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材分析 > 初中音乐教材 >

人教版九年级音乐下册第一单元“光辉的历程”教材分析

作者:   来源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发布时间:2018-01-18   点击:

摘自:《人教社》

一、编写意图

本单元以“光辉的历程”为主题,通过唱创编等音乐活动,使学生了解中国革命取得最终胜利的艰辛历程,唤起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尊重军人、珍惜现在的情感。

二、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学唱歌曲《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当兵的人》,感受歌曲的演唱情绪,能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2、教学难点:了解并掌握弱起节奏的特点;为歌曲创编军乐队打击乐器伴奏音型。

三、具体教学材料分析

1、歌曲《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

1939年7月,著名作曲家郑律成和诗人公木在延安共同创作了《八路军大合唱》,它分别是由《八路军军歌》《炮兵歌》《子夜岗兵颂》《八路军进行曲》《冲锋歌》《快乐的八路军》等六首歌曲组成,其中《八路军进行曲》流传最广,解放战争时期,《八路军进行曲》更名为《人民解放军进行曲》,1965年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1988年,经党批准,将《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

歌曲为 C大调,2/4拍,曲调流畅,节奏规整,气势宏大,形象地反悔了革命军人对胜利充满信心的乐观主义精神。

2、欣赏《毛委员和我们在一起》

江西民歌,流行于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年代的江西红色革命根据地。歌词写得生动、活泼、欢快,歌曲的旋律洋溢着浓郁的江西民歌色彩,节奏跳跃有力,音乐形象积极向上,抒发了战士的自豪和对领袖的深情,从而表达了歌曲的主题:哪怕革命环境再艰难,生活条件再困苦,只要毛委员和大家在一起,战士们就“心里暖洋洋”,“天天打胜仗”。歌中每乐句后的衬词,不仅突出了民歌特点,也形象地表现了战士们乐观的革命精神和坚强的斗争意志。

3、欣赏《十送红军》

《十送红军》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政治部文工团于六十年代编创和演出的“革命历史歌曲表演唱”中第三场“送红军北上抗日”中的一首歌曲。这首歌曲的曲调是采用大革命时在江西中央苏区民间流传的“长歌”加工整理的。所谓“长歌”,就是江西民间在送别亲友时演唱的一种叙事性体裁民歌。

《十送红军》是一首著名的革命历史民歌。它描述了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工农红军在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英明决策和指挥下,为了粉碎敌人的反革命“围剿”,暂时撤出部分苏区北上抗日时,人民群众为红军送行,军民难舍难分的感人情景。歌词有六段,分别以一送、三送、五送、七送、九送、十送为序引。每一送(即每一段)的地点、自然环境和内容都不同。情景交融,感情表达很有层次。其语言质朴深情,词中穿插“里格”、“介支个”等衬词,更突出了地方语言特点。

这首民歌的曲调是六声音阶、徵调式,由三个乐段组成复乐段曲式结构。每个乐段均由六个乐句组成。这三个乐段之间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后两个乐段均由第一乐段变化发展而成,因而也可把曲式看作是重复变化的三段式。歌曲节拍规整,旋律优美而深情,具有鲜明的叙事性特点。歌曲既统一,又有对比变化。歌腔中短小的间奏起着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使旋律连贯流畅,给人以倍觉亲切之感。尤其是每段中的称谓词“红军啊”形成的歌腔,是对亲人红军激动而深情的呼唤,把军民百感交加、千言万语难以言尽的深情厚意,表达得感人肺腑、催人泪下,仿佛把我们带到那艰苦卓绝的斗争岁月中。

4、欣赏《四渡赤水出奇兵》

选自长征组歌《红军不怕远征难》,是 1965年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三十周年而创作的。由萧华作词,晨耕、唐诃、生茂、遇秋作曲。同年“八一”建军节由北京军区政治部战友歌舞团首演于北京。作品生动地描绘了伟大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壮阔景象,塑造了中国工农红军的光辉形象。这部宏伟壮丽的英雄史诗,展示出长征途中的十个画面,由十首(部)歌曲组成:《告别》《突破封锁线》《遵义会议放光辉》《四渡赤水出奇兵》《飞越大渡河》《过雪山草地》《到吴起镇》《祝捷》《报喜》《大会师》。

《四渡赤水出奇兵》这首歌曲采用了云南民歌的音调,并以复乐段两段体的结构写成。它描写了红军在毛主席的指挥下,四次渡过赤水打击敌人的情况。第一部分,曲调欢快、亲切,描写穷苦老百姓为途经横断山的红军送水解渴,军民鱼水一家亲的生动景象。第二部分是描写红军声东击西,穿插迂回于敌人重兵周旋的情景,歌颂了毛主席的军事思想。

5、欣赏《游击队歌》

“九一八”事变后, 1937年作曲家贺绿汀深入前线,在山西临汾八路军办事处创作了本曲,并将它献给八路军全体将士。这是一首进行曲风格的群众歌曲。曲调轻快,流畅生动,好似小军鼓演奏的节奏型极富于弹性,并贯穿始终。通过鲜明的音乐语言的刻画,形象地反映了处在敌后艰苦环境中的游击战士机智灵活的作风、昂扬的斗志和革命的自豪感。该曲结构为再现的二部曲式。基本音型反复出现,音乐语言凝练、简约、,好学易唱,一直为群众喜爱。

6、音乐活动《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七律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选自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由沈亚威作曲,是一首比较典型的混声四部合唱,它表现了革命形势的转折和反动统治的覆来。它曲调宽广舒展、气势磅礴恢弘,具有强大的动力感,给人以极大震撼。因为歌词以律诗写成,所以作曲家采用了每一句都完整重复的手法,这种手法在民间称为“句句双”。

这首合唱曲在众多的为毛泽东诗词谱曲的歌曲中是较为成功的一首,并受到广大群众的好评,是专业与业余合唱团体经常演唱的保留曲目。

7、欣赏《英雄赞歌》

《英雄赞歌》是故事片《英雄儿女》的插曲,作于 1958年,在这部影片中描写了一位志愿军班长,在抗美援朝的战斗中,为保卫阵地,孤身与敌人殊死博斗,最后拉响爆破筒和敌人同归于尽、壮烈牺牲的故事。以这位英雄的事迹为题材而创作的这首插曲,鼓舞着战士们前赴后继、狠狠地打击敌人。歌曲采用了领唱与合唱的演唱形式,是一首弘扬爱国主义的优秀歌曲。

歌曲为二段体结构,两段的节奏对比鲜明。旋律走向的多次大跳使其情绪更加激昂明朗,副歌主题庄严宽阔。

8、欣赏《再见吧,妈妈》

这首作于 1979年的抒情歌曲,抒发了战士对母亲、对祖国热爱的感情,表现了战士为报效祖国、视死如归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节奏有如远方的召唤,又仿佛战士起伏的心潮。三拍子在弱音上起唱,使歌曲既深情又有一种乐观、跳跃的律动美。

9、唱歌《当兵的人》

这是一首极具阳刚之气的进行曲,作于 1994年,B大调,两段体。词曲作者均为北京军区部队文艺工作者。音乐简练上口,第一句“咱当兵的人”以先声夺人的气势唱出了军威,被人们誉为“真正军人的歌”。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网站备案编号:苏ICP备08000963号
版权申明:本站文章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留言说明,我们收到后立即删除或添加版权,QQ:3999112
建议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