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法研究 > 初中音乐教法 >

讨论法在音乐欣赏教学中的运用

作者:   来源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发布时间:2018-01-18   点击:

摘自:《安徽省芜湖第二十七中学》

音乐欣赏是人们感知、理解音乐、体验音乐的一种音乐实践活动。

音乐欣赏水平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经过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发展过程。这一发展首先体现在音乐欣赏心理的反映过程中。音乐欣赏中,欣赏者要经过这样一个心理反映过程:外部音响感知到想象联想到情感共鸣到理解认识 .音乐欣赏教学必须循着这一由表及里的心理反映过程,引导学生从音响感知入手,逐步展开想象、联想并引发情感共鸣,最后理解音乐作品的思想,使学生逐渐由低层次的直觉欣赏向高层次的情感欣赏、理智欣赏发展。在给初一学生上音乐欣赏课时,我充分注意到材料的选择,除音乐课本中要求欣赏的曲目以外,还常给学生听一些国内外优秀而易懂的音乐作品。而音乐欣赏教学中比较和对比的方法,可以用在对这些音乐作品的欣赏过程中,让学生在比较和对比之后讨论他们对作品的理解和看法,或者以一些简单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想,从而达到深入体会作品的内涵的功效。例如欣赏著名作曲家贺绿汀于1934年创作的钢琴独奏曲《牧童短笛》,就需要运用同一作品不同段落之间的比较和对比的方法进行。此曲结构严谨,是带再现的单三步曲式。第一段旋律流畅,婉转,二部复调的写法使旋律连绵起伏、情趣盎然。第二段在旋律、节奏、速度、力度调式等方面与第一乐段有着鲜明的对比,音乐形象活泼,灵巧,富有童趣。第三乐段是第一乐段的完全再现,但音乐更加紧凑、明快,在渐弱的乐曲结处,明亮的高音给人回味无穷的感受。

在给学生欣赏这一音乐作品时,我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请他们带着问题去欣赏音乐作品的不同段落:听了一二、三乐段之后,在你的脑海中出现了三幅什么样不同的画面呢?同学们欣赏了作品之后纷纷踊跃发言。有的说看到一个小牧童坐在牛背上快乐的吹着短笛;有的说看到烟花三月美丽的 江南水乡 ;有的说看到茂密的树林、清浅的小溪和愉快玩耍的牧童们;也有的说看到了夕阳西下,牧童牵着牛渐渐远去……一幅幅优美的画面在每个学生的心中都写成了一句句优美的诗句,在他们尚且年幼的心灵当中形成了一种对音乐美的认可。

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的提高是个渐渡过程 .教师可以适当的多用语言提示来激发学生的想象、联想,随着学生音乐水平的逐步提高,教师的语言提示要不断减少,让学生逐步的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接受音乐作品本身,在不脱离音乐的前提之下展开充分的联想和想象,感受音乐本身的魅力,最终达到自主地理解音乐的目的。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网站备案编号:苏ICP备08000963号
版权申明:本站文章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留言说明,我们收到后立即删除或添加版权,QQ:3999112
建议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