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大学音乐论文 >

课堂的容量不等于课堂的能量――对大容量音乐课堂的思考

作者:朱玲玲   来源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发布时间:2018-01-17   点击:

  摘要:课堂的容量大了能量就随之而膨胀了吗? 我们在思索中解答这个问题,从而使能量和容量得到更好的应用和诠释。


  关键词:能量;容量


  随着现代化信息获得渠道的增多,我们的音乐课堂不仅仅局限于书本和有限的音像资料了,我们能随时与现代接轨,与古典对话。但随之而来的问题出现了,怎样合理的运用这些资源,不仅仅是“水过地皮湿”,大量的音响充斥着学生的耳膜,但留给学生思考的东西几乎为零,这就违背了我们由广求精的宗旨了。


  笔者在一节音乐研讨课上听了一节音乐鉴赏课――《醇厚的中原韵》,就课堂的容量和能量之间的关系做一个比较和分析,旨在反思并共享。


  导入新课,欣赏歌曲《中原风》,把中原的位置所包含的狭义的和广义的定义都表达清楚,这对于高职阶段的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和其他学科的结合运用也恰到好处。师用中国地图和河北、河南、山东省的地图来强调中原的位置,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我们这节课所接触音乐的诞生地。这时的音乐和地理知识结合的容量是学生日常学习中固有的,师的作用是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梳理了自己的思路,为下面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新授《沂蒙山小调》时,师先出示蒙山景点――鹰窝峰,让学生对音乐出现的地理位置有个明确的概念,再从音乐由来说起, 1940 年,抗日战争正处于相持阶段。这时,在山东沂蒙地区出现了一个反动武装组织――黄沙会。这个反动武装一再与抗日武装为敌,为了揭露黄沙会的反动面目,山东抗日军政大学第一分校文工团的音乐工作者把传统民歌《十二月调》的旋律,填上《打黄沙会》的歌词,后来又删去揭露黄沙会反动本质的东西,保留歌颂共产党的内容,增加赞美沂蒙山美丽风光的片段,《沂蒙山小调》这首民歌终于定型。《十二月调》――《打黄沙会》――《沂蒙山小调》,有了这样的铺垫,学生对民歌的脉络非常清晰,兴趣也是明显增加,对下面的欣赏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欣赏时,师先介绍了1964 年韦友芹的首唱,第一次出示的是王诗慧的原始版本,王诗慧的演唱具有浓郁的地域特点,不加修饰的演唱风格,比之后来流行的更加贴合时代特点,让新一代的学生有了一个对比,注入了一个“古老”的新鲜血液,让学生耳目一新。用王诗慧演唱的谱子分析《沂蒙山小调》,它的结构严谨、完整。从旋律发展说到了“起承转合”的音乐结构和“鱼咬尾”的旋法,通过“鱼咬尾”说到了文学上的“顶真”,用《白云山送刘十六归山》举例,这首诗用“顶”的手法,增加了诗的歌唱性,表达情感更贴切。在这里,其实不需要教师花过多的功夫,学生的文学水平完全可以达到,和语文结合起来说的太多有画蛇添足之嫌。再次欣赏时用的彭丽媛的演唱版本,彭丽媛也是山东人,对山东方言的把握自是不必说,她的音乐比之王诗慧的演唱版本从伴奏上都有很大的区别,节拍的变化、速度的加快,细节的处理( 渐慢等) 使得音乐更加轻松、愉悦,配乐更加丰富。聆听两首不同版本的《沂蒙山小调》,并从节拍、速度、风格等方面进行比较。师的这个安排也很好,让学生有了自己的分辨和想法。再次的学习,师跟着伴奏带范唱第一段,之后让学生唱第二段,但是,伴奏用的是另外一个版本,还有舞曲的性质,虽然有师第一段的范唱,但大部分学生对这首作品的把握还是陌生的,在前面两首作品刚刚比较后再换另外一个版本,让学生不知所踪,师的原意可能是想更好的丰富音响,加大容量的力度,但是违背了学生在印象中求统一的概念,高估了学生的能量。


  欣赏“地花鼓”《王大娘钉杠》时,师把它和《好汉歌》作比较,让学生去发现这两首作品有哪些相同的旋律? 从你所发现的现象进行分析,说一说专业创作和民歌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这个问题好把握,答案也很明显,民歌与创作歌曲之间的关系也是可以娓娓道来。用把两首作品的比较来充实本节课《醇厚的中原韵》的内容,能开拓学生的想像力,给学生的创作搭上一个平台,是值得称道的。但是,接下来的作品比较就是为了比较而比较了。通俗歌曲《苏三说》和京剧《苏三起解》比较,通俗歌曲《一千零一个愿望》和《小步舞曲》比较,而且用改编后的作品听众的范围更大,流传的可能性更广来作为结语更是不妥。再说这两个比较,和我们本课的教学目标挂不上钩,我们的音乐鉴赏课上所设计的每一个环节、所用的音乐素材都要和课堂紧密结合,不露痕迹的环环紧扣,而不是牵强的生搬硬套。


  《孟姜女哭长城》的欣赏师用了江苏版本和河北梆子版本。江苏版本《孟姜女》用“四季调”来唱,河北梆子《孟姜女哭长城》用“十二月体”来唱。《孟姜女》这首歌产生的源头本来在江苏,它的歌词采用“四季体”的写法,其内容概括简练,歌曲的情绪压抑而悲伤。流传到河北之后,发生了同体性的变异,歌词以“十二月体”为基础,故事内容显得翔实而细致,而歌曲旋律则在江苏民歌的原有基础上加花装饰,显得更加婉转,这就是同体变异的现象。教师在此明确地表达了自己的喜好,“我”更喜欢江苏版本! 师最好不要把自己的喜好表达出来,因为那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喜好,我们的教学理念是把“教”变成“不教”,引导更重要。


  一节课结束,大量的内容出现在课堂上,教师想要表达的到底是什么? 这节课的重点是什么? 学生从这节课中应该了解到什么? 通过这节课他们的收获是什么? 一系列的问号无法解答。每一节课都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我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体现在哪些方面,用那些辅助手段去解决三维目标,学生从中怎样去思考,去聆听,去芜存真,获得真正的心灵愉悦! 在每一节课的积累中明确“学习音乐、走进音乐”的乐趣。如果每节课都传输给学生大量的资料,把这些资料累积在一起,而没有运用有效的手段把这些“容量”转化为“能量”,后果是可怕的,这并不是危言耸听,学生只能从泛泛中获得试听上的乐趣,而不能从理性上把音乐贴近自己的生活。


  大容量充实了我们的课堂内容,有些教师觉得自己找到的任何资料都对学生有益,都不舍得放弃,想一股脑儿传输给学生。但学生的接受是有一定的“量”的,我们的一节课是有时间限制的,所以,一定要舍得! 舍得放弃,放弃那些可用可不用的,与课堂内容关联不大的,才能更好的从学生出发,收获更有益的东西!


  作者: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镇江分院  朱玲玲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网站备案编号:苏ICP备08000963号
版权申明:本站文章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留言说明,我们收到后立即删除或添加版权
建议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浏览,QQ:3999112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