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课改专题 > 高中音乐课改 >

新课程背景下的音乐教学探索

作者:   来源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发布时间:2018-01-18   点击:

摘自:《大家网》

[摘要]:在新的教育形势下,在新课程背景下,音乐教学如何大面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从而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对每一位音乐教师来说,是难得的机遇和挑战。本文从音乐课程的性质、作用和目标出发,阐述了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上的一些做法。

[关键词]:新课程音乐教学;教学效率

2004年秋季,山东、广东、海南、宁夏作为我国第一批课程改革实验区的四个省区,进行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时至今日,已基本完成了两个轮次的实验工作。在新的教育形势下,在新课程背景下,音乐教学如何大面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从而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对每一位音乐教师来说,是难得的机遇和挑战。在贯彻新课标,实施新教材教学的过程中,我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采取了以下一些措施。

一、明确音乐课程的性质、作用和目标

1.音乐课程的性质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中,明确了音乐课程的性质:普通高中音乐课程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音乐或艺术课程相衔接,是高中阶段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必修课程。

2.音乐课程的作用

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人类通过特定的音响结构实现思想和感情表现与交流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形式,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音乐与生活具有广泛密切的联系,对人的全面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在当今科学技术和经济迅猛发展的时代,音乐教育在促进人的发展和推动社会进步方面,更加显示出它所具有的独特的功能和作用。对于促进学生全面的、有个性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3.音乐课程的目标

音乐课程的目标是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音乐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达成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上的三维教学目标。

课程的性质明确了音乐为必修课程,这就要求学校不论是高一还是高三,都要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开设音乐课。从音乐课的作用和目标上,我们也能体验出音乐课的重要性。因此,多年来,我校在高一和高二开设《课程标准》中六个选修模块中的音乐鉴赏。由于山东省高考实行“3+X+1”模式,“3”指语文、数学、英语;“X”为文、理综合(文科综合包括政治、地理、历史三个学科,理科综合包括物理、化学、生物三个学科);“1”为基本能力,包括六个学习领域中的13个学科,共计60分,是所有考生的必考科目。所以,在高三除专业生开设专业课外,所有考生还开设音乐基础知识课。课程的开设,使学生掌握了基础的音乐知识,通过聆听和感受音乐及对音乐历史与文化的学习,培养了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评价、判断能力,增进了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也为高考打下了坚实的音乐知识方面的基础,基本达成了《课程标准》中的音乐三维目标。

二、讲究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效果

匈牙利音乐教育家柯达伊在发明“柯达伊教学法”之前,就有一个充分而肯定的观点:每一个儿童都有接受音乐教育的权利。音乐教师必须本着教好每一位学生的态度,带领全体同学主动探索音乐的奥妙,教师就是要努力制造出理解音乐的土壤,并精心地去浇灌,就能种下花籽并开出期望的花。因此,必须讲究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效果。我们的做法是:

1.科学安排听、唱、论、评

新课程背景下的音乐鉴赏教学,实质上就是指导学生感受和鉴赏音乐,感受与鉴赏是重要的音乐学习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良好的音乐感受能力与鉴赏能力的形成,对于丰富情感,提高文化素养,增进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教学中,教师应激发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使学生养成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逐步积累鉴赏音乐的经验,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有独到的感受与见解,帮助学生建立起音乐与人生的密切联系,为终身学习和享受音乐奠定基础。在这方面,我采用了以“听、唱、论、评”为核心的音乐欣赏教学方法

(1)聆听享受音乐。“听”就是聆听音乐,进入音乐的意境去享受音乐。听音乐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能听出音乐中的不同音乐要素,并把不同要素联系起来,能够选择地听,能指认出听过的音乐,能对音乐进行比较、能划分段落等;能听辨主题,熟记主题,能听辨音乐形式,从简单的拍子到复杂一些的曲式结构。让学生掌握一种在其它课程中所学不到的感受事物的方式,从而也是一种表达自己的方式,这就是“听”音乐。(2)演唱熟悉音乐。“唱”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以演唱、演奏或其它活动方式参与音乐欣赏,可使学生下意识地从听觉上注意音乐,熟悉音乐。可演唱主题,把握了整个作品的主脉,积累音乐词汇,在欣赏过程跟随主题展开思维,辨别出主题的再现及发展;也可演唱节奏让欣赏者与音乐融为一体。

(3)讨论感知音乐。“论”在音乐欣赏的整个教学过程中,留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去倾听音乐,去感知体验音乐,感受自我,同时也要给学生留有想象的空间。分析各种欣赏作品中音乐基本要素的运用。如有关节拍、节奏、调性、音程和弦及和声进行的基本原理的知识。能根据听到的音乐,说出自己的感受。通过课堂讨论,形成正确而又具有自身个性的美学观,等等。

(4)评价鉴赏音乐。“评”即对学生的音乐欣赏学习进行评价。这是音乐欣赏的最核心内容。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掌握和运用一定的衡量标准去解释音乐作品和表演,或分析它的某一方面好与不好的理由,带着问题判断、评论,有创造性地重新塑造、感受艺术作品。这样不仅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还会增强其音乐评论意识,从而具备一定的评析技巧,以达到对音乐美的充分欣赏。

2.重视互动教学,创造性地学习

在一节音乐课中,假如都是教师在讲、在唱、在跳、在演,那么,教师的表演再精彩,学生也始终处于“被动状态”,这将非常不利于学生的发展。音乐教学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美的过程。我们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中,很重视这一方面,强调了音乐教学中的师生互动。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为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交流互动关系。比如,在《京剧欣赏》一课中,以师生互动的形式就取得了良好效果。在师生互动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艺术实践,使学生在实践中不知不觉地理解音乐知识的内涵。教师也从学生身上吸取了改进教学的元素。音乐教学的魅力应该是在于----学生在音乐活动中发现美,感知美,创造美,体验美,让学生在艺术的氛围当中获得审美愉悦,做到以美感人,以美育人。

3.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因材施教

课堂教学是学校音乐教育的主要渠道,学生音乐能力有着客观差异,我们对所有学生都给予普遍关怀和鼓励,使他们充满自信地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学校每年在5月举办“红五月歌咏比赛”,在元旦举行“元旦文艺汇演”,高三毕业生在毕业前夕举行“专业展示”等活动。每次活动学生都踊跃参与,并自编、自导、自演节目。很多作品在省、市级比赛中获得一、二等奖。另外,学校对音乐特长生指定专业教师分乐理、视唱练耳、声乐、舞蹈、器乐等方面进行高考前的辅导。2004年以来,我校每年都有近百名的特长生被各大音乐院校录取。2007年,刘慧凝以播音主持特长被清华大学录取;今年我校孙潇潇同学(小提琴特长)又获得清华大学降60分录取的资格。

4.合理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多媒体由于视听结合,形象性强,信息容量大,资源丰富,给我们的音乐课提供了鲜明的感知形象。如在欣赏陕西民歌《走西口》时,那优美高亢的曲调,深沉真挚的情感和浓郁的地方色彩等,只是凭听,还不能深刻理解其意境,看到黄土高原,再听听这首歌,就会觉得离开了这样的环境是很难理解歌曲精髓的。

多媒体固然好,但是,过分依赖多媒体,会失去与学生更多交流的机会,一不小心,就变成了“电影课”。经常看到老师鼠标轻轻一点,伴奏有了,范唱有了,动作也不需要做了,更不要板书了。我们始终坚信:老师的琴声,歌声,语言、动作、规范漂亮的板书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将音乐的美传达给学生。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合理利用多媒体,使学生在音乐课中欣赏美,感受美。

5.注重教学的趣味性和创造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引起和维持注意的重要因素。对感兴趣的事物,人们总会主动愉快地探究它,使活动过程和认识过程不是一种负担。没有兴趣作基础,传授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就难以完成。正因为兴趣有这么重要的作用,教师在上课时应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让学生时时保持对音乐学习的积极心态和愉悦体验,体会到“学海无涯‘乐’作舟”。

总之,音乐教育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刻不容缓。现代教育越来越需要生动活泼,生气勃勃,充满创造性和娱乐性的教育形式。越来越需要将音乐教育引入德、智、体、劳教育之中,来完成对学生人格的塑造。重视音乐教育,是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得到充分、自由全面发展的关键。是实现教育现代化,培养跨世纪建设人才的关键。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音乐教育;需要进一步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效率,从而为素质教育的实施和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10.

[2]中国音乐教育.浙江省音乐家协会杂志社,2004.

[3]中国音乐教育.浙江省音乐家协会杂志社,2007.

[4]音乐欣赏手册.上**艺出版社.

[5]李剑琴.信息化教学环境中音乐教学的研究.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网站备案编号:苏ICP备08000963号
版权申明:本站文章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留言说明,我们收到后立即删除或添加版权,QQ:3999112
建议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