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法研究 > 初中音乐教法 >

初中音乐合唱教学的实践探究

作者:福建省泉州第五中学 林芳   来源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发布时间:2020-03-16   点击:

  除了教材内所呈现的合唱曲目, 教师也可以引入合唱有关的电影组织学生观看。如《放牛班的春天》《合唱之声》等经典电影,让学生在电影中理解合唱的精神与形式,并通过电影中的合唱作品,为学生分析它的合唱种类及其他乐理知识, 逐步培养学生的合唱音乐素养。

  (二)自主选择合唱曲目,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新课标强调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呼吁教师将课堂还给学生。初中音乐课堂的合唱教学中,教师亦应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师主体教学模式,赋予学生一定的主动权。由教师提供下节课需要学习的合唱风格或特定主题,学生自主选取合唱教学曲目,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对教授课程充满期待。教师在学生选曲过程中,需要做好引导与管理工作,对学生所选曲目进行合理筛选。

  譬如笔者在合唱教学实践中, 曾在某节课的下课前3 分钟,对下节课的合唱风格进行确定,要求合唱曲目符合“励志”主题,同学们需要在周末晚上20 点前在班级讨论群中提出自己想学习的合唱曲目。合唱歌曲的选择可以源于教材、网络或其他渠道。任务布置完毕,学生开始积极针对“励志”主题进行选取,有些学生选择了现代流行歌曲,如羽泉的《奔跑》、汪峰的《飞得更高》、范玮琪的《最初的梦想》以及张韶涵的《隐形的翅膀》等;有些学生选择了经典传唱歌曲,如《明天会更好》《让世界充满爱》等; 还有一些学生选择了民俗歌曲。在学生积极提供的曲目中,笔者首先筛除那些不适合大合唱的歌曲与语言难以统一的歌曲, 接着针对其所含蕴意与节奏选定合唱效果较好的几个曲目, 最终保留了《明天会更好》《奔跑》和《隐形的翅膀》。最后的决定权依然在学生手中, 在班级群中将这三首歌曲展现在学生面前,然后由学生投票选择最喜欢的歌曲,最终多数学生赞同羽泉的《奔跑》。

  课堂正式开始前,学生已经对自己投票选出的《奔跑》抱有极大期待,有些同学甚至在课下已经学习了这首歌曲。在课堂上,学生们对本课的合唱教学表现出极大兴趣,这些现象都为合唱教学营造了轻松、愉快的氛围,课堂教学效果远优于平常。由此可见,赋予学生一定的主动权可以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热情, 提高合唱教学效率。

  (三)关注声部协调训练,提高学生合唱能力

  在合唱过程中,音色不和谐、音量不均衡、低声部旋律演唱不准确都是造成声部不协调的主要因素。初中生在合唱时,通常展现出的仍旧是一种独唱的状态,不知道怎么配合其他人的声调,一味认为“声音响亮、旋律突出”就是好的表现。殊不知,在合唱演奏中,突然“冒出”的声音会扰乱整个演奏。针对初中生变声期的特殊阶段,音乐教师需要做好声部协调训练,让学生适当运用假音协调整体音色,提高学生的合唱能力。

  人教版初中音乐教材的合唱作品大多是二声部合唱。以《踏雪寻梅》为例,这是一首经典的合唱歌曲,歌曲中大量运用附点音符和八分休止符, 洋溢着人们骑驴赏花,怡然自得的神情,四次“响叮当”用断音来表现,形象生动地描绘了驴儿颈上的小铃声。像这种歌曲应注意正确地唱好断音,多唱多练习,并体会断音与连音唱法上的对比,能够用轻快活泼的声音来演唱,体会不同情绪情感的表达,对歌曲的学唱将有很大帮助。因此,在学习《踏雪寻梅》二声部合唱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先练低声部,再练高声部,让学生在强化低声部训练的同时,学会配合其他学生的音色与音调,在主观教学中应当更加关注低声部的教学。

  教师在课前准备工作中, 需要对本节教学内容进行深入分析, 通过分析旋律的特点找到学生合唱中可能出现的难点,并针对此进行课程规划,指导学生在难点处加强练习,重点关注声部协调的合唱教学,促使学生合唱能力得到提升。

  三、结语

  合唱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做好课前准备工作,通过对教学作品的分析制定更加合理的教学设计。基于科学有效的教案指导下, 初中音乐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通过合唱作品欣赏、赋予学生自主权以及关注声部协调训练等教学策略,为学生创作愉快的音乐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合唱能力以及发展学生的合唱素养。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网站备案编号:苏ICP备08000963号
版权申明:本站文章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留言说明,我们收到后立即删除或添加版权,QQ:3999112
建议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