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小学音乐论文 >

皮亚杰游戏理论下的小学音乐教学实施与分析

作者:江阴实验中学 张举政   来源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发布时间:2025-04-27   点击:

  首先,练习性游戏新课环节。课例4《小雨沙沙沙》歌词填空游戏:步骤一,教师介绍这首歌曲一共分为三段,第一段,运用听辨游戏,课件里的歌词设置填空,希望学生聆听音乐时集中注意力,并且听辨出缺失的部分歌词。(播放歌曲)生:花园里、花儿、张嘴巴。步骤二,第二段歌词填空,生:鱼池、鱼儿、摇尾巴;步骤三,第三段歌词填空,生:田野、苗儿、向上爬。设计意图:通过歌词填空游戏引导学生练习、分辨三段歌词的区别,避免学唱环节时出现歌词混乱的结果。

  谱例3,《小雨沙沙沙》歌词填空游戏。

  其次,象征性游戏新课环节。课例5《鸭子拌嘴》A乐段,目标:通过聆听乐曲起始乐段,认识民族打击乐器、音色特点,用体态律动感受音乐如何表现鸭子体态。步骤一,初步聆听A乐段,并引导学生尝试模拟鸭子走路动作(一摇一摆)。步骤二,再次聆听,并找出代表“鸭子”的主题出现次数(8次)。步骤三,加入律动,在每次主题出现时,模拟鸭子走路的摇摆动作。步骤四,教师讲述表现鸭子走路的这段音乐的演奏乐器分别为云锣和木鱼,是我国民族打击乐器。同时,引导学生上台演奏,与教师配合互动。步骤五,暗示学生音乐主题形象分别为大、小两只鸭子,音乐进行以先小后大的顺序出现。步骤六,教师介绍表现大鸭子和小鸭子的演奏乐器分别为大镲和小镲,并介绍乐器及演奏方式,引导学生们参与实践感受乐器音色特点。评析:首先,通过模仿鸭子走路的动作初步感知音乐主题形象,进而认知乐曲中的民族打击乐器:云锣、木鱼、大镲、小镲(见图1);最后,切身体验这几种打击乐器的音色特点。同时,可以设计简单节奏型分组合奏感受民族打击乐器的表现力。

图1 几种民族打击乐器

  最后,规则性游戏新课教学。课例6《小伞花》第一、二句学唱。步骤一,教师弹旋律带着学生模唱歌词,提示第一乐句的旋律仿佛“雨点落在屋顶上的声音”(暗示这乐句的音区较高)。步骤二,第二乐句教师形象地称之为“雨点落在头顶上的声音”,生动地暗示第二乐句比之第一乐句的音区较低。步骤三,分组演唱:一组演唱代表“落在屋顶的声音”的乐句,另一组演唱代表“落在头顶的声音”的乐句。步骤四,分别练习后合唱。设计意图:用生动有趣的语言和分组合唱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提示合唱时,注意聆听另一组“雨点”的声音。第一段歌词接唱游戏,规则:学生演唱“小雨、小雨、滴滴答答、滴滴答答答”;教师演唱答句。之后转换角色,引导学生学习、模仿教师带情感和技巧地演唱。步骤五,教师用活泼、平淡两种演唱方式对比,引导学生学会活泼式演唱。步骤六,课件演示歌谱,介绍音乐跳音记号,记号处对应的歌词为“滴滴答答、滴滴答答答”。提示此处演唱应该具有跳跃、短促、有弹性的特点。评析:合唱与接唱游戏考验学生的合作意识与规则意识,发挥集体学习的积极作用。在配合完好的基础上解决教学重难点、跳音记号和演唱时的要点的学习与掌握,学会有弹性地演唱跳音部分的歌曲内容。同时,可以设计教师和学生分别演唱跳音部分加入到接唱或合唱游戏中,辅助学生感受跳音的演唱特色,更有助于掌握这一教学难点。

  谱例4,《小伞花》第一段歌词A段部分。

  3.拓展环节

  扩展环节作为一节课的结束部分,作为音乐课堂的延伸和补充,具有巩固和拓展本节课学习内容的作用,运用得当可以拓展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时间控制在5~10分钟。此环节的音乐游戏以象征性游戏与规则性游戏的复合型游戏为主,以下为扩展环节音乐游戏的应用。课例7《引子与狮王进行曲》律动游戏创编活动。步骤一,先安静地聆听全曲。步骤二,略去引子部分,直接进入A段,并设计动作规则:首先,A段在出场旋律开始时,边走边唱“狮子走路”主题;其次,B段当听到快速音阶跑动,即“狮子吼叫声”主题时立刻原地站住,做出吼叫的动作;最后,再现A乐段出场旋律,再次出现时继续边走边唱,直到“吼叫声”主题结束原地站住,结束。步骤三,播放音乐,教师在前示范引导,形成师生互动。评析:设计律动游戏,使学生初步感知乐曲中“狮子”的音乐形象,模仿狮子走路动作和吼叫动作,进而认知乐曲的三段式曲式结构。改进之处:设计引子部分的创编游戏,完善学生对乐曲的曲式结构学习与把握。

  谱例5,“狮子”主题。

  课例8《小雨沙沙沙》创编环节。步骤一,改编时值,把第一小节的第四个音时值加长至一小节。再加上“呼唤”的动作,教师一句学生一句,形成对答互动。改编的目的是为了将这一句变成歌曲的开头置放进前奏之前作为引子。教师伴奏带着学生练习熟识。步骤二,改编第三段最后一句歌词“乐得向上爬”改为“小雨沙沙沙”。步骤三,创编十二个小节作为歌曲结尾和小雨挥手告别的动作(注意演唱“沙沙沙”时声音要弱),形式为师生对唱,最后四小节师生合唱。教师伴奏带着学生唱第三段,且添加结尾。步骤四,创编完成。完整演唱时,注意创编的开头用热情的情绪演唱,表现出“呼唤美丽的春姑娘”,并添加动作;中间三段主题旋律用欢快活泼的情感、弹性的声音演唱。全体起立进行录像,师伴奏、生演唱,创编部分师生对唱。完整演唱三段歌词以及创编开头与结尾部分。评析:创编引子和尾声部分,使学生初步感知歌曲的段落划分和编创方法,并进一步巩固、练习歌曲的主体内容,同时录像记录的方式激起学生的表现力和自信。改进之处可适当增加一些律动设计,增强学生的表现能力和体验歌曲的韵律感。

  谱例6,创编引子。

  谱例7,创编结尾。

  课例9《跳圆舞曲的小猫》贴卡片游戏。步骤一,播放全曲,速度有何变化?并请学生把三张表示不同速度的卡片贴至相应图形谱上。设计意图:起到练习、巩固的作用,总结全曲不同段落速度的变化。步骤二,拓展聆听《小狗圆舞曲》,并用图形或线条表现音乐中速度变化。学生聆听并画图,并讲述自己的图形谱。设计意图:学习用图形谱表达所聆听的音乐,发挥学生空间想像能力;步骤三,完整聆听+表演,按乐段分组表演:A段学生集体演唱主题旋律并律动;B段师生合,奏木鱼为乐曲伴奏;A1段再现A段步骤;尾声部分模仿“小狗叫声”,结束后全体学生远离座位。评析:运用律动游戏、打击乐演奏游戏、分组合作配合、师生互动、角色模仿等游戏设计,将师生融入到音乐欣赏课堂中去,使学生从聆听的初步感知阶段的旁观者转变为认知体验阶段这一过程的参与者。同时,再次巩固乐曲的主题旋律、曲式结构等音乐知识与技能。改进之处:律动部分设计定好规则,防止出现课堂混乱的状况,也可以将这部分改为边唱边画出自己的图形谱,巩固乐曲中乐句、乐段的分段知识。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网站备案编号:苏ICP备08000963号
版权申明:本站文章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留言说明,我们收到后立即删除或添加版权
建议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浏览,QQ:3999112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