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反思点评 > 小学音乐反思 >

立足素养,以乐育人——《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学习心得

作者:徐华   来源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发布时间:2022-09-02   点击:

  自2020年4月21日新课标颁布以来,整个教育界就掀起了关于新课标的学习热潮。的确,对于一线教学教研人员来说,只有认真研读新课标,明确课程改革的方向,才能更好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

  近段时间,我以阅读、听讲座等多种方式参与了《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学习。下面,我就分享一下学习新课标的些许心得体会。

  一、四个变化

  新旧课标对比,发生了哪些变化?关于这一点,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就会有不同的发现。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有:一是王安国先生在一篇解读文章提到的四点变化,二是本市音乐教研员赵老师分享的“3345”四点变化。

  王安国先生认为,本次新课标主要有四点变化,涵盖了文本形式、课程开设、课程目标、学段划分四个方面,具体如下:

  1.文本形式的变化;从原来独立的音乐、美术、艺术(综合)课程标准,变为集音乐、美术、舞蹈、戏剧(含戏曲)、影视(含数字媒体艺术)5 个艺术教育门类(科目)于一体的文本。此课标文本,先统一阐述艺术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及核心素养内涵,再分科表述各自门类的课程内容和学业质量要求,最后集中阐述课程实施。

  2.课程开设变化;2022 年版《课程方案》中明确规定 :“艺术在一至九年级开设,其中一至二年级包括唱游·音乐、造型·美术 ;三至七年级以音乐、美术为主,融入舞蹈、戏剧(含戏曲)、影视(含数字媒体艺术)相关内容;八至九年级包括音乐、美术、舞蹈、戏剧(含戏曲)、影视(含数字媒体艺术)等,学生至少选择两项学习。”

  3.课程目标的变化;2011 年版《音乐课标》中的“三维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转换为涵盖义务教育艺术各学科的“课程核心素养”——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并以此引领艺术课程全部教学实践。

  4.学段划分的变化;将九年义务教育艺术学科教学从以前的三个学段改为四个学段:1—2 年级、3—5 年级、6—7年级和 8—9 年级。

  王老师的分享非常有“学术味”,而本市音乐教研员赵老师分享的“3345”四点变化则充满“音乐味”,特别容易记得住。

  如果把“3345”看作简谱,用唱名唱出来,即是“mi mi fa sol”,其内容主要指的是新课标中的四个变化,即:3个理念,3个思路,4个核心素养,5个学科。

  其实,我们也可以在认真研读的基础上,从自己的角度去分析新旧课标具体有哪些变化和不同?重要的不是结果,而是思考体悟的过程。

  二、基本特点

  关于特点,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课标修订组余丹红老师的解读,具体如下:

  1.合统筹考虑艺术门类各学科的共性与个性,采用五合一,合分合结构,统筹考虑艺术课程的共性与个性;

  2.统艺术素养一以贯之统领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与课程评价;

  3.连九年一体化设计课程,统筹安排连续性与阶段性、进阶性等,顺应学生艺术学习规律;

  4.动从实践中发展核心素养着眼核心素养,着手艺术实践,保障学生全身心投入艺术,进而从实践中发展艺术素养;

  5.活真实的、富有育人意义的动态活动凝练,情境化、生活化的学习任务,把静态内容变为真实的,富有育人意义的动态活动;

  6.立艺术课程努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明确艺术课程育人利益,提高学生审美素养与整体人文素养,进而实现艺术学科立德树人的愿景目标。

  应该说,以上六个字的特点是非常凝练的,非常值得学习借鉴。

  三、几点思考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是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作为一线教师,对课程标准的研读、领悟、思考是第一步,但怎样真正地内化,并最终落实到课堂上,才是重中之重。

  1.认真研读,常读常新

  课标理论性较强,信息量也比较大,且文字内容高度凝练,读一遍是肯定不够的。我们可以这本书放在案头,时常翻一翻,读一读,想一想。如果遇到一些不太明白的术语或专用语言,也可以去问一问度娘。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网站备案编号:苏ICP备08000963号
版权申明:本站文章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留言说明,我们收到后立即删除或添加版权
建议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浏览,QQ:3999112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