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音乐课堂 > 口琴 >

口琴教学的研究与初探

作者:   来源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发布时间:2018-03-11   点击:
朝阳区日坛小学 王雪京


音乐教育是美育的重要内容,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在全面育人的素质教育的整个过程中,音乐教育又起着德、智、体育所不能替代的作用。“器乐”是音乐中的一大类,即用乐器演奏音乐,区别于“声乐”。它的产生与发展是精神文明程度不断提高的体现,它的存在是人们精神境界的一大财富。因此,器乐教学在音乐教学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独特功能。
口琴是器乐教学中的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它不但起到了培养学生学习音乐情趣的作用,而且还能全面提高学生掌握音乐知识的能力,开拓音乐视野,引导学生走向器乐台阶,进入神奇多彩的音乐殿堂。
口琴被人誉为口袋乐队,是器乐中携带最轻便,价格又低廉,即可吹奏动听的旋律,还可吹奏和声乐曲的乐器。它的固定音高有助于学生掌握音准,培养准确而灵敏的听觉。在科学的、严格的吹奏训练中,听其音的高低变化,了解其相互之间的关系,无论是音乐素质较好的学生或音乐素质稍差的学生,都能加强他们的音准感。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音乐兴趣和欣赏能力,对嗓音条件差的学生可以补短扬长,不会被拒之音乐门外。
口琴教学,能让学生在听觉和吹奏间建立起一种内在关系。曲调是由诸多不同高低的音,按排定的序列,又依一定的长短强弱,在不断变化的流动中连接成的音乐语言。所以学生不仅感受着音的高低变化,同时也能体验着音的长短强弱在运动,从而树立起节拍,节奏的观念。因为,这里的变化不是机械的运转,而是蕴藏着作曲家的心情和思绪。所以极易引起学生共鸣和兴趣,增强求知欲。吹奏者在反复感受和体验的情趣中,会潜移默化地、自然而然地对音准、节奏、节拍等形成较固定的观念。在观念形成之后,或在形成的过程中,学生就会满怀渴望的,进一步急于去识读谱和理解乐谱。在识谱和理解乐谱的过程中,就容易看得懂,对上号,记得住。不仅不会感到枯燥乏味,也许会“胃口”大开。反过来又能加强自身的音乐感受,进一步理解作品的内涵,使学生保持学习新鲜感,从而产生表现作品和再创作的欲望。达到这个境界,加上歌词,就不只是学会一首歌,吹好一支曲子,而是从开始的凑“热闹”学,到此时的顺“门道”进,从而受到音乐的启迪,升华到情操的陶冶的高度了。
口琴教学,首先要培养学生有正确的演奏姿势,同时还要教给他们科学的演奏方法。如打击乐器的敲击位置,口琴吹奏的口形、气息、等。最重要的是注意从易到难,循序渐进地教学原则。当学生初学时,应该先从最容易演奏的音开始练习。这样,他们就会感受到成功的愉快,从而确立学习乐器的信心。如果不是这样,而是从音阶开始练习,学生开始就会遇到难吹奏的音,从而给他们带来困难,并失去学习的兴趣。
在教学中应该遵循科学的教学原则,从学生的生理条件和认识规律来设计教学,一般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培养兴趣,掌握基本的吹奏方法与技巧。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只有当学生对口琴产生浓厚的兴趣,他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才会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因此,教师要善于运用有效地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动听悦耳的示范演奏、有趣的“接龙”吹奏、听辨模奏、节拍创作吹奏,趣味性、对抗性的吹奏竞赛等,都能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兴趣的培养必须贯穿于口琴教学的始终。这样,才能不断的推动学生主动地学习。
学生学习乐器的目的是为了表达音乐,而不是学习复杂的演奏技巧。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尽早地与演奏乐曲结合起来,当学生会吹奏三、五个音时,教师就可以引导他们吹奏简短的乐曲。使学生在演奏实践中获得表现音乐的乐趣。相反,如果单纯地强调技巧练习,过多的机械操练,必然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
当学生拿到口琴时,他们会感到一种神秘新鲜的感觉。这时,应先让他们了解和对口琴的初步认识,然后再教他们掌握吹奏的呼吸。因为呼吸是口琴发音的动力。初学时,往往因呼吸不得法而影响了发音的质量,出现气息不够,节拍不到位,断断续续,声音不连贯或吸气过猛发音刺耳等现象。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
1、首先,吹奏前作“呜”的呼吸练习。(嘴唇收拢,撅成一个小圆形)发出“呜”时,要求他们均匀地呼气。
2、每次吹奏时,在做全音符的练习。如:
1- - -ˇ|2- - -ˇ|3- - -ˇ|2- - -ˇ|1- - - ‖
3、做吹吸交替的练习。如:2/4 1 2|3 4|5-ˇ|5 4|3 2|1 -‖等。以培养学生均匀平稳,有控制的呼吸。尤其是在吹奏音阶最后三个音时,“la、xi、do”三个音排列为“la、do、xi”要单练习,要讲清三个音的位置,然后介绍气息控制。因为“la、xi”两个音都是吸气,第一个音如果吸得过猛,第三个音就无法再吸气。要告诉学生吹第一个音时吸气不要过量,要留有再吸的余地,这样就能学会“do、re、mi、fa、sol、la、xi、do”这八个音位的吹奏。再进行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及附点音符组成的旋律练习,以吸进为主,逐步增加跳进音程。练习由小到大,由易到难,掌握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有目的的控制教学进程,这就是关键的教学阶段。同时还要十分重视学生辩音能力的提高,从最简单最容易做到的地方开始,尽量缩小学生之间的差距,防止两极分化,为下一个阶段的教学打好基础。
第二阶段:提高发音质量,做到熟练吹奏。
俗话讲:“学会容易学好难”。因而在这个阶段中我们教师应多鼓励学生多吹,并强调多练,要吹准、唱准、吹得多才能吹得熟,吹得熟才能吹得准、吹得好,各种能力也会相应提高。在练习中增加一些十六分音符的节奏练习,音程上适时增加大跳音程的吹奏,并有所选择适当的短小、优美、有特色的歌曲作为练习曲。在发音上要求正确、清晰、平稳、流畅。
在熟练阶段中,为了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音乐的气氛和表现力,可采用多种形式的演奏。如:个人独奏,大家为他伴奏,部分学生演唱,部分学生伴奏,加入打击乐器的合奏,从而使教学班的演奏有更丰富的音色和表现力,使音乐气氛更为热烈,使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起来,愉悦得到满足。
第三阶段:提高口琴的表现力。
第三阶段是培养学生获得更深层次的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在吹奏中运用速度、力度、强弱、连音与跳音的情绪对比变化,正确地表达作品的音乐形象与情感。如:《金蛇狂舞》可作速度、力度的对比与变化练习。《喜洋洋》作情绪的对比练习。《我心爱的小马车》作连音与顿音的对比练习等。同时,还要提高学生对和声的感受力,注意二声部合奏的练习,把口琴教学引向更高层次。如:《小白船》、《红蜻蜓》、《真善美的小世界》、《送别》等。
为使音乐教学更加生动活泼,从而丰富表现音乐的形式。口琴教学还要与唱歌、识谱、欣赏等教学结合起来,以达到相互补充的作用。口琴演奏使学生与识谱建立了更加密切的关系,对学生的视唱、听音都有促进作用。在音乐欣赏中,一些名曲的主题旋律也可以让学生用乐器演奏出来,使学生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并增强欣赏活动中的参与意识,使学生受到较为全面、充分的音乐教育,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一、口琴吹奏与听的有机结合。
1、运用口琴听、辩音程(旋律)和声音程。如:教师弹出音程1 3 、5 3 、5 6、……
学生听辩后用口琴吹出。教师弹奏双音 ,学生听辩后先分组吹出,然后再合起来吹奏。通过听听吹吹,吹吹唱唱,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听音能力。
2、运用口琴进行综合能力的训练。教师出示一组音程,然后按节奏拍击,使之成为一条旋律。然后,学生将听到的旋律用口琴吹出来。
如:教师出示5 3 6 6 1 5 3 5,然后教师拍击××|×××|××|× -‖节奏,学生吹(唱)出:5 3|6 61|5 3|5 -‖以达到练耳、吹奏,视唱及快速反应能力的培养。
3、在音乐欣赏时,吹奏作品的主题音调,进一步熟悉音乐主题。
二、口琴吹奏与唱的有机结合。
教学中的识谱、视唱、合唱、学唱歌曲,都可作为学吹口琴的辅助手段。
 1、在讲授音符时值时,将新授音符编在练习曲中,通过吹吹唱唱,即可巩固音符时值的概念。
 2、将视唱曲先作节奏练习,然后用口琴试奏。待有了音高概念后再视唱,这样难度就会大大降低。
 3、新授歌曲通过反复聆听,吹吹唱唱,又熟悉了旋律,又为新歌教学扫除了音准上的障碍。
 4、歌曲的合唱部分,先分别用口琴吹奏,然后用合奏中的感觉进行合奏,学生的合唱能力自然也就得到了提高。
三、口琴吹奏与动的有机结合。
 在游戏、律动、歌表演时,用口琴伴奏,打击乐器伴奏,使课堂气氛能更加生动、活泼。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同时也树立了集体观念,使学生的身心得到美与和谐的统一。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对口琴教学的形式、方法、手段的研究是一个新课题,还应在实践中不断探索,逐步改进,使之完善,使口琴教学更符合音乐教学的规律。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网站备案编号:苏ICP备08000963号
版权申明:本站文章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留言说明,我们收到后立即删除或添加版权,QQ:3999112
建议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浏览