质教育有它的历史传统。

  按照我国的教育方针,在高校推进素质教育的宗旨和目标是为了提高全民族的综合素质,满足社会发展的长远需要,面向全体学生和受教育者群体,全面挖掘和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促进学生在德智体各方面综合发展。正因为时代向前发展了,社会现在所需要的是知识全面的、综合能力强的优秀人才,因此推动素质教育有着牢固的现实基础。

  “创新教育”既是贯彻“素质教育”概念的延续,又是对“素质教育”一个更明确、更具体化的要求。创新教育要求我们把素质教育这个概念落到实处,让素质教育在实践中生根发芽。创新教育要求我们彻底改变教育观念,一改以往“重知识、轻能力”;“重求同、轻求异”;“重统一、轻个性”;“重理论、轻实践”等做法,在课堂上把知识传授改为能力培养,把机械照搬改为大胆创新。

  孔子曰:“移风易俗莫过于乐”。音乐的教化作用在于能够启迪人的智慧,净化人的心灵,所以通过优秀音乐欣赏课及音乐专业课的教学可以开发听音乐人及受教育者的潜能,美化受教育者的情操,使得听音乐者精神放松、乐观向上、积极努力,从而有一个健康的体魄和坚强的意志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得到全面的提高。

  二、通过音乐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提高综合素质的方法和途径

  接受系统的音乐教育有利于发展学生良好的个性,塑造学生健康向上的人格。但是,和其他有着悠久历史和支配地位的几大传统学科比较起来,在我国,音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尚属于落后阶段。首先表现为对音乐创新教育重视程度不高,教学方法落后;其次是创新理论研究不够,音乐创新理念的师资不足。为了与国际接轨,音乐教学的创新改革势在必行。笔者根据教学实践,总结了以下几种做法:

  1.释放学生自我音乐意识,挖掘学生音乐潜能,激发学生在音乐上的想象力

  首先把学生从传统的、被动式听课方式的束缚中解脱出来,让学生把对音乐的认识抒发出来,把自己在这方面的个性彻底表现出来,这是音乐创新教育的前提和基础。中国的传统教育方式历来是教师个人的“一言堂”,学生往往只能够被动听课,除非被提问,否则几乎没有发言的机会。在这种情况下,大多数同学的个性遭到了极大的抹杀。语、数、外等几大传统优势学科的教学如此,音乐课的教学也不例外。“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教师只是起个主导,学习的主体归根到底是学生自己。要使得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主体,就要给予学生足够的自由和肯定,让学生做回自己、找到自己,发挥强烈的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指的是处于社会环境中的人们按照自己周边环境的发展形成的和自己相关的一系列情感态度。学生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其学习成绩的好坏有着密切的关系。一般来讲,自我意识强烈、对自己信心十足的学生学习相对较好,他的音乐潜能被激发出来了,在音乐课上想象力就丰富;相反,自我意识缺乏、对自己没有信心的同学学习相对落后,音乐潜能没有得到适当的开发,音乐想象力就差些。而决定学生音乐潜能和音乐想象力的自信心和自我意识直接来自于教师的评价和激发。作为音乐教师,要想尽一切办法挖掘学生潜能,开发学生想象力。这首先体现在音乐课堂上,根据每位同学的课堂表现,给予每个学生恰当的、正面的评价,即采取“激励式教学法”。因为音乐是一门有着很大的想象空间的学科,所以有时候学生欣赏一部音乐作品时,由于思维的差异性、跳跃性可能会突发奇想,甚至“异想天开”,说出与音乐教科书上完全不同的思路。这时候,老师绝对不可以一盆冷水泼下来,若认为是“异端”而加以批评就会扼杀学生那可怜的想象力,抑制学生的音乐潜能。想象力是人类一切发明创造的源泉,没有了想象力,人就是一具空壳。古今中外,伟人之伟大,就在于其想象力比常人丰富。牛顿看到苹果落地,经过想象,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瓦特看到茶壶盖被蒸汽顶起,经过想象发明了蒸汽机,莱特兄弟看到天上的飞鸟,经过想象制造了飞机。所以想象力是人类最可宝贵的财富,对于在音乐上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同学,作为音乐老师要小心爱护和重点保护。试想一下,如果牛顿的老师或父母因为牛顿的异于常人的思维想象而批评甚至讽刺他,恐怕他的自尊心、自信心会受到极大的伤害,影响到他的发明,我们人类历史上将失去一位最伟大的科学家,而人类社会的进步也必将推迟好多年。

  比如,在讲授《歌曲做法》时,我鼓励学生要敢于创作、大胆构思、充分发挥每个人的想象力,相信自己能创作出好听的音乐作品,不要只是考虑用各种复杂的技巧来“炫技”,好的音乐是来自内心的、有灵性的,它需要的是情感和想象力,而不是技巧,那种机械的千篇一律的创作,即使是规范正确的,但是却是缺乏生命力的,永远不会成为经典之作,创作一定要求异,打破条条框框。

  2.改变旧的音乐教学方法,采用现代化手段辅助音乐教学,寻求教学内容的突破。

  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法”、“满堂灌教学法”是阻碍学生智力发展和想象空间发挥的绊脚石。现代化音乐教学首先应该是强调师生课堂互动、互相交流的合作式、开放式教学模式,课堂上老师允许学生自由表达、随性发挥,插上想象的翅膀,带着自己的音乐梦想启程远航,让学生在宽松、愉快的课堂环境中领悟音乐的精髓。

  其次,在音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还包括运用网络和多媒体等辅助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通过亲耳听、亲口唱、亲眼看等多种方式亲身参与到音乐演奏中来,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使得音乐教学课鲜活起来,让同学们倍感亲切和生动。比如,在学习贝多芬的《命运――第五交响曲》时,我先让同学们课下利用互联网搜集关于贝多芬的生平简介及生活资料,课堂上让同学们来自己介绍,结果同学们都热情高涨,积极准备、极为投入。然后课堂上我用多媒体来播放《命运》,大家一起安静地欣赏并感悟其伟大之处。同学们听了之后在深深地震撼之余,都无不感叹贝多芬富有哲理性的音乐人文情怀,作曲家在历经社会及个人情感的折磨和打击之下,面对残酷的现实生活,仍然乐观、顽强、不屈地与命运抗争,联想到自己在学习、生活上的小困难、小挫折,每个人都坚定了信心,焕发了活力,可以说在情操上得到了陶冶,在心灵上得到了升华。

  除了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寻求课堂教学内容的突破是音乐创新教育的重点。传统的音乐课堂教学只是照本宣科,授课内容单一。要想使得音乐课堂活起来,气氛热烈起来,还要从内容上更新。上课时音乐教师就不能再抱着一本音乐教科书死啃,而是应该拓宽视野,加大它的广度和深度。比如,在器乐曲欣赏时,可以把单独的一首乐曲欣赏变换成多首曲子同时欣赏,通过欣赏“小步舞曲系列”、“玛祖卡舞曲系列”及“进行曲系列”等,让同学们比较鉴别,提高音乐鉴赏能力。另外,因为音乐是一门综合性的人文艺术学科,所以我们在音乐课的教学中可以穿插进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把其他的艺术形式借助音乐教学展现给同学们,从而促进对音乐知识的吸收。

  比如,在学习法国最著名的作曲家比才的代表作《卡门》时,我们就需要懂一点文学,了解一点外国文学史了。歌剧《卡门》取材于法国十九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梅里美的小说《嘉尔曼》,而卡门就是该小说里的主人公。作为音乐老师,我们需要把这部小说的主旨大意和对卡门的描写简明扼要地介绍给同学们:小说一方面揭露资产阶级的市侩道德、感情虚伪,一方面描写未受资产阶级文明戕害的爱情之崇高伟大和纯洁;卡门是一位年轻漂亮、魅力十足的吉普赛姑娘,她苗条身材、大大眼睛,头插茉莉花,香气袭人,舞姿婀娜…学生们对文学作品原型有了初步了解,就对音乐作品的内涵有着更深的领悟,而不是停留在作品表面。再如,我们在欣赏俄国作曲家莫索尔斯基的《图画展览会》时,需要知道该作品是作曲家在观看完其好友加尔特曼的图画创作之后而即兴创作完成的。这就需要我们具备一点美术方面的常识,上音乐课时把加尔特曼这个画家的资料向同学们介绍一下,他的画作风格和特点以及他和作曲家之间的关系等。然后我们在听《图画展览会》时,眼前就会浮现出一幅美丽而栩栩如生的画卷:神秘的古堡、古老的牛车、美丽的皇宫、嬉戏的孩童、飞翔的小鸟等,热热闹闹,如在眼前。这就是音乐与其他学科的有机结合,通过以上例子,要教好音乐这门课,我们还要多学习文学、美术等相关学科,做到博学多才、海纳百川。

  结语

  通过音乐课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不是一句空话。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贵在持之以恒。“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提高素质教育要做好长久打算。音乐上的创新教育也不是一味地标新立异,而是要脚踏实地,立足实际,开拓思路,只有增强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信、建立良好的师生合作关系、不断寻求课堂内容的突破和教学方式的改变、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积极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方能释放学生的音乐潜能,发挥学生的音乐想象力,实现每个学生的音乐梦想和艺术追求。

  参考文献:

  [1] 刘兰。诸子论音乐[M]。云南大学出版社,2006,(08)。

  [2]张前。音乐美学教程[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8,(06)。

  [3]张辰,张靖鸣。论音乐作用于人体的激励机制。鄂州大学学报,2006,(04)。

  作者简介: 鹿凤琴(1975―),女,甘肃礼县人,音乐学硕士,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讲师。研究方向:声乐教学表演与理论研究。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网站备案编号:苏ICP备08000963号
版权申明:本站文章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留言说明,我们收到后立即删除或添加版权
建议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浏览,QQ:3999112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