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与中小学音乐课堂有效融通的路径探究
(三)善于运用现代教学手段
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是教师运用黑板板书、钢琴伴奏与学生进行互动,这一模式的优点是教师与学生的互动给学生留有空间,教师引领较为突出,缺点是模式单一、枯燥乏味,学生容易注意力不集中,学生的积极性很难调动起来。随着数字化时代的急速发展,教师不仅可以依靠传统音乐课堂模式教学,还可以采用现代教学手段,制作精美的幻灯片,运用投影仪、希沃白板等设备教学。现代教学手段的优点是在继承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将许多资源可视化,而不仅仅依靠听觉,形声并茂,学生也容易被吸引到课堂当中,进而激发学生对音乐课堂的兴趣。
但教师也不能一味地追求现代教学手段,这就要求在课程思政教学中应当将现代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既能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体验音乐,也不会让课堂变得枯燥乏味,从而提高音乐课程思政的质量。教师要善于利用多媒体资源展示相关的音乐视频、图片、动画等,增强直观感受和情境营造。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虚拟现实技术也逐渐普及,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借助虚拟技术,将作曲家、音乐家“请”进课堂,让学生沉浸式感受音乐所带来的无穷魅力。
(四)提升教师的思政素养与教学能力
在学校中,教师是学生的榜样,教师起引领示范作用,教师的品德和行为对学生具有重要影响,所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也是十分重要的,要培养高尚的师德师风,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以良好的榜样力量引导学生。音乐教师要不断深化对思政教育的认识,理解课程思政的重要意义和目标,明确音乐教育在思政教育中的作用和价值,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音乐教学中。通过不断地教学研究,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反思教学实践,总结经验教训,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不仅学生要重视实践,教师也应当重视实践。音乐教师要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深入了解社会需求和实际情况,为教学提供更丰富的素材和案例,更好地实现课程思政的目标。还要与其他学科教师进行交流与合作,拓宽视野,借鉴有益经验,丰富思政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增强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将社会热点和现实问题与音乐教学相结合,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音乐课程贯穿义务教育阶段全程,学生对音乐课程的喜爱程度较高,课程思政的提出也彰显育人功效,必须处理好二者的关系,勿将音乐课变成“历史课”“政治课”。要基于音乐学科独特的魅力,在潜移默化中把思政元素融入课堂,充分发挥音乐这双“无形的手”的力量。学校和教师必须深刻体会其内涵,充分发挥音乐课程的美育浸润功能,不断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张大良.课程思政:新时期立德树人的根本遵循[J].中国高教研究,2021(1):5-9.
[2]刘玉英.“课程思政”背景下的初中音乐教学研究[D].金华:浙江师范大学,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