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反思点评 > 初中音乐反思 >

怎样让歌唱教学中的“歌声美”落到实处――记一次印象深刻的教研经历

作者:林彤   来源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发布时间:2018-01-17   点击:

  案例思考:


  ①如何指导学生用美的声音表现音乐


  ②具体哪些措施的运用较好


  案例背景:


  一、时间:5月16日


  二、活动地点:苍南灵溪六小


  三、活动内容:开展音乐教学有效性专题研讨


  四、参加人员:苍南县中小学音乐教师、苍南县“音乐共同体”成员


  案例描述:


  为了探究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深入体验音乐新课程教学理念。苍南县音乐教研室特举行了“中小学音乐教学有效性研究”研讨会,参加“中小学音乐教学有效性研究”研讨会的老师有四十几人,本次活动一反平时先开课后研究的模式,以集体讨论的形式研讨教研话题,提出问题,让老师不断发言,让老师提出很多新的见地,集中经验和解决方法。这在以往的教研活动中是没有的。


  本次教研的主要特点是:


  ①不开课,集体讨论教学方法和教学见地


  ②研讨专题多,达20个专题,针对音乐教学中所遇到的普遍性问题和特殊性难题


  ③时间短,研讨的话题多,使很多老师畅所欲言,既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又听到同伴的不同的心声,可以说这是一个取长补短,同伴互助的盛会。


  本次研讨的专题多个,本人以音乐教学中的演唱教学为例,主要集中在以下探讨:


  ①如何指导学生用美的声音表现音乐


  ②具体哪些措施的运用较好


  当我们讨论到“怎样指导学生用美的声音表现音乐”时,来自龙港的郑老师首先发了言。


  郑老师:当我们教学生唱歌时,首先要让学生明白什么样的声音是美的,我认为要让学生发出美妙的声音很重要。


  教研员黄老师:郑老师的课我听过,在她的课中我每每被学生的优美的声音所感染。以前我以为她上的是自己的班级,学生当然会配合好些。但后来我听了几次她借班上的课。同样,学生的声音还是那么纯美,我不禁非常佩服她。希望她毫无保留的给我们传授一些经验。


  郑老师:经验我不敢当,我还年轻,这只是我的一些体会我认为优美的声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评价:


  ①最纯净的声音:纯净的声音是没有杂质的,那么也是柔和的,在这里我首先要求学生轻声唱。


  ②起音很重要:有了好的起音,才有后来的好的音色。


  ③发声的位置:要用高位置发高、中、低音,这样既能使全班的音色变得统一,同时也很好唱高音。


  龙港的王老师也作了补充:


  所谓的轻声唱要把握好“度”即声音的本色要亮出来,但音量要有控制,即不能太大也不能小到听不见。


  谢老师:我来补充几句,这里要求的轻声唱,音量的控制也很重要。这里就存在一个把握声音大小的“度”的问题,本身的声音要亮出来,同时又要轻声唱,要有呼吸的支点才能控制的音量。


  灵溪的林老师也发表了意见:呼吸也很关键,声音没有了呼吸支点,那便苍白无力,也是美妙发音的基础。要让学生感受到歌唱时腰后背等部位的紧张感,这就是呼吸的支点。


  各位老师不断补充,以钱库的董老师为代表,她指出来要体现声音美,首先要让学生理解音乐美,感受到音乐之美,如要赞美雪花,可以在老师的启发下,可以让学生先体验到“飘扬的雪花”的形象,这就是让学生体验意境美,这样有利于启发学生用美丽的声音去表现要表达的情感,即情感表达是表现声音美的关键。


  巴曹的陈老师他认为,同一个人可以呈现不同的声音。他说:“人声的可塑性很强,没有统一的标准,音色力度等等而都可以发声不同的变化,音色有浓淡、明暗的变化,加上力度的轻重,抑扬顿挫的变化,可以使人的音色发生完全不同音色。”但陈老师的观点马上遭到其他老师的反对。


  灵溪的张老师认为:声音虽然可以因为力度、情绪的不同有所变化,但对歌唱声音的总体要求是不变的。因此,不可能发声根本性的改变,正如一个小孩的声音不可能为成一个老头的声音,如果真有了这种变化,肯定是运用了不同的发声方法。


  金乡的杨老师也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他说:“我反对陈老师的观点,从小孩的身心发展的长远利益来看,小孩子用不同的声色去模仿不同的声音,实际上是不适合的,我的观点还是建议学生用自然的声音用上气息和发声位置去温和地体现声音之美感。某些摇滚的,特有特色的原声派唱法,不适合大部分学生去模仿。”


  ……


  小节:


  对今天提出的问题:


  ①如何指导学生用美的声音表现音乐


  ②具体哪些措施的运用较好


  综合起来今天表达的观点主要有三:


  观点一:要用好的音色,在技巧上进行训练。大多数老师表示赞同。


  观点二:要根据内容归类,即音乐情绪的情感表达也很很需要,感受到美的表现美。也得到了大多数老师的肯定。


  观点三:不同的歌曲用不同的声音,没有固定的标准。这个观点受到部分老师的反驳。


  可以说某些发言的老师甚至把具体做法说得很到位,比如说,当说到用要有正确的起音时,用以练习用ao母音发声一步到位,同时要收得紧,说到声音唱高位置时,需要用那些的发声练习,等等等等,但综上所述,我把自己和各位老师的对声音质量的理解,用一种表格的形式例出来,如下图表示:

正确优美的声音

不正确不优美的声音

A声音的音质

纯净的声音(有正确的起音)

不纯净的声音(无正确的起音)

1、清澈干净而不浑浊的声音

2、优美而轻快

3、从口腔前方发出的声波

1、声音不干净,听起来嘶哑尖锐刺耳

2、粗杂喊叫的声音

3、无方向感,随口大声或小声唱

B声音的气息支撑

有气息支撑

无气息支撑

1、能控制音量

2、有气息支点,自然而又放松

1、音量无法控制

2、无气息控制,声音不自然,有时要挤着唱

C发音的位置

高位置

低位置

1、高中低音音色较统一

2、能解决的好高音

1、中低音大喊大叫,到了高音叫不出来,或没有了音高

2、没法唱高音

另:情感的表达对演唱效果发挥作用,但对优美声音的本身不起决定性作用,

但对演唱的完整性和完美性有很大影响,因此也是很重要的。

  从上面的表格可以看出,让学生发出美妙的声音,它是需要完成一定的指标,才能有此优美的声音,那么这个优美的声音需要老师用心去听,让学生用心去听和感受,才能慢慢领悟,这是一个实践的过程,也是师生互动的过程,只有不停的实践,不停地聆听,不停的发现和肯定,才能让学生真正保持以一种正确的发声习惯,美好的声音现出来,而做为一个老师,只有不断地培养学生的感知才能真正达到教学目的,这也同样适合在歌唱教学中。在过去的教学中,我只注重教师的声音的理解,而忽视学生对声音音质的感知,而歌唱发声的真正主体是学生。即怎样让“歌声美”落到实处,这才是真正要解决的问题。


  在最近的几次教学中,我除了要求学生达到这个指标外,还让学生聆听为什么达到这个指标后声音才好听,这就是唱歌的学问,这样,学生对歌唱的兴趣已越来越浓厚。这正如人们所说的“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可能得益。”我也惊讶的发现,在我的课堂上学生的声音也越来越美了。


  反思与研究:


  1、教师的自身问题:


  对教师自身修养的要求:这次的教研会开得非常成功,本人真是受益匪浅,这次的教研活动,对老师指出了更高的要求,音乐的审美情趣渗透到音乐教学的每一个角落,那么做为一个教师也更要加强自身的要求修养,严于要求自己,正确启发辅导学生,声乐教学只是音乐教学的一个侧面,只为一面,对音乐老师的要求:一是加强声乐的基本功,要做到要纷呈学生一杯水,自己仅一桶水是不够的,自己应该是川流不息的河流。而学生只是在这个河流中及时汲取养分的小鱼,鱼儿长得快不快,那就看这条河流的养分足不足,而怎样才能使鱼儿长得快,就靠河流老师的努力了,这个道理不仅适用于声乐教学,遇时也适用于音乐教育的各个领域。


  2、教学方法的运用问题


  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这似乎是老生常谈,但教学上永远没有过时的观点,只有不断地推陈出新。每个学生都有自然表现的欲望,而音乐恰好能满足他们的欲望,教师要创设有利学生主动性,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的实践,不停地对比,培养学生对美的声音的感知,同时在学生知道在何种情况下能发出美的声音,不停地对比、感受。最后当学生听到美的声音后,对自己有了肯定,这样即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这样学生即能发出美妙的发音,同时又能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得到美的熏陶,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和综合能力的提高。


  问过很多的音乐老师,怎样用美的声音去唱好歌,回答几乎大同小异,即用美的声音,高位置,要有气息支撑,可学生的声音还不够的理想时,老师们有没有想过这是为什么,这不是老师没有领悟到是因为学生没有真正意识到这点,也就是说,仅仅老师发现声音的美好是不够的,只有当学生发现自己发出的声音是美妙的,那么他们发出的声音就会是美妙的,这是关键。


  人们认为,音乐老师的责任,就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而一节成功的歌曲教学课,更是学生审美过程的集中表现,当学生聆听歌曲之后,那么发现歌曲的美感,产生了用美的声音去表现音乐,因此,这是一个感知美――体验美――理解美――创造美的最直接最不需要拐弯抹角的过程,这个过程教师怎样发挥主导作用,怎样让学生发挥他的主体作用,这非常重要,决不是一句空话,让学生发现自己和同伴什么样的声音是美的,怎样做才能做到发出优美的声音,做了以后怎样养成习惯,这才能真正做到并保持用优美的声音唱歌,这个审美的过程对学生都是非常重要的,乃至学习音乐的其他知识也是非常重要的。


  华东师范大学的叶澜教授讲过这样的话:“一位教师写一辈子的教案他可能永远也成不了名师,如果一位教师坚持写三年的教学反思,他将有可能成为名师。”所以在教学上除了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还要加强自身的教学素养,做到学与教的有机结合,不断补充新的专业知识,新的教学理念,从而不断解决教学上遇到的新的难题。


  这就是这次教研会留给我的深刻的思考。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网站备案编号:苏ICP备08000963号
版权申明:本站文章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留言说明,我们收到后立即删除或添加版权,QQ:3999112
建议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