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课改专题 > 小学音乐课改 >

利用信息技术构建和谐的音乐课堂

作者:   来源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发布时间:2018-01-18   点击:

  摘要:小学音乐课教学倡导“以生为本”,把“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作为根本的教育目标。教学中教师要由“主宰”向“服务”转变,由“指导者”向“帮助者”转变,由“教师”向“学习伙伴”转变,由“分数评价”向“自主评价”转变,创设自主性的音乐学习环境;要丰富音乐学习载体,为音乐知识注入生活气息,创设开放性、活动性的音乐学习环境;要充分挖掘音乐形象中的情感因素,引导学生去体验音乐中的情感,使学生的情感体验在音乐的审美实践与创造中逐步发展与丰富,创设情感性的音乐学习环境。从而构建一种有目的、有组织、师生平等参与的自主、开放、和谐的音乐课堂。

  关键词:小学音乐;自主性;开放性;活动性;情感性

  音乐是积聚灵感、催发情感、激活想象的艺术,它是实施美育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 。在优美的旋律中,我们不仅能感受到其中的诗情画意,而且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然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并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热爱音乐的本性。长期以来,音乐课堂都是以教师为中心,把音乐教育禁锢在固定的区域内,使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热爱音乐的情感受到极大的抑制。在新的教学理念下,如何激发学生的音乐灵性,以满足学生的“自我认知”、“自我表现”的需要?如何让音乐课堂焕发生命活力呢?

  从杜威的“儿童中心论”、皮亚杰的认知建构主义理论我们认识到我国基础教育发展到今天,应把“把学习还给学生”。《新课程标准》也极力倡导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应当“以生为本”把“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作为根本的教育目标。教育实践必须有新的发展,教育模式必须有新的创新,教育思想必须有新的突破。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是推动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要实现这一转变,除了教学评价方式的转变外,还必须推动教师角色的转变。我们的音乐课堂应该是一种有组织、有目的、师生平等参与的课堂。

  一、创设自主性的学习环境

  (一)由“主宰”向“服务”转变

  我们应该允许教师在某些知识领域有不懂的问题而不是绝对的权威。教师可以向学生学习,可以向学生承认自己不懂的问题,可以请学生帮助老师解决教学中的疑难,让学生消除学习的“神秘感”。教师不应该以“知识的权威”自居,而应该与学生建立一种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种平等的交流,是一种享受,是一种生命的呼唤。

  (二 )由“指导者”向“帮助者”转变

  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而不仅仅是指导者,要变“牵着学生走”为“推着学生走”,要变“给学生压力”为“给学生动力”,用鞭策、激励、赏识等手段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三)由“教师”向“学习伙伴”转变

  我们倡导专家型教师,但不提倡教师站在专家的高度去要求学生。教师要有甘当小学生的勇气,与学生共建课堂,与学生一起学习,一起快乐一起分享、一起成长。教师不仅要成为学生的良师,更要成为学生的学友。

  (四)由“分数评价”向“自主评价”转变

  改进评价方法,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自评、互评与师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每个学生都是有着独特品质的完整个体,要鼓励学生去发现和发展自己的思想的天赋。评价的意义不在是打个分数而已,而是“着眼于评价的教育、激励与改善的功能”,让学生自主选择和发现他们自己的潜力和才华。

  二、开放音乐课堂,为音乐知识注入生活气息

  (一)边听音乐边作画

  音乐与绘画有许多相通之处。据说有许多画家在作画时喜欢听音乐,一听音乐就缴发了创作灵感,从音乐中得出新的创意。我在教《粉刷匠》这首歌曲时,也让学生进行了边听音乐边作画的尝试。我说:“你们听了这么欢快的曲子,打算怎样作画呢?”一个学生忙说:“我想象的房子应该建在树上,粉刷匠正往上爬呢!”另一个学生说:“我想象粉刷匠右手拿着刷子,左手拎着油漆桶,站在架子上正刷房子,房子应该是粉红色的。”还有一个学生抢着说:“我要画的房子是大蘑菇房,上边还有好多漂亮的花点。”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说个不停,丰富的想象力好像插上翅膀在翱翔。我这时地引导他们说:“你们的想法都很好,那就动手画吧!”话音刚落,孩子们就高兴地说:“太好了!”大家按分好的小组边讨论边分工:“你画房子,我画粉刷匠,他画梯子。”只短短的几分钟,孩子们就在欢乐的和谐气氛中完成美丽的图画,每个人都沉浸在愉悦之中。通过边听音乐边作画,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发散性思维得到充分的发挥。他们不仅仅得到情感的体验,还培养和增强了实践能力。

  (二)通过表演和自编舞蹈体会音乐作品

  音乐艺术的一个突发特征就是具有音乐形象的不确定性,它是摸不着,看不见的。怎样让孩子去实实在在地感受音乐,不妨寻求一种良好的载体。于是,我就让孩子们将学过的歌曲,通过小组的合作自编成舞蹈。这样既缴发了他们自我表现的欲望,也使他们进一步感受音乐的深刻内涵的魅力。自古以来,歌舞就是一对孪生姐妹,载歌载舞,更能体现艺术的真谛。我依据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以及具有强烈表现自我的心理,按照音乐审美教育的目标和音乐教学的规律,将学生分成小组,指导学生边唱歌边表演,或将歌曲集体创编为舞蹈。例如:在学完《快乐的布谷鸟》这首歌之后,我借了一盘录相带,让学生观察小鸟出壳、飞翔、捉虫的声相,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进而将观察听到的用动作表现出来。我说:“小鸟出壳,是一下子就钻出来的吗?你能表演一下吗?”学生们争着说:“小鸟一下一下把蛋壳啄破,才慢慢挣扎出来的。”说完还歪歪扭扭地学起来。我说:“听一段音乐,音乐中有小鸟啄壳的描写,谁听出来了谁就跟着做,看谁表演的最像。”在我的鼓励下,学生们都尽情地做着动作表演,有的做出壳的动作,有的作飞翔的动作,有的学捉虫的样子。通过听音乐学表演,学生的表现欲得到满足,个性得到发展,同时也更深地体会了音乐作品。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我还指导他们将《粉刷匠》这首歌创编为舞蹈。我把他们分成几个小组,让他们边唱边跳。开始,每组都站成一排,跳同一动作,没有什么创新的队形。后来,我引导他们可以让跳得好的同学担任领舞,队形也进行灵活多样的变化。如:可前面一个人,后面五个人,组成一个三角形;也可图成一个圆圈,还可俩人对跳。我最后说,现在可以比一比,看哪个组编排得最好,老师将有“金五星”奖励。在教师的鼓励下,他们大胆地创编动作进行展示。真出乎我的意料。他们的创造潜能发挥得这样好,有的组排着队挥舞着刷子,按着节拍点得意地走进来,然后又变换成三角形翩翩起舞。还有的组准备了道具,从家里拿来刷子和小塑料桶,头上戴着帽子,四个人搭着肩随着音乐跳进来,那种认真劲和活泼劲可爱极了。每个小组编排的舞蹈都具新异,表演也很到位,老师一一给以肯定和表扬。我深深体会到小组合作式的创编舞蹈更能提高学生们对音乐的兴趣。

  音乐教学中教师重视学生的艺术实践,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让学生在愉快的音乐实践活动中,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创作音乐,在浓郁的艺术气氛中培养学生良好的素质和能力。

  三、创设情感性的学习环境

  (一)爱上音乐课(因为音乐教师很可亲)

  音乐是美的艺术,音乐老师应该是美的化身,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老师应该是爱的使者。这种美和爱,单纯如学生,却最能体会。音乐老师可以不漂亮,但一定要活泼大方,音乐老师不一定热情奔放,一个赞许的眼神就能让学生久久陶醉。尤其是刚进入小学阶段的学生,老师关爱的眼神,真诚的话语,都能打动学生,拉近师生的距离。

  (二)爱上音乐课(因为音乐课堂很“自由”)

  艺术教育是自由地,协调地,在艺术教育过程中 , 施教者和受教者专着于对艺术品的关照,暂时放弃个人的私欲,也超越了规范和技法,完全处于精神的自由状态。对于小学生,这种精神的自由很大程度地受身心自由的影响。一言一行都受牵制,又何来艺术体验时的精神愉悦?所以我的做法是“悠着点”。欣赏音乐时学生会不由自主地站起来手舞足蹈甚至离开座位,且慢呵斥他的随意,不妨以赞许的眼神欣赏他的表演,待他心满意足后自会上座位。遇上喜欢唱的歌,总有学生激动得控制不住自己的音量,尽管喊唱有损声带且不好听,但一味强调“轻点再轻点”只会令学生情绪受到抑制 ,演唱变得无精打采了,我除在唱歌前提醒学生用自然的声音读唱外,演唱过程中绝不做“扫兴”的事,唱后的评价也总先肯定学生的唱歌热情,然后再引导学生比较唱得特别响 (喊唱)与自然的响亮哪种更好听,学生不难发现,唱得太响感觉刺耳,是不可取的。在教学中发现,一年级新生对歌声好听的评价标准首先是响亮,所谓“理直气壮”,所以对掌握正确的演唱方法老师要有足够的耐心去引导与等待,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改变与适应。给予学生更多的自由,学生才会把音乐课看作无拘无束。放飞自我的地方,才会由衷地喜欢音乐课。

  对于小学初始阶段而言,如果不能使学生对音乐产生初始的学习兴趣,甚至连原有的兴趣都丧失了的话,音乐老师是难辞其咎的。意识到这一点,我们才能把培养兴趣放在小学音乐教学的首位。让音乐课成为孩子们的最爱,是引领孩子进入音乐殿堂的良好开端。

  (三)丰富学生情感体验,培养学生对生活积极乐观的态度

  音乐是一种善于表现和激发感情的艺术,可以说,音乐欣赏的过程就是感情体验的过程。它既是欣赏者对音乐的感情内涵进行体验的过程,同时也是欣赏者自己的感情和音乐中表现的感情相互交融、发生共鸣的过程。教师要充分挖掘音乐形象中的情感因素,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去体验音乐中的情感,使学生的情感体验在音乐的审美实践与创造中逐步发展与丰富。由此,在音乐教学实践中,我首先以自己的情感去拨动学生情感的琴弦,用爱心与激情在孩子们情感世界里播种出绚丽的彩虹。让他们带着一份真情去体验音乐,享受音乐带给他们的乐趣。使之产生共鸣,愉快地进行教学。

  情感教育是人格教育的核心,音乐就是情感的艺术。通过音乐教学活动,塑造孩子美好心灵,在实践中加深情感体验,进而产生对音乐的共鸣,使其灵魂得以净化、情感得以升华,最终实现音乐教育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作用。

  新课堂理念下的音乐课堂教学,不仅应使学生获得知识与方法,更应使学生人文素养得到提高,应从生命教育的高度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这样的课堂才是充满认知情趣,这样的课堂才能放飞学生的个性,这样的课堂才能焕发生命的活力。

  总之,通过创设“自主性、开放性、活动性、情感性”的音乐课堂教学环境,就会开发学生的音乐潜质,启迪学生创造性思维,放飞学生自然天性的情感,使音乐课堂成为师生共同发展的崭新的课堂。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网站备案编号:苏ICP备08000963号
版权申明:本站文章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留言说明,我们收到后立即删除或添加版权,QQ:3999112
建议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