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反思点评 > 小学音乐反思 >

讲座:小学音乐教学中“旋律感”的培养

作者:李欢   来源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发布时间:2022-04-01   点击: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行老师们,大家好!很荣幸能来到贵地进行讲座交流活动,作为谢国刚老师广东省名师工作室的一名学员,我谨代表我们团队对各位东道主热心、热情的接待表示衷心的感谢!今天,我要和各位同行老师们分享的一个内容是,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旋律感”的重要性。

  一、“旋律感”是指什么?

  我们经常能够听到的词语是“乐感”、“节奏感”、“音高感”等,那么,“旋律感”又是什么呢?匈牙利著名音乐家柯达伊提出,旋律感,就是“节奏感、音高感、结构感”三者的统称。在小学音乐课堂中,训练学生的节奏、音高,让学生学会分析乐曲的结构,能直接提升学生的音乐技能。因此,加强学生的“旋律感”训练是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

  二、当前小学音乐课的常见问题:

  但在日常教学中,我们深有感触的现象是什么呢?大部分小学生缺乏音乐基础,对节奏、音准没有准确的概念,更加不懂得分析歌曲的结构。然而节奏不稳、音准不好等一系列问题,对于班级齐唱教学,特别是到了中高年级二声部歌曲教学,以及学校合唱队训练等,都是一个不小的障碍。那么,在教学中,哪几个环节是容易被我们忽略掉的呢?

  1、首先,忽略聆听

  在音乐课中,聆听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正确的聆听能够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感受歌曲情绪,聆听特殊节奏、感知音高,加深对歌曲旋律的记忆,这也是音乐课和其它课程的本质区别。如果讲得太多,学生听得太少,那么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就只能停留在字面上。

  2、其次,忽略节奏、音高训练。我们一般所见的音乐课,不外乎是教师播放音乐,学生听音乐;教师教一句,学生唱一句;只是简单地学唱歌曲,很少去关注音乐元素,更无法在音乐活动中有所体验。

  3、再次,重视唱歌,忽略欣赏。欣赏是最能提升音乐素养的,如果没有把音乐欣赏提到一个重要的高度,就会缺乏对音乐元素(包括节奏、音高、主奏乐器的音色、曲式结构等)一系列元素的分析和理解,久而久之,音乐课只停留在唱歌层面,而对音乐元素等重要内容则轻描淡写、可有可无。

  三、“旋律感”在音乐教学中的地位与重要作用

  这些容易被忽略的教学环节,该如何去重视呢?培养学生良好的“旋律感”就是一个很好的途径。学生只有拥有了良好的“旋律感”,才更有能力去感知乐曲的情绪、音高、节奏、结构等,也才能更深层地分析和理解音乐元素。

  四、如何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旋律感”。

  那么,结合《新课程标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要求,并参考运用柯达伊教学体系,针对每个学龄段学生音乐知识不同程度的要求,我总结了一点切实有效的实践方法。

  (一)培养学生的“节奏感”。

  近几年,我曾经两次参加了广东省“强师”工程骨干教师培训,专门学习了柯达伊教学体系,其中稳定拍的训练,以及多声部节奏训练,是我日常教学用得比较多的,现与大家分享:

  1、训练学生的节奏感,首先我们要善于运用教学用具(比如节拍器),以培养学生的稳定拍。(组织现场老师进行稳定拍游戏)

  其实,很多学生节奏不稳,就是因为没有“稳定拍”的概念。所以稳定拍训练是节奏教学的重中之重!无论是何种演唱形式、演奏形式,良好的稳定拍是完成好一首作品的前提,而节拍器是帮助学生感知拍号、练习拍率的有效工具,学生在节拍器的辅助下,可以进行不同拍号、不同速度的稳定拍训练。

  现在,我想邀请在座的全体老师动动手,和我玩一个稳定拍的游戏,可以吗?天气比较冷,有劳在座的老师配合一下,动动手、暖暖身。这个游戏是这样的,我先播放一段节奏,请大家跟拍。

  现在我停播,请大家凭借记忆继续拍打所记的节奏,要求保持与所听到的速度一致。

  非常感谢老师们的配合!经过刚才的游戏,我们发现,一不小心就会出现越拍越快的情况,所以,学生就更需要经过长期持续的稳定拍训练,内心节奏才会建立得越来越牢固。

  2、进行多声部节奏训练。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网站备案编号:苏ICP备08000963号
版权申明:本站文章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留言说明,我们收到后立即删除或添加版权
建议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浏览,QQ:3999112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