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课改专题 > 小学音乐课改 >

打造“以生为本”的高效音乐课堂

作者:鹿爱莲   来源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发布时间:2018-01-18   点击:

  摘要: 当今的音乐课堂如何体现课堂的高效性,我认为应该立足于学生,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和谐、健康、全面主动发展。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以学生为本”就要全面了解学生。二、拉近和学生的关系,建立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三、从学生兴趣出发,培养学生学习探究音乐的主动性。四、让学生享受关注,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做学习的主人。五、紧紧抓住音乐要素,深化学生的音乐体验,提高音乐课堂教学实效性。

  关键词:“以学生为本”,高效,兴趣,关注,体验

  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实践,如今的音乐课堂教学越来越生动、丰富和多样,教学手段和方法不断更新,音乐课堂气氛越来越热烈。然而静下心或稍换角度思考,难免有疑问和困惑产生。音乐课堂上教师带给学生的究竟是什么?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否真正地得到了体现,并且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得到了发展?看似丰富多变的教学活动中蕴涵的教学高效性有多少?

  记得有位专家说:“教学有没有效率,并不是看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要看学生有没有学到东西或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习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我们由此得出结论,只有学生学到了,学好了,发展了,才是有效的教学,只有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了,提高了,才是自能的课堂。课堂教学必定要以生为本,以学为本,课堂教学所有的一切都是为学生服务的。因此,我们必须要立足于学生,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和谐、健康、全面主动发展,增进学生对音乐艺术的兴趣爱好,提高音乐课堂的实效性。

  一、“以学生为本”就要全面了解学生。

  准确全面地了解学生是课堂高效的前提条件。不同的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是不同的。只有准确全面地了解了学生的特点教师才能有的放矢的制定合适的教学目标,设计合理的教学环节,选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只有准确全面地了解了学生,在教学中才能清楚地知道“这一阶段的学生能达到什么样的目标”围绕目标,环环相扣,才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针对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学习知识主要靠感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情境是最好的教育。因此,我从引导学生进入音乐的意境入手,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体验能力,在唱唱跳跳中,在摇摇拍拍中,在游戏中,发展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想象力、表现力,陶冶学生的性情和品格。当然这还需要老师有较强的应变和调控能力,及时、正确引导孩子进行音乐活动。比如,我在上二年级的一节音乐欣赏《单簧管波尔卡》时,抓住二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好游戏的特点,采用游戏的学习方式。通过让学生用玩呼拉圈、玩球等的方式来感受音乐的节奏强弱变化和旋律起伏变化,并利用学生熟悉和喜爱的七个小矮人的形象来贯穿整个环节,让学生在玩中学有所乐,学有所得,在有限的时间内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中、高年级的学生虽然也有表现的愿望,但是有的孩子比较害羞,想表现又怕出错丢脸,针对这一特点,音乐课上我就多设计集体、小组的活动形式,给孩子更多自主探究、实践的机会。多启发、多鼓励、多赞赏、多沟通,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是最棒的。

  另外,从儿童心理发展的认知特点看,他们对与生活有关的事物感知得较为清晰。音乐课堂中技能技巧的学习,通过启发学生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运用多种充满生活气息的教学手法进行教学,把生活经验音乐化,音乐问题生活化,在生活与音乐之间架起一座兴趣之桥。

  二、拉近和学生的关系,建立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

  能否有良好的学习环境,将影响学生参与音乐课堂的广度与深度。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能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思维,同时也能使学生产生自觉参与的愿望,促进课堂的高效。

  (1)营造师生平等、团结的氛围。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自主参与课堂的前提。实验表明,凡是学生对老师有亲近感,就爱听这个老师的课,对老师上的这门学科也会产生兴趣并积极的参与课堂活动。

  但是要想和学生打成一片,教师首先应该摆正自己的位置,应该认识到:在课堂上没有老师。因此,在平时上课的时候,如果条件允许,我经常会坐下来、蹲下来和学生一起欣赏音乐,探讨歌曲的难点和解决方法,和孩子们学在一起,玩在一起。对于中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因为你的一个微笑,一个鼓励,一个温柔的抚摸,路上一句亲切的问话就能让学生真心地喜欢上你。而五年级和六年级同学相对而言比较内向,有了自己的想法,有时候需要跟他们说说话,谈谈心,了解一下他们内心的想法,让他感觉这个老师很亲切是真心对待他们的,亦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平等友好地对待学生的态度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久而久之便会形成一个团结的大集体。师生才能够更好地彼此聆听,彼此认同,彼此尊重,

  (2)营造友好、自信的氛围。

  学生在什么时候学习最有效,在所有的人(包括他自己)都喜欢他、都认为他很出色的时候,这个时候他学习就是最有效的。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充满自信地学习,自然会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收到很好的学习效果。因此,在教学中我经常用赏识的语言或眼神去传递给他们 “你是最棒的”信息,他们反馈给我的信息便是“我能行”。

  (3)营造轻松、活跃的氛围。

  我经常利用幽默的语言、愉快的游戏、小组竞赛等方式让课堂活跃起来,活跃的氛围能使聪明的学生脑子更加灵活地转动,亦能让沉默寡言的学生增添表现自己的勇气。在这样课堂里,学生感到轻松、活跃、精力充沛。上《跳绳》这节课时,我让同学们把自己喜爱的跳绳带到音乐课上,把学生分成两组,一组唱一组做跳绳表演,把跳绳游戏与这首歌曲联系起来,在轻松、活跃的气氛中体会作者的创作意图和乐曲所表达的情绪。在师生共同的游戏中孩子们不仅体质得到了发展,创新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时又能很很好的了地巩固了音乐,体现了音乐课堂教学的音乐性。

  三、 从学生兴趣出发,培养学生学习探究音乐的主动性。

  美国教育家布卢姆说过:“一个带着积极学习课程的学生,应该比那些缺乏热情、乐趣或兴趣的学生,或者比那些对学习材料感到焦虑和恐惧的学生,学习得更加轻松、更加迅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能力”是学生自觉学习音乐以及其它活动的“发动机”。而“兴趣”则是开启这一“发动机”的钥匙。因此要培养学生自觉探索音乐的主动、能动性,首先应培养其对音乐的兴趣。让学生“乐之然后知之。”

  小学生对各种新生事物都充满好奇,有极强的求知欲。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并充分利用这一点,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出不同和能够引发学生好奇心和兴趣的课,来缩短学生同教材的距离,使他们乐学。为自能高效的课堂教学创造条件。例如:在学习一些音乐知识的时候,为了让学生更快地掌握,我抓住了学生“以形象性思维”为主的特点,将枯燥、难记、抽象的音乐知识形象化。如在学习四分音符的时候,当我发现学生们很难掌握,于是我编制了一些顺口溜来帮助学生记忆:“四分音符太骄傲,伙伴朋友全不要,光杆司令一个音,唱完一拍哈哈笑”。这样学生就很容易记住四分音符的特点;再如“渐强记号”,我是这样编的:“渐强像只小喇叭,嘴巴越张口越大”等等。形象的描绘,生动的讲述,加上老师的勾画,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再引入音乐术语,学生理解的快,掌握的牢,从而加强了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音乐课堂充满了趣味性。

  再比如,我给三年级的学生上音乐欣赏《草原巡逻兵》。音乐前面有一段散板婉转、自由的。似乎把我们带到了蒙古苍茫辽阔的大草原上。我开始播放乐曲。正当我自得其乐地沉浸在音乐中时,从讲台下传来一阵又一阵的讲话声。一看,好家伙,有好几对学生都在交谈,有的甚至在书本上无聊地乱涂乱画。当然,这节课师生不欢而散。课后,我仔细地回想了我上课的流程,最终发现自己还可以再铺垫地更好一些。于是,在下一个班的课上我改变了上课的方式。首先,我故作神秘地和学生说要做个测验游戏。然后,在充分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后,再用小声而清晰的话语宣布:“请大家静静地聆听我们教室内外所能听到的声音,一分钟后再由大到小依次说出你所听到的声音。”结果,学生非常安静地听了一分钟后,就纷纷迫不及待地举手抢答。他们的反应很快也很细致,我甚至听到了“最小的声音是我们自己的心跳声或呼吸声”等让我满意的答案。这些答案充分地表明了学生们已经在认真的聆听,更重要的是他们已经开始主动地思考了。接下来,对《草原巡逻兵》的聆听和欣赏,自然也就很顺利的完成了。

  这堂课以后,我总是想尽办法让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运用各种导入方式,比如动画直观的导入;用讲故事导入,范唱、范演导入,悬念导入,情境导入、游戏导入、谜语导入等各种方式,目的就是让学生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感到新奇、有悬念、有学头,从而产生学习音乐的愿望。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接下来教师就可以顺水推舟,将学生带入音乐的海洋了。

  四、让学生享受关注,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做学习的主人。

  外国某教育研究机构曾就老师的视野与学生成绩的关系作过探究,结果表明,在老师扇形视野区里的学生成绩往往优于这个区域之外的同学,这说明什么呢?一句话――关注很重要。因此,要想课堂变得高效,老师一定要有普遍的关注。

  课堂内外,我经常用语言或用动作或用目光或用微笑与学生交流,这是实现普遍关注的前提:要让所有的学生都能从老师的行为中看到一种关注,感受到一种温暖,获得一种支持,感受到自己的重要和优秀。 特别是对于一些调皮的学生和一些平时沉默寡言的学生,他们一般对学习无兴趣,甚至会出现一些诸如开小差、捣乱打闹之类的事。因此,激发这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整个教学也是大有裨益的。我的做法是,对这样的学生偶尔获得的初次成功或是偶然发现的极其细微的闪光点都要给予大力的表扬和鼓励,帮助他们总结成功的原因和方法,以及指出今后努力的方向,树立自信。当每一个学生都自信、主动地参与课堂,课堂效率和效益就会自然提高。

  五、 紧紧抓住音乐要素,深化学生的音乐体验,提高音乐课堂教学实效性

  音乐是抽象的艺术,是流动的艺术。音乐要素是音乐教学的灵魂,是音乐教学之根本,开展音乐教学都必须紧紧抓住音乐要素。教师应不拘泥于某种教学模式,以在活动中促进学生发展为宗旨,结合学习对象的不同特点和学生认知、情感的实际,创造和采用合理、灵活、适用的多种教学形式。学生喜欢的是活动性强的教学方式,教学过程中应实现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比如:在《小雨沙沙》这一活动中,我将课堂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回忆下大雨和小雨时的不同的声音,一种是“哗啦哗啦”一种是“沙沙沙沙”,并让学生来模仿。用这种方法让学生来体会声音的强弱力度变化;在上《火车开了》这一课时让学生听辩火车出发时的声音“呜----”和火车正在行进中的声音“喀嚓喀嚓 喀嚓喀嚓”的声音,通过比较两种声音的不同,在模仿“开火车”的游戏中知道了节奏的快慢和速度的变化;在《单簧管波尔卡》中让孩子玩绸带,让他们用绸带的飘逸很好地感受和表现旋律的优美。在学习八分音符和十六分音符时,让学生按节奏进行走和跑的小律动,于是学生就在妙趣横生的律动中了解到这两种音符的时值等等。抓住了音乐的要素,利用孩子们喜欢的方法,就能使学生从音乐作品的题材、体裁、风格、调式中理解音乐的内容和所表达的情感,同时提高了他们主动参与音乐的兴趣。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想像比知识更重要。”音乐的魅力正好在于能给人们一个驰骋想象的空间。教师应该启发、引导学生大胆想像,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不同的生活经验,不同的知识背景,不同的性格个性,不同的思维方式决定了每个学生对音乐的体验都是不同的。所以,在欣赏教学中,我们还应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去欣赏音乐。正如“有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作为教师,应鼓励学生有自己对音乐的个性理解,鼓励他们的创造性的表现,而不是以教师的理解或者教科书上的“标准答案”作为唯一的结论。

  有专家说“如果我们能让孩子百分之百地愉快地学习, 那么我们的成绩就是全优了。”我认为,如果我们能让孩子百分之百地愉快地学习,那么我们的课堂自然会是自能、高效的。但是教学是一种很个性化的艺术,甚至是一种不断留出遗憾的艺术。即使我们课前准备的再充分,计划的再周密,但学生的突发奇想,教师的临场反映,并不一定都能分析和计划。因此不可能找到一种所谓“普遍”的教学模式适用于所有的课堂和所有的学生。我的教学实践也正在从“教案完成型”的教学模式转向创造加反思型的教学实践,在不断的创新实践与反思中提高课堂质量和效率。

  教育是永无止境的,音乐课教学是一个永恒的课题,在教育改革的今天,我们还应在不断探索和实践更有效的教学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更好地提高课堂效率。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网站备案编号:苏ICP备08000963号
版权申明:本站文章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留言说明,我们收到后立即删除或添加版权,QQ:3999112
建议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