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法研究 > 初中音乐教法 >

浅谈音乐课堂教学中形象化的导入

作者:   来源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发布时间:2018-01-18   点击:

摘自:《常州市小河中学》

导,指的是引导之意。第斯多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学导入的作用在于:中断学生的日常经验,唤起对音乐课的注意;引导学生参与音乐情感的交流,燃起学生对音乐的审美渴望。音乐教学的艺术性在于始终要以音乐表现为主导的运用“动之以情、感之以形”的形象化教学方法。这也是艺术学科形象思维方式、特征所决定的,从感知、体验进入联想、理解的认识过程。因此,只有不断研究如何在教学中把知识性、思想性寓于音乐艺术的表现之中,运用形象化的教学方法,才能更好地实施美育教育之目的----教学育人,寓教于乐。

一、在形象化的教学法中以“形”以“情”的形象化的导入是启迪感知、体验、联想的重要艺术手法。

爱因斯坦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1、形象化导入法的目的就在于,首先启迪学生易于感受、体验的敏锐的心理素质,培养,发展学生富于幻想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要在如何启迪学生感受,开发思维的想象力上做学问。无论是传授音乐知识,还是通过音乐进行思想教育,首先要以“情”以“形”为导入。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进入到感知、体验的状态之中陶冶情操,发展想象力,培养知音律、通心灵的音乐的耳朵。例如:学生对音高、时值、旋律线的认识,切忌一上来先给知识定义,而要把知识寓于形象情感表现之中,把1234567,涂上七种不同的颜色(红、橙、黄、绿、青、蓝、紫)。长短时值可以看成不同的小动物,如:小兔、乌龟、大象等。这样组织起来的节奏和所描绘的各种栩栩如生的音乐形象进行组合编辑,让学生趣味无穷地感知节奏、旋律线的表现力,同时为把客观间接感受变为主观直接体验,根据学生的生活编一些富于戏剧性的情节,指导学生用节奏、旋律线表现出来,使他们在愉快地欣赏和活动中培养了思维能力、学习了知识。

学生对某种知识难于理解、某项技能难于掌握的时候,运用学生有生活直接或间接经验的形象做比喻,如同一把钥匙,可以打开联想之门,通向体验通向理解。例如:对五线谱音符的认识,切忌死记硬背,应发挥学生的联想思维能力。让学生把几种常见的音符想象成几种不同的实物。如全音符学生可以想象成“圆圆鸡蛋”;附点二分音符可以看成“球拍加球”;八分音符可以想象成“小小蝌蚪”等等。这样比较枯躁的知识运用形象的比喻,学生很快就掌握了。

2、形化的对比方法是加强感受、发展想象力、深化体验的一种艺术手段,是音乐教学中充满魅力的形象化教学方法之一,生活中充满了形象对比,情感对比,音乐是生活艺术化的再现。教学中的对比方法非常丰富,首先要在教材的造编上充分运用对比的手法。同样以思乡为题材的,如马思聪的《思乡曲》与格什温的《一个美国人在巴黎》这样一中一外的两个作品,教师应引导学生对比两曲的体裁、主奏乐器、风格、情绪、速度及表现的情感有何相同和不同的地方?随着学生感受能力、思维能力的提高,对比手法要往深层次发展,把教学推到学生对音乐语言的综合感受能力的阶段。,情感得以升华。

例如选择《海洋与辛巴德的船》中“苏丹王与舍赫拉查达”的主题对比。《图画展览会》中“两个犹太人”音乐形象的对比。教师要充分发挥形象对比导入的技巧提高学生综合感受的能力,把想象力的思维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不再是单纯条的联想,而是在音乐对比中多层次、多侧面的感受,想象到了人物的神态、性格、情感、形象。在“真、善、美”与“假、恶、丑”的对比中心灵受到感应,情感得以升华。

3、“无形”的思维变为“有形”的活动

音乐课堂的艺术活动基本上分为两大类:一是行为(有形的)活动,如联唱、器乐、以及节奏、律动等等形象化的技能练习;二是思维活动,包括感受、体验、想象,这是无形的。无论哪一类型的活动,教师都要紧紧围绕着音乐形象、情感的表现为组织、指导。有形的活动是可见的,例如前面曾提到过的,根据教学内容所设计的节奏、旋律线的练习等等。关键在于活动设计要有“情”有“形”,有艺术感染力,能激发起学生情感的呼应、形象的感知。

如何组织音乐欣赏课中的艺术活动是比较难的,因为欣赏课中感受、体验、想象是思维活动、是无形的。要通过开展艺术活动,促使全体学生积极投入到音乐情感体验、思维想象之中。借用姊妹艺术的表现手法调动学生是有效可行的方法之一,如我借用美术视觉、空间艺术,请同学们“欣赏音乐,随堂作画”,使一幅音画产生了上百幅生动美丽情趣盎然充满幻想的作品,把思维的想象力推向了创造性表现能力,变无形为有形。并充分发展了学生的个性。

二、情感导入法

对初中学生如何进行情感导入,首先要研究音乐,作品所表达的情感与学生思想感情的距离,明确所要达到的情感教育层次和目的,采取不同方法。一般来讲:

1、对学生有生活经验的、易于感受的,用提示、启发唤起学生情感联想的体验。

2、对于学生不熟悉的生活,A.用故事导入,易于吸引学生进入情景,产生间接体验,加强记忆。B.生动的背景,人物生平介绍可以增进学生对音乐作品情感的理解,激发学生情感体验。C.视听声像导入:形象显明,情感表现更直接的综合性艺术更具有吸引力,易培养兴趣和开拓视野。特别是对于民族音乐艺术,学生由于不了解,感情上有距离,难以呼应。选编有较高艺术水平的声像视听资料做导入,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爱心和对世界文化艺术的了解。

3、借鉴的方法:对于与学生生活距离远的历史体裁的音乐所表现的思想情感,需要运用“借鉴”的方法,借鉴某一种情境、情感启迪学生心灵的感应。有层次地有步骤地借鉴,逐步深入启发、引导。例如,通过“国歌”的学习介绍,激发爱国主义情感,需进行逐层次的借鉴和铺垫。我在教法上分了三步,两次借鉴。首先借鉴孙楠演唱《红旗飘飘》的音乐与画面为感导入,先激起学生内心对五星红旗的敬仰之情。第二步借鉴学生有间接体验的国家运动员在国际比赛中获得金牌,当国歌声在全世界人民面前奏响,含泪仰望五星红星冉冉升起时,全国人民与运动员一起在国歌声中凝聚起的民族自豪情感……,把学生的情感生华到民族荣誉感的情感体验之中。第三步回溯到民族危亡的历史时期《义勇军进行曲》发出的被压迫人民奋起抗战进行民族自救的呼声和爱国主义的激情。一环扣一环的借鉴。有步骤、有层次地情感导入,激发学生民族自强精神、爱国主义情感的升华。同时,也使学生感受到了革命历史歌曲的强大的凝聚力和号召力。

情感导入,目的在于启发学生的心灵感应,调动学生投入情感体验,要学生有情则老师必先有情。有情还要有法,方能引导学生,情随意走,层层深入,步步升华。

以“形”以“情”的导入方法是互相渗透,相互依存的不可分割的统一体的两个方面。形中有情,情中有形,总的原则是把知识性,思想性寓于音乐艺术表现之中,“动之以情,感知以形,渗透于理,”培养学生的情感,想象力和个性,达到审美教育的教学育人,寓教于乐之目的。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网站备案编号:苏ICP备08000963号
版权申明:本站文章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留言说明,我们收到后立即删除或添加版权,QQ:3999112
建议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