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音乐管理论文 >

河南汝州曲剧进校园的思考与实践

作者: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 张晓华   来源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发布时间:2019-02-13   点击:

  2. 开设曲剧校本课程

  “新课标”要求“学校和教师应当依据区域特色,充分利用学校课程资源,加强具有本土艺术特色的课堂教学”,使音乐课堂体现本土化、多元化教学的理念。因此,开设曲剧校本课程,不仅能让学生关注曲剧、体验曲剧,从而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河南本土文化,而且是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加速曲剧传播的一条有效途径。

  首先,选择故事性强的曲剧作品作为学习的内容。如《赵氏孤儿》《寇准背靴》《卷席筒》等,这些剧目故事情节曲折、感人肺腑、引人入胜,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情节曲折会使学生喜欢故事中的人物,从而学习其中的唱腔和动作。同时,学校还可以选择对学生具有教育意义的材料作为学习内容。如曲剧《三子争父》,故事讲述的是书生霍宣赶考途中丢失银两,幸好被老人张辛勤捡到并奉还。霍宣感恩,认张辛勤为义父。张辛勤的儿子张盘和儿媳刘氏虐待老人,贪恋钱财,将老人赶出家门。天寒地冻,张老汉一路讨饭,饥寒交迫昏倒路边,幸好遇到善良的石憨夫妇,被救回家中,并细心敬养,认作养父。张盘与刘氏将家中钱财挥霍干净后四处讨饭到石憨家,遭石憨夫妇的斥责。为争父亲,张盘与石憨二人闹到县衙,新任县令正是霍宣,从而上演了一出三个儿子争着赡养老父的感人故事。其实曲剧的内容就是很好的教育材料,其中一些内容切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教育意义明显,能让学生受益匪浅。此外,这些内容的生活气息浓厚,也将深受学生的喜爱。

  其次,选择经典曲剧作品作为重点学习的内容。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完整地把整部曲剧都唱出来是不现实的。因此,教师应该选择其中的经典部分,让学生学唱,其余部分可以让他们在课后欣赏。例如,整部《三子争父》的内容很多,教师可以让学生集中学唱唱段《清晨起老父捡柴离村庄》,通过对此唱段的演唱大致了解整个故事的情节和内容,以增进对整个剧目的旋律、唱腔、故事情节等方面的了解。同时,教师可借助音像资料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如果音乐教师不会唱曲剧,可把这些曲剧经典选段的音像资料放给学生看,让其中的名家给学生做老师。教师可领着学生反复练习,不断纠正学生唱腔中的失误,提出需要注意的地方,慢慢地使学生爱上曲剧!

  3. 开展曲剧社团活动

  其一,学校应结合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及特长,成立不同的曲剧社团,学习戏曲表演。社团是吸引共同爱好者的乐园,学校应以学校社团形式吸引一批对曲剧产生浓厚兴趣的学生,使他们加入曲剧表演的行列, 并以此为辐射,扩大曲剧在全体学生中的影响。同时,在定期的班级队列会中围绕曲剧这一艺术形式,开展形式多样的相关活动,从而吸纳更多热爱曲剧的学生进入曲剧社团。

  2013 年12 月中旬,河南省各市区中小学校相继策划、组织、成立了“戏迷俱乐部”等各色曲剧社团,经过专业教师半年多的辅导和练习,各曲剧社团的成员均在各自学校组织的“五四”“六一”节目展演中开始崭露头角,受到了师生们的热烈关注。学生家长们看到孩子们的精彩演出后纷纷表示,有机会参加这样的社团活动,对于孩子自身的艺术素养也是一种熏陶和提高。

  其二,学校应定期举办曲剧艺术节。笔者认为,戏曲社团还可以在平时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戏曲艺术活动,如“戏曲知识竞赛”“脸谱绘画大赛”等,这些活动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热爱戏曲的积极性,促使他们主动参与进来。同时,也可以请汝州曲剧团等专业团体来校开设曲剧普及讲座,表演经典的、传统的唱段,让社团小票友与专业演员同台演出,激发小观众的兴趣,做到专业、业余融合, 台上、台下互动。只有这样才能扩大戏曲在学生中的影响力,戏曲在校园里的知名度才能进一步得到提高。

  如今,戏曲观众群越来越趋于老龄化。因此,戏曲艺术的传承首先要争取年轻观众,只有这样才能使戏曲焕发生机与活力。当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在全国各大高校开展正兴之时,各戏曲剧团也应以此为契机,到高校进行专场演出,以此拉近戏曲与学生的距离,打消学生对于戏曲的某些误解和偏见。

  三、曲剧进校园的意义

  文化的传承离不开受众的支持,自曲剧进校园活动开展以来,不仅拓宽了曲剧艺术传承的渠道,而且也赢得了广大青少年的喜爱,为曲剧的发展奠定了坚定的观众基础。与此同时,曲剧艺术也对学生素质的发展、教师能力的提高等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网站备案编号:苏ICP备08000963号
版权申明:本站文章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留言说明,我们收到后立即删除或添加版权
建议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浏览,QQ:3999112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