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法研究 > 初中音乐教法 >

初中音乐教学中的有效提问策略——以湘艺版九年级下册歌曲《桑塔·露琪亚》为例

作者:湖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朱卿仁   来源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发布时间:2025-04-28   点击:

  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提问是推动教学实现预期目标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师生交流的重要方式。有效的提问能够决定学生的思维方向,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使音乐课堂更具活力,而无效的提问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课堂效果。本文以《桑塔·露琪亚》一课为例(见谱例1),通过对课堂提问进行分析,探究了初中音乐课堂中有效提问策略。

谱例1:湘艺版九年级下册歌曲《桑塔·露琪亚》

  苏格拉底曾说“最有效的教学方法不是告诉人们答案,而是向他们提问”。可见,教师恰到好处的提问能够让学生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深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有效提问能够帮助教师获取反馈信息、优化课堂教学;激发学生体验、探索音乐的兴趣,培养创造性思维。

  音乐教学中有效提问概述

  一、概念界定

  通过相关资料查询和梳理,笔者认为音乐课堂中的有效提问是指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参考学生现有水平,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重难点设置相关问题,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作出积极反应并参与到音乐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在生疑、释疑、解疑的过程中获得进一步发展,最终取得预期教学效果。

  二、有效提问与无效提问的区分

  笔者收集了众多学者对有效提问的相关研究,其中笔者认为我国学者卢正芝、洪松舟提出的有效提问评价标准对有效提问的区分有较大的参考意义,他们以课堂提问的教学实践过程为主轴,将评价标准分解为六个一级维度,十三个二级要素指标:课堂提问预设有效性:预设问题的目标有效、预设问题的内容有效;课堂提问方式有效性:发问方式有效、提问语言多样、叫答方式有效;课堂提问内容有效性:提问内容有效、问题类型丰富;教师课堂理答有效性:理答方式有效、学生回答有效;课堂提问效果有效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教学质量和发展教学技能;课后提问反思有效性:反思方式有效、反思内容明确。通过以上评价标准可对有效提问与无效提问进行区分。

  有效提问的策略

  首先,围绕音乐本体,抓住作品特点。

  音乐课与其他学科相比,最根本的区别在于音乐课具有音乐性,因此,音乐课应充满与音乐相关的元素,音乐教学中的有效提问也应突出课程的音乐性,抓住音乐作品的特点。有时教师可能设计一些看似与音乐作品相关却实际偏离作品的提问,无法表现出音乐课的特质,应当在课堂上坚持设计音乐性提问,更好地促进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分析能力。

  在歌曲《桑塔·露琪亚》的导入环节中,设计了两种不同的提问方案,第一种提问方案为:教师出示图片并提问:“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特色的民歌或民族音乐,今天我们走出国门,到欧洲去走走看看,这些建筑你认不认识?”引出意大利,然后介绍威尼斯并提问:“中国有日光城拉萨、山城重庆,那么威尼斯是什么城呢?”以水城威尼斯引出意大利民歌——《桑塔·露琪亚》。第二种提问方案为:出示威尼斯尖舟——贡多拉在狭窄水巷中航行的图片后提问:“同学们,请发挥你们的想象,在这样的交通工具上唱歌会有怎样的感觉?”学生经过想象回答将有各式各样的回答:靠人力划桨的小船晃动得比较厉害,歌声会交替起伏,随船摇曳晃动;看着四周荡漾的水波,会唱音调悠长、抒情优美的歌……这时教师再追问总结:“大家的答案和我们今天要学唱的歌曲体裁结合了起来。在船上演唱的歌曲,我们称之为什么呢?”引出歌曲的体裁——船歌。

  第一种提问方案虽与歌曲的文化背景相联系,却未围绕音乐本体,抓住作品特点。第二种提问方案更凸显音乐性,并抓住了歌曲“船歌”这一体裁特点,既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又尊重学生对音乐的感受。

  其次,突出学生主体,关注学生差异。

  在初中音乐教学中,课堂的主体始终是学生,教师作为主导者只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更好地带领学生畅游音乐世界。教师在课堂上要少自说自话,通过将单一的讲解变为提问,引导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自己用语言来表达对音乐的理解。同时可以采用音乐能力测试及个体访谈等方法,收集并分析学生在音乐学习上的差异性,给予学生与之相应的提问难度,兼顾不同学生的发展。

  在歌曲《桑塔·露琪亚》的教学过程中,设计提问:“《桑塔·露琪亚》的体裁是什么?”这个问题可以检验学生关于体裁的知识储备。待学生回答出“船歌”之后,继续追问:“歌曲中什么地方让你听出它的体裁是船歌?”可检验学生对船歌特点的实际运用,而不是教师单一地讲解船歌的特点。最后,教师可以继续提问:“这首船歌由几个部分组成?它们所表现的情绪是一样的吗?”可检验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和表情记号的知识储备。提问过程中,当学生对问题产生了疑惑,他们一般会主动要求再听一遍找出答案。由此,这种突出学生主体、将单一的讲解变为提问的方式可以引导课堂有序进行,还更加凸显了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

  在教学中,学生间的差异性使部分学生对音乐知识的掌握能力较强,而部分学生掌握能力则稍弱一些。教师要结合学生的能力设计适合不同学生的问题,例如学生掌握能力稍弱一些,面对“歌曲中什么地方让你听出它的体裁是船歌?”这一问题时,较难想到需要联系船歌特点回答,教师可将提问改为:“你从歌曲中发现了哪些船歌体裁特点?”结合学生差异展开针对性提问,能促使每名学生都参与课堂讨论,更易于提高课堂整体教学质量。

  第三,把握恰当时机,适时提出问题。

  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提问的时机正确与否,对学生的思考质量影响重大。因此,教师应当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学习情况,灵活把握课堂提问的时机。

  首先,可在学生听赏音乐前提问。让学生带着问题聆听音乐,能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将注意力集中在音乐中、集中在找出答案上,对歌曲中的信息更感兴趣,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其探究的兴趣,使教学效果得到提高。在教学《桑塔·露琪亚》的初步感知环节时,教师可以在听歌曲前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同学们,你们在歌曲中能看到怎样的景象?请大家在听完后用语言描绘出自己的联想。通过这一前置问题,促使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歌曲上,用耳朵捕捉歌曲的旋律与歌词,沉浸于歌曲中感受歌曲所描绘的意境。从旋律中,学生能感受到3拍子所展现的船随水波荡漾,船夫随船摇曳;从歌词中,学生能联想到星月交辉的夜晚,海面上起伏着一只小船,船夫在邀请着客人。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网站备案编号:苏ICP备08000963号
版权申明:本站文章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留言说明,我们收到后立即删除或添加版权
建议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浏览,QQ:3999112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