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课改专题 > 高中音乐课改 >

“小团体教学”在高中音乐特长征培养中的应用与研究实验报告

作者:   来源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发布时间:2018-01-18   点击:

摘自:《海盐高级中学》

1 、问题的提出

新一轮的音乐课程标准提出:普通高中音乐课程在提高全体学生音乐素养的同时,还要为具有音乐特长,对音乐有特殊爱好的学生提供个性发展的机会和空间,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要。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要注意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毋庸置疑,教师在新课程的过程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新的课程内容要靠教师去实施,新的课程标准要靠教师要实现,新的教学方法和规律要靠教师去探索。所以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教学行为等都要发生很大转变,教师应进行必要的角色调试以适应教育课程改革的大潮。

音乐特长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教学群体,在高中期间要进行声乐钢琴、视唱练耳三门专业课的学习。这三门均是实践性非常强的课,钢琴声乐一直以来都沿袭专业院校“一对一”的个别教学模式,应该说这种教学模式有着,教学目标明确、教学针对性强的优点。教师可以针对学生不同的嗓音条件、气息共鸣、演奏程度、艺术表现等方面的问题,讲解示范技术难点,因材施教,精雕细刻,是一种精英化的教学方式。然而,我们在实际的教学中也感觉到它的不足,即:课时量大,学生与学生之间缺乏交流,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尤其目前高师音乐教育事业迅猛发展,普通高中报考高师音乐专业的人数明显增多,这样学生多、教师少的矛盾日益突出。如果还是全部实行个别教学,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无法顾及所有的学生而影响教学效果,甚至完不成教学任务。迫切需要寻求一种既能为教师减量,又能提高教学效果的新的专业课教学模式来进行补充,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快速掌握和提高声乐演唱与钢琴演奏的能力,创出一条多出人才,快出人才的路子,从根本上建立一种新的高中音乐特长生培养模式。为此我们提出了在音乐特长生的培养中实行“小团体教学”的教学模式。

所谓“小团体”是指在班级内组成的各种形式的同伴团体,它可以是由教师组织划分的固定的小组,也可以是由学生自觉或不自觉地结成的学习小组。组织实施“小团体”教学,就是指在课堂上或在课外,充分发挥各种同伴团体的作用,使他们在求知方面能够通过互帮互学获取知识,让已经会的学生指导不会的学生。通过这样的教学组织方式,能充分开发和利用教学中的人力资源,拓展课堂教学的外延,为教学系统注入新的活力,把教学建立在更加广阔的交流背景之上,这对于我们正确地认识教学的本质,减轻教师的负担,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度,增进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

2 、理论思考

2.1 当代著名的团体动力学家和社会心理学家阿尔文 . 赞德的团体动力学理论认为,将个体放在团体中学习生活,有助于个体的成长,特别是团体驱动力是促进个体内在驱力发展的关键因素。一个团体如果有一种明确的成功标准,那么这个团体就能够更好的发挥作用,这种标准也即团体目标,它可以帮助团体成员明确自己的学习任务,学习进度,增加学习中的相互合作与交流。恰当的目标将决定一个团体发展的水平,团体成员的学习动机并非仅仅倾向自己个人的学习进步,而且还倾向于团体中每个成员的进步及团体集体获得的成功。在开展“小团体教学”中,针对每个团体成员的不同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与教学进度,让团体中每个成员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与该达到的近期目标与长期目标。

2.2 合作学习认为:教学是一种交往,是一种信息互动,这种互动包括师生、生生之间多边的互动关系。生生互动是教学系统中尚待进一步开发的宝贵人力资源,是教学活动成功的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实际上,教师的一切课堂行为,都是发生在学生与同伴群体关系的环境之中的。在课堂上,学生之间的关系比任何其他因素对学生学习的成绩、社会化和发展的影响都更强有力。但课堂上同伴相互作用的重要性往往被忽视,传统的教学中,教师通常十分重视学生专业技能的掌握情况,而忽略对学生人际交互能力的培养。在实施“小团体教学”的课堂中,更多的是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彼此争论、互教互学、共同探究,充分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助来促进学生的学习。在这种既充满温情和友爱,又充满竞争的氛围中,每个同学都有大量的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倾听他人的意见。增强了学生的协作能力和团队意识,培养了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扩大了教学系统的外延。

2.3 从优化教学方法的角度考虑

常言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所谓教学有法就是任何教学都必须遵循教学的规律和原则,都必须按一定的教学模式或程序来教。所谓教无定法就是即使同一个老师在讲授不同的教材时,也不可能按一个模式用同一种方法来教,任何教学方法都不能机械照搬。所谓贵在得法是指老师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特点在课堂上灵活地变换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音乐特长生是学校教学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人数不多,一直以来沿用专业院校的一对一的教学模式,但随着高校教育的发展,这个群体在逐渐壮大。开展“小团体”的教学模式,可以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由于是几个人同时上课,每个学生既是“演员”又是“听众”,学生之间通过互相观摩、相互交流,增强音乐学习的信心和热情,可以帮助一些学生克服紧张的心理,做到放松地歌唱与弹奏,对于提高专业技能技巧又是大有裨益的。在过去的专业课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这样的学生;她们自己在独立的小琴房里能够弹奏、演唱地很好,但是在考试或其它场合的时候,却由于心理紧张而使得演奏、演唱水平大打折扣,甚至无法进行下去。这种心理上的毛病可能是因为学生的性格和环境所造成的;如果他们从一开始就在能在“小团体”课的学习环境里进行练习,也许因为习惯的改变会使他们克服这种毛病。“小团体”的教学模式又高效、经济地利用了现有师资条件和教学设施。在学习中学生不仅体会到了自己如何学的,同时也亲眼见到了老师是如何教的过程,观察老师教的过程,其实也是学生自己学习、思考、分析的过程,同时一个人的进步又可以给他人提供清晰的感性认识,从而带动集体的进步,这是个别课所无法比拟的。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老师借课堂这一平台把问题交给大家讨论,让学生互相判断、指出对方歌唱、弹奏中存在的问题,然后教师就学生的分析进行总结与概括,这样学生在学习讨论中既“诊断了病情,又掌握了医治的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把学与教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3 、课题的界定

“小团体教学”它通过创设小组课、团体课、艺术实践课相互结合的团体教学模式来进行授课,作为以往钢琴声乐“一对一”授课形式的有力补充。其目的就在于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助与合作,并以此作为教学活动的动力。

根据学生的自身条件、认知能力、性格特点、知识技能水平,将学生分成一个个学习小组开展教学。在不同的学习阶段,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采用“同质小组”和“异质小组”两种不同的分组方式进行分组。同质小组是将知识水平、能力结构相当的学生编排在一组,异质小组是将不同水平层次的学生进行混合搭配。依据高校音乐专业对人才的要求,开设团体课,使学生在掌握声乐演唱技能与钢琴演奏技能的同时,也掌握一些必备的理论知识。开设艺术实践课,使学生将所学的艺术专业知识与技能付之于实践,锻炼学生的艺术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与合作精神。

因此,我们对本课题的研究作如下界定:“小团体教学”的教学模式作为“一对一”音乐特长生教学模式的有力补充,是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以小组课、团体课、艺术实践课三种不同的教学组织形式开展教学。让学生在自我探究、互教互学、和谐民主的教学环境中掌握专业知识技能,提高艺术实践活动能力,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引领作用,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拓展课堂教学的外延。

4 、课题实施策略

4.1 教师角色和工作方式的转变

4.1.1 教师由传授者转化为指导者、引领者和参与者

“小团体教学,就是要求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引领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传统意义上的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接受式教学将被师生平等对话、互教互学的“学习共同体”所取代。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权威性地作知识的讲解与示范,而是根据教学目标,课堂中师生共同发现问题、讨论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这过程似乎比较简单,其实,这样的音乐教学已变成了一种开放的、动态的、发展的、富有个性化的过程。这种创造过程使得教师不再只是传授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个人的知识、思维也被激活,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的比重大大增加,师生关系的亲和性也随之增加,使教师长期以来高高在上“传道、授业、解惑”的地位发生变化,从知识的传道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参与者。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是积极地观察,观察学生学习时的动态,认真地听,设身处地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随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情况,考虑下一步如何指导学生学习;二是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课堂教学中通过的心理暗示,口头赞赏,积极评价,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和精神的鼓舞,使学生形成积极的课堂情绪;三是教师要不断地学习和更新知识,以从容地解答学生的提问。

4.1.2 教师工作方式的转变

多年以来学校对音乐教师的评价是:歌唱得怎样,琴弹得如何,极少关注音乐教师的课堂教学和教师科研水平的提高。这样一来导致教师疏忽于对自身学科知识的优化,新的课程内容要靠教师去实施,新的课程标准要靠教师去实现,这就要求我们音乐教师不能将自己禁锢在音乐这一门学科壁垒之中,而是要优化自身的知识结构,更多的去关注教育学、心理学、美学等其他学科,因为这种单一的知识结构,将远远不能适应在音乐特长生培养中实行“小团体教学”的音乐教学实践的需要。

4.2 调整完善学期教学计划

科学合理的计划是课堂教学的指导性文件,也是我们优化课堂教学方法的主要依据。学期教学计划、月计划和教学进度的深化及具体化是学生有效进行专业技能训练的有力保障。学期计划的制定能使备课工作更有科学依据,避免盲目性,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例:钢琴教学计划

类别

学期

课时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高一

15

《拜尔钢琴基础教程

小乐曲两首

通过《拜尔》教程的学习,掌握钢琴基础乐理钢琴演奏的基本手形,练习双手协调性。

15

《哈农》、《车尔尼 599 》(部分)

钢琴基础教程》第一册

手指独立能力训练。通过《 599 》教程练习,掌握基本演奏技能。通过《钢琴基础教程》中的乐曲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高二

15

《哈农》、《车尔尼 849 》部分

钢琴基础教程》第二册和第三册的部分乐曲

通过《哈农》和《 849 》加强手指独立能力和流畅演奏能力的训练,《钢琴基础教程》的乐曲演奏练习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15

《哈农》、《车尔尼 299 》部分练习曲、《钢琴基础教程》第三册的部分乐曲

通过《哈农》和《 299 》练习学生的手指独立能力和快速跑动的能力。《钢琴基础教程》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高三

15

《哈农》、《车尔尼 299 》部分

钢琴基础教程》第三册和第四册的部分乐曲。

通过《哈农》和《 299 》练习手指独立能力和快速演奏能力。练习《钢琴基础教程》中的乐曲提高乐曲演奏能力和音乐表现力。

15

《哈农》、《车尔尼 740 》部分

高考考试练习曲和考试乐曲。

通过《哈农》和《 740 》练习手指独立能力和快速演奏能力。练好高考乐曲和练习曲,准备应考。

在学期教学计划的指导下,制定团体周计划与月计划。根据团体成员的学习基础、接受能力、思维反应速度分别制定周计划与月计划。要求团体成员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例:钢琴教学过程中,我们给学生提供周作业和月作业,根据每个团体成员的不同特点,布置一首较长、有一定难度的乐曲,可以用一个月、甚至两个月的时间完成,叫做“月作业”;布置几首篇幅较为短小、解决某个方面的技术要点的练习曲,同时规定必须在一或二周内完成的,称为周作业,另外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再补充增加一些相应的音阶、琶音、和弦等基本技术练习。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团体成员相互监督,共同完成。

这样一方面不会因为一时完不成作业而导致心理负担过重,另一方面也不会影响教学的基本进度,学生学习兴趣的稳定性逐步增强。

例:高二第一学期 9 月份钢琴作业

组别

周次

周作业

月作业

选修作业

基本练习

1

《车尔尼 849 》第 1 、 3 、 6 条

《北风吹》第一周分手摸谱,第二周双手协调配合慢速练,第三周逐步提速弹奏,同时强调音乐表现力。第四周巩固练习到背谱演奏程度。

《纺织歌》

音阶、琶音、哈农指法训练

2

3

《车尔尼 849 》第 8 、 5 、 2 条

4

1

《车尔尼 849 》第 1 、 3 、 6 、 8 条

《共产儿童团歌》第一周分手摸谱,第二周双手协调配合慢速练,第三周逐步提速弹奏,同时强调音乐表现力。第四周巩固练达到背谱演奏程度。

《啊,我的太阳》

音阶、琶音、哈农指法训练

2

3

《车尔尼 849 》第 5 、 2 、 9 、 7 条

4

注:第一小组学生程度相对较差,第二小组学生双手协调能力要强,也比较刻苦。

4.3 进行阶段性教学分组

根据学生的音乐素质(嗓音条件、音高感、节奏感等)、认知反应能力、个性差异,在基础学习阶段,将学生 3--4 人一个学习小组进行“同质分组”。

这样的分组形式,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和要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分层次的施教,使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不断获得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增强学习的信心,最后实现相应的教学目标。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会碰到,有的学生一看、一练就会,而有的学生必须经过反复多次的强化练习才能免强领悟。通过分组以小团体为单位分层分类教学,能保证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由于同一小组内学生演唱、演奏的曲目大致相同,程度基本一样,这也形成了相互观摩的好机会。一位学生弹奏、歌唱时的好坏、乐曲的表现是否达到要求,组内成员都会有非常直观的感受,他们会形成一个很客观的评价,也能够从中学习他人的长处,找出自己的不足。教师也要及时的对每位学生的弹奏做出评价,不只是一味的表扬,找出学生的存在的问题,可以使更多的学生进步。由于每位学生都要在其它同学面前弹奏、演唱,自然会形成一种压力。这种压力感迫使学生课后认真地把作业练好,上课时能把曲子弹得优美、唱得完整。这种环境也使学生增加竞争的意识,促使他们的学习会很自觉。

在专业学习某些阶段,进行“异质分组”,将能力、知识技能水平有差异的学生编组在一起,目的是发挥学生领头羊的作用,让学习主动的学生来带动学习被动的学生,促进整体水平的提高。由其是视唱练耳课教学中,音准概念差的学生在音准强的同学的带领下,调性感也会慢慢地增强。教学中通过相互之间的对比,好的同学更加自信,差的同学找到努力的方向与目标,形成了一股教学的合力。

4.4 改变课堂教学模式

“小团体教学”是根据学生的自身条件、认知能力、性格特点,将学生分成 3--4 人或 5--6 人一个学习小组,在不同的学习阶段,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进行不同的分组形式开展教学。形成一个以小组课、团体课、艺术实践课相互结合的团体教学模式。

4.4.1 小组课

对于刚入学的学生,第一年的任务,主要是打好专业基础。这种授课形式对于初学来说主要解决带有共性的问题。如建立正确的歌唱状态,歌唱呼吸的支持、演奏姿势、手形等。一般以 3~4 人为宜。声乐课分组时应尽量考虑声部相同、程度相近、性别一样。这样有利于教师备课,因材施教。如选择相同的曲目,相同的练习,操作步骤为:集体练声、分别回课、典型指导、个别纠正、相互观摩、相互评议。对存在的共性问题,大家讨论,教师重点讲解、范唱、范奏,举一反三。学生听课观摩、取长补短,既节约时间又能互相学习,扩大了优秀教师的授课面。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了资源共享,对教与学都有促进作用。

4.4.2 团体课

这种授课形式主要是对个别课、小组课的补充,人数可以在 10 人左右。主要是加强乐理声乐演唱、钢琴演奏基础理论的讲授,解决学生知识面过窄的问题。主要内容为乐理基础知识、歌唱生理学、歌唱心理学、声乐基础理论、艺术嗓音保健知识、欣赏中外著名歌唱家和演奏家的录音录像、如何正确读谱及演奏心理学,向学生介绍名家音响资料,推荐优秀书籍,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艺术素质。

4.4.3 艺术实践课

声乐钢琴、舞蹈学科都属于表演艺术,离不开舞台实践,舞台是检验教学效果的最好方法。当学生掌握了基本的演唱和演奏方法、有一定的听辨能力以后,教师创设平台,为学生提供艺术实践的机会。以班级或学校整个艺术班为单位组织演唱、演奏、舞蹈表演等小型晚会,学让可以按自己的特长与同伴自由组合,或以团体小组为单位进行编排节目,充分发挥“小团体”每个成员的特色。节目形式可有钢琴四手联弹、二重唱、小组唱、歌伴舞等,器乐好的同学可以为声乐好同学担任伴奏。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团体成员能够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提高。成立学生艺术团,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在社会的大舞台上充分锻炼和展现自己的艺术才能。这样有利于巩固和运用理论课、技能课中学到的知识、技能、技巧,解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问题。

“小团体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与“一对一”教学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授课形式上。“一对一”的授课形式,一次课只能教授一位学生;“小团体教学”是一位教师在一节课的时间里能够同时指导多位学生的学习;因此,这在解决师资力量不足的矛盾上显示出极大的优越性,减少了课时量,提高了教育教学的效能。传统教学过程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示范、学生模仿,我们教师往往将技术要领得认真又仔细,而事实上当学生在学习某一技术要点之前,还没有一点点的亲身体验,教师的讲解事实上是很浪费时间,因为学生似懂非懂,也无法体验到教师所讲的技术要领。这样的教学模式,也就谈不上高效率的教学。“小团体教学”时,教师在指导学生练习时,先把问题带给学生,让学生相互讨论、共同探究,分析作品的技术重点与难点,特别是有争议的地方要学习如何处理,然后教师再进行点拨、指导示范。

举例:高一音乐特长生有 8 人,声乐课如实行一对一的教学模式,一周有 8 节。以每节课 40 分钟计算,那么每节课教师讲解 20 分钟,学生操作练习 20 分钟。如果实行小团体教学的模式, 4 人一个小团体,相同的教学内容,教师的讲解也只需 20 分钟(很显然可以节省 60 分钟的时间),学生每人的练习还可以保持在 20 分钟。也就是说原来 8 节课的内容,现在我只利用 5 节课的时间就可以完成,而且学生之间可以相互观摩,从其它同学的练习中找出自己的优缺点,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提高了教育教学的效能。

一对一教学

小团体教学

8 个学生的钢琴

人次

授课时间

人次

授课时间

1

40 '

每节课 20 分钟教师讲解分析,学生 20 分钟的学习练习与相互观摩回课。

4 人一组

100 '

教师 20 分钟的讲解分析,学生每人 20 分钟时间的学习练习与相互观摩回课。

1

40 '

1

40 '

1

40 '

1

40 '

4 人一组

100 '

教师 20 分钟的讲解分析,学生每人 20 分钟时间的学习练习与相互观摩回课。

1

40 '

1

40 '

1

40 '

总课时数

8 节

320 '

5 节

200 '

节约课时数

3 节

4.5 创设艺术实践机会

音乐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明确指出:高中音乐教育要重视学生的音乐实践,增强创造意识。在音乐艺术实践活动中,增强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团队意识与合作精神。

钢琴声乐、舞蹈都属于表演艺术,离不开舞台实践。舞台是检验课堂教学效果的最好方法。当学生掌握了基本的演唱理论和演奏方法、有一定的听辨能力后,加强艺术实践活动有利于巩固和运用理论课、技能课中学到的知识、技巧,解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问题。“小团体”的课堂教学模式为学生创设了更多的艺术实践机会,通过组织“班级音乐会”、“阶段性教学测试”、“校园文化艺术节”、“跨学校的艺术交流”等活动,学生团体组为单位进行节目编排或艺术观摩。通过活动的积极参与、亲身实践,他们学会相互讨论、相互切磋、相互合作、互帮互助、取长补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能力,学会共同分享成功的快乐,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能力也得到锻炼。

一年来学生以小团体为单位参加了许多艺术实践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时间

艺术实践活动形式

艺术实践活动内容

参加人数

效果

2004.9.10

县教育系统庆祝第 20 个教师节大型广场文艺演出 ---- 《师魂》

舞蹈《如火的青春》

6 人

很好

2004.12

学校第三届校园文化艺术节

男声小合唱《阿拉木汗》

8 人

很好

女声合唱《美丽的梦神》

《白龙马》

28 人

很好

独唱《寂寞的季节》

自己同学担任钢琴伴奏

2 人

很好

舞蹈《东方红》

23 人

很好

2005.4

参加社区文艺表演

男声小组唱《东风破》

3 人

很好

2005.1

高一、高二期末阶段性测试

钢琴独奏、声乐独唱、

视唱练耳

高一高二

音乐特长学生

学生得到锻炼

2005.3

高三高考模拟测试

高一、高二同学观摩

钢琴独奏、声乐独唱、

视唱练耳

全体音乐

特长学生

很成功

2005.4

出访韩国

表演唱《唱脸谱》

15 人

很好

女声二重唱《因为是女子》

2 人

很好

2005.6

高一、高二期末阶段性测试

钢琴独奏、声乐独唱、

视唱练耳

高一高二

音乐特长学生

学生进步较快

2005.7

庆“八一”与海训

部队官兵联欢

声乐、舞蹈节目

8 人

很成功

2005.8

万名学生进社区活动

女声合唱

12 人

较好

2005.8

参加县第九届校文化艺术节

合唱《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四声部无伴奏合唱

《踏雪寻梅》

全体音乐

特长生

县一等奖

舞蹈《红扇》

舞蹈特长生

县一等奖

4.6. 阶段反馈,完善计划

在一个阶段教学计划的实施后,总结并反馈。课题组成员针对存在的问题,共同研究、分析原因,找出问题的所在,解决问题;同时对在研究过程中所取得的成功经验不断加以总结,完善周课时计划、月计划和学期教学计划

5. 课题实施成果

5.1 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一对一”的教学模式教师在一次授课中只能教一位学生,假设一位专业教师带 10 个初学钢琴学生的钢琴课,同样的教学内容教师要重复 10 遍,教学效率极低,课堂教学形式比较单一。开展“小团体教学”,可以将 3~4 个同学编成一个学习小组,教师在教学时,要讲授的知识点只需讲一次,省下时间把问题带给学生,让学生相互讨论、共同探究,分析作品的技术重点与难点,然后教师再进行点拨、示范、指导,再指出每个同学所存的优缺点,这其中有的是共性问题,有的是个别问题。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注意教师的实际示范行为,加强了理论讲解与内容的分析,又注意到了学生学习的方式,使学生明确了练习的重难点与练习的方法,培养了学生学习的能力和习惯。很显然可以节省教师讲授时间,同时学生之间可以进行相互交流、共同探讨。整个教学过程是一个互动的过程,由师生的双边活动,变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边活动,同时提高了学生自主探究、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学法与教法的统一。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传统课堂上许多原先由教师完成的工作现在就可以由学生来完成,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了学生的内在潜能和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学生把学习当作乐事,进入学会到会学和乐学的境地。形成教学的良性循环,大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团体动学的理论告诉我们,将个体放在团体中学习生活,有助于个体的成长。特别是团体驱动力是促进个体内在驱力发展的关键因素。当然团体的驱动目标给学生带来一定的压力,但这种适度的压力会促使个体变为内在的学习动机。强烈的学动机会推动学生去努力学习,达到团体成员应该达到的目标,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和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在小团体的课堂环境中进行学习,,在同学面前唱、奏的机会明显增多,慢慢克服原来一上台就容易紧张的心理症状。解决了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难以解决的问题,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了团体的整体水平。 2004 届与 2005 届学生的专业比较如下:

声乐

钢琴

视唱练耳

总分(平均分)

2004 届

60 . 3

47 . 3

79

61

2005 届

69

57 . 6

80 . 4

68

5.2 拓展了课堂教学的外延

在专业课教学中,我们会经常发现学生的学习很被动,过分依赖老师的教学。例如:有的学生在学习声乐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每周一歌”的现象。何为“每周一歌”?就是学生只在每周一节的声乐课上开一下嗓子,在教师的钢琴伴奏下进行发声练习和歌曲演唱,在课外自己就很少练习,声称边弹边唱能力达不到。

开展“小团体”的教学模式,在课外,可以让学生按小组的形式相互进行练习,充分发挥各种同伴团体的作用,相互交流、彼此争论、互教互学、共同探究,会的学生指导不会的学生。因为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的知识、要点,小组成员之间都彼此清楚,在练习的过程中相互之间能够进行监听,并及时纠正错误。教师在下一节课中只要根据学生在练习中出现的问题再进行点拨、分析、指导,指出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在以后的练习中应该注意的方面,布置新的作业,逐渐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平,变一人为师为众人皆师,充分开发和利用教学中的人力资源,拓展了课堂教学的外延。

5.3 培养了学生的艺术实践能力

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音乐教育是一种艺术,而艺术本身就是一种实践活动。注重艺术实践就是强调锻炼,这种艺术锻炼和实践,对于高中音乐特长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也是提高音乐专业教学水平,检验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在这个活动过程中由于是学生自主参与艺术实践,积极性高涨,思维也极为活跃,最大限度地发掘、展示自我。人人都有自我表现的机会和条件,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大大地肯定与提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为活动是团体性,团体成员之间的思维碰撞,激发的火花成为创造的又一源泉,从而学生的实践活动能力得到了极大的开发。通过实艺术实践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锻炼他们的艺术表演能力和应考能力,为以后无论是演出还是高考都打下良好基础。

几年来学校的音乐特长的教学质量稳步上升,连续三年音乐特长生的高考升学率达 100% ,专业成绩名列全省前茅。 2004 年 11 位学生中有 5 位同学专业成绩进入全省前 100 名,其中最好的学生名列第 29 名。 2005 年有一位学生考入沈阳音乐院。

学生参加艺术实践活动,成绩斐然,在县第八、第九届校园文化艺术节中,学生的合唱节目和舞蹈节目连续两年拿了两个金奖。艺术团成员参加各类社区演出、与韩国天安北一高中的艺术交流及各级各类的比赛活动中,表现突出,成绩优异。艺术教学已成为我校的特色教学、品牌教学。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网站备案编号:苏ICP备08000963号
版权申明:本站文章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留言说明,我们收到后立即删除或添加版权,QQ:3999112
建议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