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课改专题 > 高中音乐课改 >

有效利用高中音乐“拓展与探究”板块的实践研究

作者:   来源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发布时间:2018-01-18   点击:

摘自:《中国期刊网》

在当前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音乐课程的改革也在积极推进,而高中音乐鉴赏教学改革的重要成果之一就是改变了单纯听讲述、听音乐的传统教学模式,成为了与其他音乐实践活动形式诸如歌唱、演奏等活动相结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的新形式。实践证明,这样的鉴赏教学能够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也使他们主动地参与到了音乐审美活动中来,提高了音乐鉴赏教学的效果。

新教材的“拓展与探究”板块是高中音乐课堂教学的一个补充,是学生巩固每节课程计划目标的延伸学习阶段,也为教师课堂提问及学生作业布置提供了很好的资料。为此,笔者对有效利用高中音乐新教材“拓展与探究”板块内容进行整合。

一、优化版快设计

在高中《音乐鉴赏》的教材中,教学内容是以规范的文本式样固定下来的,为了充分满足学生36学时课堂教学的需要,教材内容往往多于实际的教学需求,同时教材内容又大多是中外民族音乐作品,与学生情趣倾向有所差异,其课后的“拓展与探究”板块内容更是如此。因此如何整合课后“拓展与探究”板块内容对于提升音乐鉴赏课堂效率就显得至关重要。由于高中音乐鉴赏教学是活动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为了有利于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参与音乐鉴赏与评价、音乐创造和表现(包括即兴创造和即兴表演),笔者在教学实践中首先对教材“拓展与探究”板块内容做了认真地分析,再结合学生的音乐兴趣进行精简与整合,把学生较感兴趣的问题类型整理成“课堂参与”和“课后作业”两大类(见附件),并进行重新整合写入计划,在教学中反复修改不断完善,做到了有效利用教材中“拓展与探究”版块的课程实际价值,也进一步提升了高中音乐鉴赏教学的课堂效率。例如教材第一单元《学会聆听》第一节《音乐与人生》的教学目标为:

①引导学生体会音乐与人生的联系,并能够用音乐丰富生活、美化人生;

②初步掌握欣赏音乐的方法,学会运用音乐的要素来聆听音乐;

③了解音乐要素的基本内容及其作用。

本节课后的“拓展与探究”版块共5题,分别是:

①聆听《草原放牧》及《第六(悲怆)交响曲》第四乐章,感受、体验两首乐曲的音乐情感。相比之下,两首乐曲在音乐情绪上有什么不同?它们使你产生了怎样的联想和想像?

②美国作曲家科普兰说:“音乐有意义吗?----对这个问题你能用一些文字来说明它的意义吗?

③比较《草原放牧》、《第六(悲怆)交响曲》第四乐章及《长江之歌》的音乐主题,分析其相关形式要素上的特点,说说这些形式要素发挥了什么样的艺术作用。

④聆听管弦乐曲《森吉德玛》,感受、体验乐曲的音乐情绪,想像乐曲的音乐形象及意境,分析其形式要素上的主要特点及其变化。

⑤在学习本单元之前,你是怎样理解音乐这种文化现象的?学习本单元之后,你有了哪些新的想法和认识?

由于本节教材内容安排在一课时内完成,加上学生聆听的过程,因此时间上要求比较紧凑,结合教学目标第二、三条的要求,我把课后“拓展与探究”的原第①、③题整合为一题:①通过聆听,比较《草原放牧》、《第六(悲怆)交响曲》第四乐章的音乐主题,感受、体验两主题在音乐情绪上的不同?结合表格内容分析其相关形式要素的特点及艺术作用。为了拓展学生对草原意境的想像空间,我把教材中《长江之歌》内容改为《森吉德玛》,同时也将第④题引入“课堂参与”中来。板块中第⑤题因为本节课是高中音乐鉴赏的第一课,学生对高中音乐鉴赏刚刚起步,加上学生的音乐基本素养参差不齐,也不会产生许多新的想法和认识,因此结合教学目标第一条的要求,笔者觉得还是把第②题代替第⑤题作为“课后作业”对学生来说更有发挥想像的空间。最后将本单元“拓展与探究”板块“课堂参与”类精简为第①、④题,“课后作业”类为第②题。

当然,在音乐课堂教学中,除了上述精选的“拓展与探究”板块内容外,学生在聆听音乐时,教师也可根据教学需要自行设计、补充一些具有探究性和启发性的拓展问题,采用集体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感受与理解音乐作品。比如在第二单元《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第二节《高亢的西北腔》一课中,在聆听民间歌手的演唱时,有部分学生认为民间歌手的演唱“很土”,而对现代版的民歌更感兴趣。针对学生的这种观点,我补充设计了一个问题让大家讨论:谈中国原生态民歌的古朴与纯情和现代民歌的推陈出新----野性与柔美。这样的问题讨论加上教师的及时引导,不仅培养了学生正确的审美情趣,也完善了“拓展与探究”板块的内容。

二、营造参与氛围

高中学生作为音乐学习的主体,他们思维活跃、接触音乐的途径是多方面的,尽管他们音乐素质基础存在着差异,但对课堂音乐实践活动同样存在着渴望。如果教师在课堂上能恰当而适时地将“拓展与探究”板块的问题进行提出,则会有效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热情,激发他们思维的积极性,从而营造出更有效学生参与的课堂氛围。

为了配合有效的课堂教学,我将“课堂参与”类的“拓展与探究”板块内容又分为“技能互动”和“聆听思考”两类活动。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这两类活动呈现出的时间还需注意以下两点:

1.“聆听思考”类的问题提出必须在聆听音乐作品前,为了有效利用时间最好是以字幕的形式出现,并且要求言简意赅,切忌繁多,否则会影响聆听的专注程度和效果;例如第八单元《划时代的音乐大师----贝多芬》第十五节《贝多芬》“拓展与探究”第一题(原题):贝多芬创造性地发展了古典主义音乐,将深遽的思想和热烈的激情赋予古典主义音乐的形态上,这使贝多芬不但成为古典主义音乐的最后高峰,同时也成为浪漫主义音乐的先行者。聆听他的作品,谈谈古典主义音乐风格是怎样的?如果在第一遍聆听时就抛出这样一个问题,学生在心里上会在第一感觉上感到很繁琐,反而影响了学生正常的聆听效果,但如果不给学生以问题的提示,学生在聆听的过程中又会感到无从思考和联想。因此我把它简化为:聆听《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思考古典主义音乐风格;感受它在形式上与其他交响曲的不同。当然在第二遍对作品分析时那就另当别论了。、

2.“技能互动”类的问题提出则须在学生聆听音乐作品后,对音乐作品的基本情感、情绪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感受后进行,为了达到有效的课堂互动效果,可以让部分特长学生带领全班同学,也可以全体同学一起共同参与进行。不过考虑到学生之间客观存在的音乐素养差异,在设计技能活动内容的难易度上要把握面向全体的原则。例如第九单元《浪漫幻想的音乐世界》第十六节《艺术歌曲的成熟----舒伯特的歌曲》“拓展与探究”第二题:《魔王》是一首戏剧性很强的歌曲,情绪紧张,其中共有四个角色。试着与三位同学合作,每人扮演一个角色,在听《魔王》音乐的同时,将歌词朗诵出来。朗诵时,请尽量将每个角色各自不同的语气、心情表达出来,体会一下歌曲所表达的情绪和气氛。此类的问题就可以让部分学生带领全班同学进行互动,也可让学生分组推荐学生表演,组内同学对其进行指导和建议,这样全班同学就跟着互动起来,课堂效果自然也会有效起来。

三、精选课后问题

高中阶段是学生要求独立自主、完成个体社会化的时期,他们对生活和活动充满激情、朝气蓬勃,同时对独立探究新知识、新领域怀着极大的兴趣,当然对于音乐课堂教学的未知世界也同样充满着探究的乐趣。在高中音乐新课程背景下,学生也理应被赋予更多的自由和权利:独立思考、个性化理解、即兴表达的自由和权利;质问、怀疑、批判教师或教材及其他权威观点的自由和权利。这大大地解放了学生的个性和潜能,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因此,为了巩固有效的课堂教学和适应学生的这一特点,同时考虑到学生在校学习功课繁多的因素,我在每单元“拓展与探究”板块中精选一题作为学生的课后作业(见附件),并作为学生在课后独立探究音乐新知识领域和对音乐评论的空间平台。根据学生的实际操作情况和兴趣倾向调查,我又把这份课后作业分为两种类型:

1.“搜集资料”类,此类作业要求学生在课外时间通过图书或互联网等媒体途径进行查阅、收集、记录相关音乐材料,以加深学生对本单元音乐内容的掌握和感受;例如第四单元《国之瑰宝----京剧》第八节《梅兰芳》“拓展与探究”第六题:收集京剧形成、发展的相关资料,列一个年表记录。㈡、

2.“撰写评论”类,学生在聆听音乐的基础上,可以充分发挥高中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鼓励学生用语言文字来描述音乐作品的特征以及表达对音乐作品的个人思想观点,既有益于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提高,又有益于学生整体艺术修养的提升。例如第二单元《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拓展与探究”第五题:将南方民歌与西北民歌、中原民歌、少数民族民歌做一些比较,探索各地区、各民族民歌的风格特征,研究形成各种风格特征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写一篇小论文。不过当学生聆听教材自备光盘有设备困难时,可以将时间选定双休日在家聆听完成。

四、完善过程评价

教学评价是教学工作的重要一环,它对提升教学效果、促进教学改革起着日益显著的作用。在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新课程教学评价理念下,评价不再仅仅用于区别和选拔学生,而是促进学生的发展,促进学生潜能、个性、创造性的发挥,使每个学生具有自信心和持续发展的能力。因此,音乐新课程注重了对学生素质的综合考察,强调评价指标的多元化,倡导利用多种方法综合评价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进步与变化。

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在教学实践中,我将每单元“拓展与探究”板块中的课后作业部分作为过程评价的重要内容。首先要求学生音乐课堂必须带笔记本、笔等学习用具,在每单元结束的当节课堂上布置本单元“拓展与探究”板块的课后作业,要求各班音乐课代表在下周一中午前将本班作业上交音乐老师处,然后由老师进行批改。针对作业类型的不同我的评价方式也有所不同:

1.“搜集资料”类,此类作业要求学生将收集整理好的音像及文字资料在课堂上与同学们一起聆听和交流,对学生探究的成果给予及时的鼓励,同时让全班同学对其成果进行评价,老师根据学生的评价在做补充性评价,并记录结果,最后将每个作业以主题文件夹的形式储存起来,形成一个内容广泛的资料库,成为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资料共享的音乐自由空间。当然在此类作业的评价形式上可以灵活机动,比如鼓掌、举手表决、小组评议、集体评议等。同时,在学生相互补充、共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要注意调动每个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注意分工的合理性和均衡性,注重发挥小组全体成员的作用,从而激发每个小组成员的集体荣誉感,形成自主与合作、分享与共进的学习态度和团队精神。考虑到课堂时间的限制一般这类作业在学期内不易安排过多。

2.“撰写评论”类,对学生上交的评论作业我一般都会及时查阅、批注、评价和记录,将优秀的作业复印件张贴在音乐教室的优秀作业专栏内,并定期更换。当然此类作业也可采用学生间互评形式进行,比如学生可以把自己的评论当众读给大家,然后进行集体评价;也可以将作业在小组内进行评议。这些评价形式通过小组同学间的交往和合作在平等和谐的氛围下进行,就淡化了师生之间的权威性,突出了亲和性与互动性,比较自然。同时考虑到学生课外学习时间少的因素,也可以将两类作业交替布置。

虽然“拓展与探究”的“课后作业”是过程评价的重要内容,但课堂参与类的过程评价也不容忽视。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可以随时对学生的课堂参与类活动进行评价。评价时学生可以进行自评,比如当场评论或自我表演展示等;当然也可以由教师作出对学生的评价,比如要了解学生的音乐兴趣、情感、态度、音乐学习的状态等可采用观察法。最后将过程评价的结果与期末的结果性评价相结合,建立起“学生音乐学习成长记录档案”。其评价总成绩按“拓展与探究”课堂参与类内容的20%和课后作业类的30%与期末考查成绩50%比例合成,作为学年模块学习的音乐学分考核成绩。

为了保持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兴趣和热情,我对学生的过程评价大多以激励为主,及时发现学生的进步并给予表扬,以关怀的态度指出学生的不足和缺点,并对学生的改进提出合理的建议。同时注重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并通过有针对性的评语加强与学生的交往和交流,以帮助学生认识自我,不断改进。在对学生进行音乐过程评价时,还要考虑体现学生音乐基础的差异性,更多地关注和理解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注重学生在音乐学习上的自我纵向比较,尊重学生认识自我和完善自我的努力,多方面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正确评价自己和他人,学会自我反思和促进自我发展。

实践证明:在高中音乐新教材的使用中,运用“优化版快设计,营造参与氛围;精选课后作业,完善过程评价”的教学理念,的确有效利用了教材“拓展与探究”版块的课程价值,同时也调动了高中学生参与音乐新课程教学活动的热情,进一步提升了高中音乐鉴赏教学的课堂效率。

当然,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也会遇到一些困惑,比如如何协调好与其他文化课老师的作业量冲突问题;如何转变学校教师对学科的偏见思想;如何将音乐教学评价与学生的课外文艺活动评价有机结合起来等等问题。这些都有待于我们对新课程教学做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不过,我总相信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课程改革的步伐会更加顺畅,高中音乐课程也会更具生命活。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网站备案编号:苏ICP备08000963号
版权申明:本站文章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留言说明,我们收到后立即删除或添加版权,QQ:3999112
建议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